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兼论大连地区满族乡镇经济发展_总产值论文

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兼论大连地区满族乡镇经济发展_总产值论文

论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兼谈大连地区满族乡镇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满族论文,乡镇论文,大连论文,企业发展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着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更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它不仅为解决我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找到了一条出路,而且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促进社会发展、政治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民族地区乡镇企业起步虽晚,但是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民族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沿海地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从总体上看,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使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逐步缩小和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

本文结合大连地区满族乡镇经济发展的实践,就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据1993年末统计,全国民族地区总人口1.57亿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179万。全国共有民族乡(镇)1238个,总计17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868万人〔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立足本地实际,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乡镇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据统计, 到1993年底共有乡镇企业309.3万个, 从业人员937.9 万人, 总收入达1713.7亿元。乡镇企业职工占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15%,乡镇企业总产值占民族地区工农业总产值的41%,乡镇工业产值已占民族地区工业总产值的22.39%,比1984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 进入九十年代,民族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如1993年,民族八省区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均在60%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02亿元,1993年达到了645亿元,1994年超过了1000亿元,其发展速度已连续3年居全国之首。

二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从全国范围来看,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各项指标都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如1992年民族八省区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税利总额和出口商品交货总值,分别只占全国的5.15%、4.2%、2.6%、4.6%和0.92%。另一方面, 民族地区之间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不平衡。从乡镇企业数量、从业人数、总产值和固定资产原值几个主要指标来分析,广西、云南属于第一层次,在上述指标中,两省区分别占民族八省区总和的50%以上;内蒙古、新疆、贵州属第二层次,约占八省区上述指标的40%左右;宁夏、青海、西藏三省区属于第三层次,只占八省区上述指标的7%左右。

大连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大连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快、水平高,1994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850亿元, 实现利税80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466.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7 %〔2〕。大连地区有144个乡镇,其中满族乡镇12个,分布于金州区( 2个)、普兰店市(1个)、瓦房店市(3个)、庄河市(6个),共辖146个村,总人口261187人,其中少数民族109943人。

与中西部民族地区相比,大连地区满族乡镇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规模和速度进入了较高层次。据1991年的统计,满族乡镇企业总数已达1643个,总产值(90年不变价)6亿多元, 出口创汇企业32个,创汇额4308.3万美元。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有金州区的石河镇、七项山乡和瓦房店市的老虎屯镇。工业产值超千万元的满族村有8个,超千万元的满族村办企业有7个。另据1993年1至9月份的统计,12个满族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9.89亿元,工业产值11.56亿元。其中石河镇总产值87184万元,工业产值35057万元,老虎屯镇总产值42702万元,工业产值35815万元,七顶山乡、杨家乡、三台子镇总产值都超过亿元,其余7个乡镇总产值均超过千万元。1994年, 石河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工业产值达到10.36亿元; 老虎屯镇总产值达到10.3亿元,工业产值达到8.34亿元,分别列大连市乡镇企业产值的第10和第24名。其他10个乡镇的总产值分别是5000万元到5.8亿元不等。 由此可见这些满族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之快。

从这些满族乡镇的经济发展来看,自然条件较好的乡镇和靠近大连市区的乡镇,如石河镇、老虎屯镇和七顶山乡,其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明显优于自然条件较差和离大连市区较远的乡镇,位于庄河市的6个满族乡镇就和石河等乡镇有较大的差距。 全国民族地区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一般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多数都处于中心城市的城郊或沿海及铁路、公路沿线。可见中心城市对于它周围农村经济的幅射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

其次,大连地区满族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都是从单纯抓自然经济向抓多种形式的商品经济转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外向型经济为重点,闯出了一条以农促贸,以工促贸,农工贸紧密结合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路子。例如,老虎屯镇1990年有镇办企业9家,其中有创汇型企业7家,产品销往10几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0015万元,占镇办工业总产值的93.3%,成为当年辽宁省镇办工业出口交货值占总产值比重最大的镇。老虎屯水泥厂生产的525型硅酸盐水泥,质量可靠, 率先实行跨省市兼并国营企业,先后兼并黑龙江海伦水泥厂和沈阳硅酸盐制品厂,将乡镇企业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用于国营企业,收到了良好效益。海伦水泥厂被兼并当月盈利15万元, 沈阳硅酸盐厂由年亏损200 万元变盈利200万元。1991年,老虎屯水泥厂创汇528万美元, 成为辽宁省水泥出口的最大企业。

随着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各地都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重视,更新观念,把乡镇企业作为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来抓,并制定实施各项优惠政策。要发展市场经济,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下大力气把乡镇企业搞上去,这已成为民族地区各族干部和群众的共识。二是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优势,看准市场,扬长避短,选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三是坚持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放手发展乡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培育市场,做到产供销的循环和平衡。四是逐步实行集约化经营,集中连片建设工业小区,推动乡镇企业超常发展。

近年来,大连地区满族乡镇在创办企业、发展民族经济实践中,除了领导和各方面重视外,其主要经验还有:

第一,农工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发展民族经济。

大连地区满族乡镇领导在部署各项工作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以工业为龙头,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农工贸综合发展的新路子。在工业方面,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点和自然优势,建立并形成建材、轧钢、水泥、制药、服装、食品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为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农业方面,则以工带农,闯出一条“两水(水产、水果)一加(深加工)”的新路子。大多乡镇利用所处地理环境,开发世代荒凉、冷落的海滩,建立对虾、鲍鱼养殖场、沙蚬子厂,提高海产品的产量。建立水产加工冷库和水果加工罐头厂,产品销往国内外。

第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民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大连地区满族乡镇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乡镇企业十年发展规划〔3〕,执行参与国际竞争享受五条新的优惠政策,执行鼓励出口创汇的七项新政策〔4〕,执行税收九条优惠政策〔5〕,执行扶持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十条政策〔6〕, 辽宁省民族乡镇积极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镇的决定》〔7〕, 大连地区民族乡镇认真执行市人民政府的十项优惠政策。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具体规定。

近年来,许多乡镇先后出台了联办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和资金、产品销售奖励、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政策。大连市石河满族镇执行上述政策的效果异常显著,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1,513万元, 比1986 年增长403%,其中工业总产值达25,173万元,比1986年增长502%,外贸出口供货额达10,566万元,比1986年增长25倍,创利税3,287万元, 比1986年增长11%,人均收入1254元,比1986年增长11.8%。1994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人均工业产值达到39800元。

第三,兴办乡镇工业小区,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大连市政府决定以12个乡镇工业小区为突破口,促进经济发展。其中老虎屯、石河两个满族镇开辟了经济发展区,石河满族镇工业区更带有民族特色,称为民族经济发展区。兴办工业小区是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对于农村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区可以防止遍地开花,有利于污染治理,集中使用公用设施,减少投资,并吸引更多人的投资,加快乡镇企业建设步伐。石河镇为了振兴工业小区,带动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特制定优惠政策和规定;除了在税收政策上按照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规定执行外,在土地有偿出让和有偿划拨、引进国内外资金、联办企业、试招人才、酬金、奖金及少数民族地区来该地开发等方面都将享受更加优惠的待遇。老虎屯镇为利用外资开拓市场、开创新事业,加快外向型经济步伐,把目标放在外向型工业小区的建设上,即以原有的出口企业为基础,镇内划分为三个区:商业区、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和建材工业区,实行以大带小,滚动发展,吸引外资成片开发,同时还制定了“三放”(政策放宽、管理放权、经营放开)“三活”(搞活企业、搞活分配、搞活流通)政策。由于认真执行优惠政策,1992年上半年,即有美国、日本、韩国的三家公司分别与蜂蜜加工厂、水泥厂、外贸加工厂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吸引外资160多万元〔8〕。此外,老虎屯土地使用费每年每平方米4.00元,比盐岛、朱棋路低一半以上〔9〕,外商对此颇感兴趣, 一些外资项目,目前正在洽谈中。将为老虎屯外向型经济再上新台阶开辟广阔的前景。

第四,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

乡镇企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还要不要重视发展农业?大连地区满族乡镇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乡镇企业的崛起会推动农业生产向“两高一优”和创汇农业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民族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产品的支柱行业是土特产品,为此各乡镇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建设有本地区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出发,采取以厂带村,以工促农,农业发展了反过来为乡镇企业提供原材料、劳动力,以形成工农业生产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这些满族乡镇企业家,眼光投向国际市场,首先,建设创汇型原材料基地,发展创汇农业。老虎屯镇从1990年开始,每年安排1500亩土地种植创汇农作物,如辣根、枸宝,年产值可达 150万元,同时组织开发实用菌等新品种,为外贸加工厂提供原料。其次,推行新科技,许多乡镇建立科技农贸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指导外向型农村生产,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水产养殖、果树栽培、畜禽饲养、企业管理等技术。石河镇为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投资110万元, 建立了省内农村独一无二的科技馆。该馆目前已成为农民学科学、学文化、交流信息的重要阵地。现在,镇里每11个劳动力中,就有一名技术员。理论指导实践,仅科学养虾一项,该镇年均增值160万元。 乡镇企业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够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民族地区发展乡镇企业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此来推动整个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大连地区满族乡镇企业发展的经验,对推动其他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全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东部、 中部和西部民族地区差距悬殊。 在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中,东部沿海地区占65%, 中部内陆地区占 30.2%,西部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占4.8%。 国家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行了积极的扶持政策。但与实际需要相比,扶持的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乡镇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西部民族地区基础差,实力弱,加之地方财力薄弱,对乡镇企业的扶持资金十分有限,而集体积累又很少。有的地方虽有好项目,但因缺乏资金而无法上马。1993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50亿元专项贷款资金到位不及时;1994年100亿元专项贷款资金,也仅占全国贷款总规模的5%左右。同时,也有少数地方和企业摊子铺得过大,也加剧了资金的紧张。

第二,民族地区乡镇企业人才缺乏,技术含量低,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奇缺。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仅29万,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1/25。民族地区情况更差,本地缺少能人,而内地和城市的人才又进不去,由此导致乡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

第三,民族地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尤其是市场发育程度低,使生产和流通困难重重。而在一些地区乡村集体企业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产权不清、政企不分、负盈不负亏等机制弱化问题,同时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四,税制改革后,乡镇企业税赋增加。实行新税制后,对国有企业取消了调节税,免交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和预算调节基金,而对乡镇企业照收“两金”。再加上其他负担,乡镇企业的综合税率远高于33%。

第五,一些民族地区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路上陷入了就乡镇企业而发展乡镇企业,忽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企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再造问题。由于在发展乡镇企业的操作上认识的不同,有不少地方仍鼓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种在农业生产还没有为非农产业提供所需的剩余产品和积累资金的情况下,硬性发展乡镇企业的做法,只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主要在于这些地区乡镇企业受农业和农村产业,受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受传统思路的束缚较重,没有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上述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只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制定方针、政策和措施时,有的放矢地逐步加以解决。

加快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按照现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据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大连地区满族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面临着挑战。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还须制定相应的对策。一是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特别要多创适销对路的名牌产品。二是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继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三是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使农工贸协调发展,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此外,还要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产品的改革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使乡镇企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西部广大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扶持和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认真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和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扶持的力度。这是缩小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差距,实现整个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支持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中西部地区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在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10〕。

要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推动东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遵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东部的资金、人才、技术与中西部的资源、劳动力合理配置,实行优势互补。东部地区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将一些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要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的政策落到实处,用足用活。

在国家扶持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下,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宜根据新的形势,重点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和合作制优点于一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乡镇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能够把分散资金和部分消费资金高效快速积聚起来,变为现实生产力。这对民族地区的资本原始积累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民族地区现有的乡村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把股份落实到乡村集体、企业、农户、企业职工和其他投资方;新办乡镇企业一般都要实行股份合作制,以便于筹集资金,提高效益。与此同时,要抓紧推行股份合作制的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界定和审计会计制度。乡镇工业小区、扶贫开发小区、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可入股,要做到积极引导、鼓励和合理规范。

第二,选准项目,发挥特色,连片开发,注重实效。

民族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要在项目优化方面下功夫,选择既适合市场需求,又适合自身条件的项目,从而形成优势项目,以此弥补外部环境和资金、技术、人员素质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在项目选择上,事先要解决好项目建成后企业与系统输入、输出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适应问题,看好产品或劳务有无市场,要善于利用当地或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有关地区和部门应建立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项目库,帮助当地乡镇企业进行项目选择。由于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信息、交通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都迈入高科技的发展路子,样样都搞“尖端产品”,只要有市场,短、平、快的小项目也可能出大效益。例如云南省少数民族的民间手工技艺产品就有很广阔的市场。现在国家对民族地区产业政策已经有了一些照顾,这样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源开发。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应从资源和市场实际出发,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发展和片面追求速度、产值,而忽视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市场销售的情况。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走集中连片发展的路子,同时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这样,将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市场建设、环境治理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外引内联,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沿海地区乡镇企业都是走联合办企业的路子。民族地区乡镇企业要与沿海地区进行横向联合,还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也要和当地的大中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搞好联合。对有条件进入沿海、沿江、沿边经济开发区的乡镇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逐步达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企业要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要积极寻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等已成为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着乡镇企业进入快车道。随着乡镇企业工业小区以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饮食、服务、商业、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也会得到迅速发展。

第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关键在于技术落后和人才匮乏。只有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加速培养当地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适用技术和发达地区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才能不断上升。

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因而随时注意总结和推广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高度发展,对全国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成稿承蒙李鸿同志热心帮助,谨致谢意。

注释:

〔1〕《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49─1994),民族出版社1994 年版。

〔2〕《大连日报》,1995年2月20日一版。

〔3〕《国家制定乡镇企业十年发展规划》,《渤海商报》1992 年11月3日。

〔4〕《乡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享受优惠政策》、《国家鼓励出口创汇的的新政策》、《大连乡镇企业》1992年第2期。

〔5〕《国家对乡镇企业税收实行九条优惠政策》,《渤海商报》1992年11月3日。

〔6〕《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报告》,《大连乡镇企业》1992年第2期。

〔7〕见《改革之声》1991年第11期。

〔8〕《老虎屯镇外向型经济的新突破》,《大连乡镇企业》1992年第3期。

〔9〕《大连市经济开发小区有关政策规定·附表》, 《大连乡镇企业》1992年第2期。

〔10〕李鹏《政府工作报告》,1995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标签:;  ;  ;  ;  ;  ;  

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兼论大连地区满族乡镇经济发展_总产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