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 吉林省白山市第八中学 134300
背景:2017年8月15日,白山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二班新转入了一名学生——秦源。他是我闺蜜的外甥,在另一个学校已经半个学期没有上学了。面对他的贪玩和倔强,他的家人束手无策,于是找到了正好在这个班级任教的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对差生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排斥感,尤其是要面对他这样不学习,还愿意耍脾气,甚至会时不时地玩失踪的孩子,说实话,我心里真有些发怵。入学前一天,我们在路上进行了一次谈话,对于他新的学习生活我提了一些要求。可从他的言语间,我明显感受到了不耐烦,甚至是不屑。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我正在苦口婆心地劝诫,他却一扭头就走了。那一刻,我感到非常无奈,非常憋屈!
第一节课,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二次函数。说实话,一看到他那懒洋洋而又不服不忿的样子,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讲完习题,我让同学们整理一下,却发现他在那里根本不动笔。带着昨天的怨气,我大声呵斥他:“你怎么不写?”他面无表情地说:“我不会。”我让他把黑板上的解题过程抄写下来,他却说:“前面同学挡着,我看不清。”我说:“那你不会把桌子往外挪一下?”他却不作声了,一脸的漠然。我于是越发看他不顺眼。
快要下课的时候,我说:“秦源,把你整理的教学案拿来我看一下。”他带着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没有了,扔了。”我厉声说:“找回来!”他拿起一个矿泉水瓶子,指指里面:“湿了。”我大吼一声:“拿出来!”他慢吞吞地把教学案从瓶子里面掏出来,我一看,一字未写!我愤怒了:“你想怎么样?”他拉长了声调说:“我——怎么了?”我质问道:“你没有错吗?”他还是那种腔调:“我——怎么——错了?”那样子简直跟一个小混混差不多!我差点被他气得背过气去,一下子把他的教学案摔到了地上。从教这么多年,我还从未遇到过自己的学生这样和我说话的情形。下课了,我强忍怒气,把他叫到走廊。他却像一只小野兽一样,红着脸,瞪着眼。我说:“你是不是应该改正一下你说话的方式?”他面无表情地说:“我已经改多了。”难以想象,他要是不改会是什么样子!我缓和了一下口气说:“你都意识不到你说话的态度很不好。你想想,这个世界上谁对你最好?”他说:“我妈。”我紧接着说:“那你对得起你妈吗?”他的脸上滑过一丝愧疚,但转瞬即逝。最后,我说:“我对你的表现很不满意,你好自为之吧。”
接下来的几天课上,我都不愿去看他。我觉得他太不懂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他好,他感觉不到,还和我逆反,一点礼貌也没有!可是不管他,我也很不开心,总有一种挫败感,每次上课心里都堵得慌。同时,我了解到,其他任课老师也不喜欢他。
回到家,我和先生说起此事。也许是旁观者清吧,他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其实,你只需要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我脑子里灵光一现,是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甚至在很多地方连普通孩子都不如,而我不知不觉中,却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总觉得他这不好,那也不好。总拿他和优秀的孩子比,比得了吗?看来,我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
之后的几天,我努力尝试改变对他的态度:学习上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会及时表扬;校园生活中他有一点点尚佳表现,我会立刻加以赞赏。慢慢我发现,他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他乐于助人:他本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不过班级和办公室有抬水、搬重物等力气活的时候,他都会发挥身体优势,积极帮忙。这时候,我们大家都会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也会露出善意的笑容。
人本身是需要关注的,而这种关注本身应该基于一种平等的态度。尤其是差生,他们更需要关注,更需要善意,更需要平等的学习空间。
教育家傅维利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周考成绩出来了,只有他零分——他交了白卷。气愤之余,我问他:“选择题你还答不上来吗?”他却说:“编的还不是一样么?”我告诉他,他这种做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然后,我给了他们这些考得不好而又没有取得进步的同学一点小小的惩罚,或擦黑板,或倒垃圾,或抬水……这一次,他居然没有不高兴,而且课上也写笔记了。我暗自高兴了一小会儿。
可是好景不长。紧接着双休日,他什么作业也没写。周一早上怕挨罚,说什么也不起床上学。他的妈妈几近崩溃,给我发信息:“姐,不让他上学了吧,省得给你添堵。”我说:“你告诉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他上学的最后一次机会,不会再有了。”此时,我的心其实也是矛盾的。他让我的心也很累了,他不来,我要省很多心;可是,不来学校,他这个样子早早踏入社会,岂不更糟?一个教育者的职业道德,一个长辈的悲悯情怀告诉我,他还应该来。
第二天,他来了。我又一次和他做了耐心的交流,像朋友一样的,并谈到了他妈妈的处境。接着,班主任张老师更加富有耐心和爱心地给了他劝导和鼓励,在我们的动员下,其他任课老师也都给了他更多的耐心、鼓励和宽容。慢慢地,我发现,他变了许多。最近,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跟我说,秦源变了,上课认真了,也写笔记了。同时,他也不再特立独行,能融入集体生活了。我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妈妈,她居然在电话那头哭了。孩子的这一点变化,对她这个做母亲的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春风化雨的爱意和润物无声的功力。尤其是面对差生,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给他们犯错误的空间,只要他们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只要他们有取得进步的愿望。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和宽容,多付出一些坚持和努力,他们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论文作者:李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我说论文; 白山市论文; 孩子论文; 尤其是论文; 看他论文; 他却论文; 是一个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