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其调适_心理障碍论文

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其调适_心理障碍论文

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障碍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62(2000)03—0101—03

心理是神秘的,她沉静时如平湖秋月,愤怒时如高峡飞瀑,但就是这样一种仪器不能观察、工具不能测量、只能靠人们去感受、去体验的心理却主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大学生要想经常保持欢悦的心情,时时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在生活的浪尖上,必须保持健康而平稳的心境;要想保持健康而平稳的心境,必须排除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妨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率的一种紧张、焦虑、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

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们在心理上也和常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当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引起大大小小的心理冲突;当挫折与冲突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无论是个体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都将给个体构成一种情绪上的打击或威胁,从而影响到个体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个体行为失调,甚至会诱发种种心理或生理疾病等。一般来说,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惧性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自尊心与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

大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多源于工作、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所遇到的挫折。如:有的同学在中学是学习的姣姣者,进入强手如林的大学校园后,昔日的优势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均未得到满足,从而导致挫折感的产生,带来情感上的失落;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放松了学习,而把时间大部分都放到对异性的追求上,当他(她)把过多的情感投入到某人身上,而又不可能得到对方时,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而陷入单相思或失恋的痛苦之中。

以上种种情况皆会造成大学生焦虑,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焦虑症、神经衰弱等,从而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冷漠

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对付焦虑的一种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等。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不断地面临他无力战胜的困难与挫折时,他就会索性不去感受这些困难与挫折,同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并以此来保护自己。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冷漠是一种奇特的状态,是一种人们防卫打击,以免受实质损坏的方式。这种状态持续时间愈久,冷漠愈会迁延下去,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不健康的性格。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等。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强调,“冷漠之所以特别值得重视,是因为它和爱与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恨并不是爱的对立面,冷漠才是爱的对立面。同样意志的对立面也并非犹豫,而是不介入、脱离和不与有意义的事件发生关系。”他还指出:“冷漠乃是情感的萎缩,它开始可能表现为虚与委蛇,表现为不关切与不动心的旁观。”这一点在《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杰、李志强所写的《北京大学新生印象记》中得到了充分说明。文章写道:“一上午,我们串了十余间新生宿舍。每个新生自己的铺位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是公用桌上、房间地上、尚未报到的新生桌上,皆是尘土,原样未动。也许,老师要是说一声:大家帮着打扫打扫,新生们不会无动于衷。可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意识尚很淡薄。然而,这却是保持集体团结和谐的重要之处。”导致部分大学生情感冷漠的原因是很多的,当青年学生开始独立探讨生活意义的时候,学校却未能让学生获得周围的知识生活的热烈气氛。这不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美国《密执安日报》的学生专栏作家曾撰文指出,“至少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学校已不能给予任何接近他们知识口味的教诲。”他们认为目前的趋势“正滑向比平庸更坏的方向,这就是彻底的冷漠,一种甚至对生命本身的冷漠。”另一方面,近年来,学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正如马斯洛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懂得爱,我们必须能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否则,整个世界就会陷入敌意和猜忌之中。

3.逆反

逆反心理是个体在屡遇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是影响个体接受教育的一种心理障碍。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屡遇挫折时,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感,采用对立的态度来面对周围的事物,有时候还会把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帮助看成是轻视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等。在这种情绪状态支配下,常常对教师的教诲置之不理,严重时还会把不良情绪迁怒于教师的讲课上,以不听课、恶作剧、捣乱、不作作业等方式加以报复。当这种报复心理发展到顶峰时,可能会产生对立抵抗情绪,甚至是破坏行为。

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不懂得学生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处理不当,使矛盾激化;二是青年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固执偏见,以为逆反与对立是表现自己坚强、勇敢的英雄行为;三是当某种事物不符合个体需要时,个体一般会产生消极与抵触情绪,就会用自己狭隘的个人经验以偏概全,扩大到对一切事物都持有消极的偏见。如:越是学校、社会倡导的事物,一些大学生越是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看法。

4.狭隘与抑郁

狭隘与抑郁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轻的可以算作性格上的缺点,但是严重的狭隘与抑郁就是一种心理病态。

心胸狭隘表现为:受到委屈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产生“意结”,常常为一些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斤斤计较,一天到晚疑神疑鬼,闷闷不乐,苦恼不满。抑郁的表现是:孤独寡言,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滞,对人冷漠、对己悲观,对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不愿参加。造成大学生狭隘与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或虐待,在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伤害了自尊心;生活上单调乏味,思想闭塞,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特别是情绪长时间受到压抑,忧伤、苦恼无处发泄,或身体虚弱,家庭、个人遭到重大不幸等,都可以导致大学生性格上的缺陷,产生狭隘与抑郁。

5.怯懦与自卑

怯懦表现为胆怯和懦弱,自卑表现为完全失去信心。怯懦与自卑的程度不同表现为一般性的特点和心理病态。一般性的特点有: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自我感觉一切都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整天情绪萎靡不振,软弱呆滞;喜欢独居幽处,不愿与人交往,孤僻寡言,意志消沉。

造成大学生怯懦与自卑的原因有:在家中娇生惯养,受到过分的溺爱袒护,从而造成缺乏生活的独立性,一遇困难就畏难发愁。或由于个人智力较差,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遇到困难大,挫折的体验多,虽然经过努力仍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或由于教师、家长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致使学生多次遭受训斥和羞辱,造成学生有困难不敢讲,和教师保持距离,与同学产生隔阂。人际关系冷漠等。长期处于这种情绪控制下,会使人变得越来越执拗,不听劝阻,自暴自弃,最终造成性格上的怯懦与自卑。

6.狂妄与自大

狂妄与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它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目中无人;自我评价过高,事事以我为中心,好极度表现自己;常常无休止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即使在事实非常明显的情况下,也要强词夺理或推委于客观原因等。

造成部分大学生性格上狂妄与自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过分溺爱、娇惯,导致部分学生长期习惯于支配别人、命令别人,而不懂得怎样与别人合作;二是个人天份较高,学习成绩突出,在同学面前有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三是青年人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与好胜心,容易造成他们固执己见、争强好胜。

由于这类学生在心理上过分自信,总认为自己的本领高人一等,自己的见解优秀于别人,因而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发展,阻碍着他们接受新的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

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状态虽然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但是,人们仍可以通过各种努力来进行调节,以维护心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之目的。这种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以认识真理为主的科学价值观;有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准则的道德价值观;有以权力、地位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有以功利、实惠为目标的经济价值观;有以宗教为中心的信仰价值观等。但是,无论哪一种价值观,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革命的人生观为统帅,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才能防止主观偏面、固执偏激,才能达到豁达大度、处事不惊、经得住各种挫折与考验等。

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个人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模范人物报告会、政治思想教育课等多种途径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并在情感的升华中构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框架。

2.正视自我、勇于接受现实

马斯洛在研究有关自我实现的实验时发现:心理健康的人对世界的知觉是客观的,他们能按照生活的真实面目来看待生活,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来正视自我,并能够坦然地接受现实中的我,包括现实中我的缺点和不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们对世界的知觉是主观的,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以致于出现狂妄自大、目无一切,他们不能坦然的接受自己,以致出现自暴自弃、心灰意冷等。

3.努力加强自身个性修养

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是不同的,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就存在着神经类型强弱、灵活性的差异;智慧高低、能力大小的差异;性格内向或外向、独立或依赖的差异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有各自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当一个人性格特征中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时,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机会可能多些。因此,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也是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如: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性冲动;增强自信心,克服自暴自弃;增强利人观念,克服利己思想;增强宽容精神,克服狭隘偏见;增强法制观念,克服懦弱性格等。

4.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抱负水平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而一个人在心理上能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则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如:一门功课两个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个人原定目标为90分,他便有可能产生挫折感,而另一个人原定目标为70分,他便没有挫折感。因此,大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不仅要考虑目标价值的大小,而且还要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如果条件不具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极小,即使是很有意义的目标,也不应列入计划。

5.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由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熏陶而成的,而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是由学校人际关系构成的,这主要反映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这些关系处理得当,就能形成团结合作、患难与共的凝聚力;如果这些关系紧张,就会造成彼此冷漠或敌视,甚至是幸灾乐祸、勾心斗角的耗散力。目前不少大学生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有痛苦不愿找老师谈心,有烦恼不愿找同学诉说,从而造成内心的压力、痛苦得不到正常排泄,为心理障碍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对于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以善意的态度与人相处,而不是以敌意的态度待人;尊重别人,而不是强加于人;真正的鼓励与赞美,而不是虚伪的恭维与奉承;友好的劝告与批评,而不是粗暴的讽刺与攻击等。另外,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注意:(1 )时时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榜样。如:对学生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合理,正直无私,不拉邦结派,不扶植亲信等。(2 )教师对学生要付出朋友式的爱心、诚心、细心与耐心。如: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积极分担学生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并时常为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与情感交流铺路搭桥等。

6.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绪

实践表明,在健康情绪状态下,青年学生的知觉活动、思维活动,特别是智力和创造活动才得以充分发挥。而在挫折状态下消极情绪的连续产生,会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生活经历少,遇事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因一点小事而动感情,或振奋、激动,或丧气、失望等。因此,教育学生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是摆脱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调控的办法有:(1)积极预防。我们知道, 情绪活动中枢尽管在边缘系统,但最终还是受到大脑皮层的调节,受到认识过程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以及办事果断、处事不惊的良好个性,从而从根本上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2)合理调节不良情绪。 如果大学生遇到挫折,产生烦恼、愤懑、沮丧、焦虑、彷徨等不良情绪时,应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节。调节的方法有:喧泄,即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向适当的对象倾诉内心的不快,以减少内心的痛苦。现代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曾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阐明喧泄的妙用。他说:“我以亲身的体会可以证实,当你处于精神痛苦时,如果有人能听你诉说衷肠,同时又不试图评判你,不替你承担责任,不打算改变你,你就会感到非常愉快”;转移,即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它事情上,以缓解或冲淡不愉快的心情;压抑,即靠意志的作用把不愉快的心情压在心底,不让它表现出来,以期在适当的时候再加以调节。

7.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实践表明,过度的痛苦和悲伤容易使人消沉、自卑;狂喜狂欢容易使人高傲、麻木;长期超负荷的学习和工作容易使人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大学生在学校群体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会有规律的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用脑,而且对于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收稿日期:1999—12—08

标签:;  ;  ;  ;  

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其调适_心理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