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710063)
课题编号2018FKT48心理危机防控工作中的家校“沟通—合作”策略——基于家庭资本的实证研究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涉及到高校、社会、家庭的稳定。高校要充分
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起着的重要作用,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积极推进家校合作应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作用,构建切实可行家校合作的联动机制,开辟家校合作应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的新途径。
关键词:家校合作;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作用
高校大学生是青少年的一部分,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学业、生活、就业、情感、经济和人际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进而产生很多心理危机问题,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当前高校的紧迫问题。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家校合作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困境
1.家校合作心理干预机制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在当前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主要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为主,对于经常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也主要以学校单方面处理为主,没有从综合方面去考虑,所以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应该说成效并不大。一方面,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着一个盲区,学校往往主要从单方面去考虑,而忽视了家庭参与的重要性,造成家庭参与的缺失。由于家校合作的流于表面形式化,缺乏实质性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家校合作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无法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后就是成年人,他们关心的主要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和经济问题,至于其他教育上的事情,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和家庭教育关系不大。
2.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不足
目前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到位,心理健康普及问题还没有得到落实。一部分学生还对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还认识不到,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不能主动、有效地借助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应对心理危机问题,给家校合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学生的沟通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待加强。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心性成长的关心程度不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认识不足。由于多种因素,大多数家长不懂心理知识,造成部分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匮乏,认识不到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各项活动认识不清。平时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校的合作仅限于学习方面,而大学期间考试次数较少,平时对学生的关注不多,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忽视。
3.家校合作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尚不健全
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完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主要限于高校范围内的“学生—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几个纵向层面,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基本不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内。很多高校虽然说也很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但是对于家校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问题却没有制定计划,缺乏相应的家校合作干预制度,使家校合作心理危机干预很难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对家校合作心理危机干预也没有相应的文件和制度支持,无法形成完善的家校合作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推动家校合作“沟通—合作”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作用的策略
1.学校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沟通的重要性
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沟通,家长无论是作为信息员、教育者或是决策者,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充分沟通是前提。高校应当定期把学生在校表现和心理健康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要把所了解孩子的情况、在家庭的表现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特别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问题的学生,学校要通过沟通交流渠道对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相应指导,双方密切沟通配合,只有这样,家校合作才能做出成效。沟通是信息和行为的交流和交换,在家校合作中,沟通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良好的互动、平等的沟通促进家校之间的理解和共识,才能真正促成家校之间的相互支持和有效合作。
2.加强家校合作中的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
一是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由于在校期间学习、情感、经济、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逆反心理表现强烈。这就要求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二是加强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培训。针对高校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欠缺问题,高校可以抓住特殊时期,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入学后通过筛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集中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以便他们能更好的配合学校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高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资源,利用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媒体手段普及家长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资源,积极为家长提供一个心理健康知识交流、培训平台,有效的为家长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方法提供保障。
三是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完善实行家校合作应对心理危机的联动机制,提高应对危机的实效性
高校每年要对新入学大学生做好心理测试工作,获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档案,做到对心理危机大学生的早发现早应对,防患于未然。要及时与存在心理危机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学校和家长要做到充分的相互信任,这是能够做好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要定期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存在问题告诉家长,家长要积极配合好学校做好相应工作。家长要积极关注和参加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动与学生管理者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状况;主动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保证跟学生有效地沟通。学校应开展网络学堂,为家长专设心理知识普及资料,建立有效机制,敦促家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建立心理网络专线、家长论坛、家长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
4.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重要时段的家长参与合作
学校要对存在不同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进行分类,对于心理危机不很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心理纠正工作,同时及时把相关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正常心理危机康复工作。对于心理危机程度较高但还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家长、心理专家等共同分析探讨其病情、探讨其心理恢复治疗方案以及学习的安排等。如家长愿意将其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则让其休学去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去治疗,则学校必须与家长签定书面的安全协议书,并由家长陪伴监护。对于情况较为严重,可能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生活的,应当经由专业机构鉴定后,和家长协商对学生办理休学手续,待康复后再回校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斌,邵蕊.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2(4):57-58.
[2]王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29(1):19-20
作者简介:刘一辉(1992.10-),女,河北人,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论文作者:刘一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危机论文; 心理论文; 家长论文; 高校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