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论向东方的传播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马克思理论向东方的传播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马克思学说向东方的传播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学说论文,地位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上,有过三次变化,即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注:中国共产党在“七大”以前,党章中没有党纲的部分。在那个时期党的文献中,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指针,行动指南,理论基础)的提法,在1921~1925年为“马克思主义”。1925~1945年“七大”之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八大”党章中少了“毛泽东思想”几个字,“九大”至“十四大”恢复“七大”的提法。1997年“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际上,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定以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全党工作,已经将邓小平理论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这三次变化反映了马克思学说在一个半世纪时间内,在从产生地向东方传播过程中的三次突破,即马克思主义东方化与时代化的三个阶段。它反映马克思学说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人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

思想扩散的一般规律:在时空传递过程中的时代化与民族化

近几年来,我在主编一部12卷《中国经济通史》。该书上起中国大地上有人类活动之日,下迄1991年。它涉及人类进步,尤其是经济发展长时段的一般规律,因而引起我对许多方面的思考。在我们考察这个长时段里,动物始终停滞在本能这个阶梯上,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动物,与一般动物不同之处在于,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在前进,在发展,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有创新并传播创新成果的能力。人类一旦获得来自自然界和自身实践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创新,包括知识、技能、发明、思想等等,便不会放弃。这样,人类的优秀遗产得以延续下来,沉淀下来,积累下来,不断地厚实、丰富。这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和其他一切自然界的根本所在,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这些创造的积累和传递,必须借助于两种形式,即在空间上扩展,在时间上继起,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是创造了最辉煌、最优秀的文化,也可能会像玛雅文化一样,成为一股历史上消失的谜团。

人类发现一种新物质,创造一种先进的工具或一种先进的技术,提出一种新理论,其所以会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传递开来,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创造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思想创新是人类创新的成果的一部分。它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很大。一种思想、学说的传递,与物质文明的传递一样,也会在传递过程中变形,而且更加曲折、复杂。它不仅受自然的、政治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社会的、心理的影响。每种思想、学说都有其产生的具体时间和民族,反映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的社会状况与心理状态,因而具有特殊的即该时代的时代特征与该民族的民族特征。当它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传递时,要受到后世的和其他民族的社会状况、人文、国情和思维方式等等因素的影响,即与所传时代和民族的特殊性相结合。因此,就思想、学说的传递来说,它的普遍的形式或者说一般的规律,就是时代性(化)与民族性(化)。新的民族性和新的时代性使一种学说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该学说发生变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递同样具有这种趋势。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实际应用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从而表现为“中国化”趋势的智慧结晶。

马克思学说是19世纪中期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个伟大的创新。它从产生时起即显示了巨大的思想威力,影响遍及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了欧洲美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增强了工人阶级的团结。随后它向东方传播,先向东欧和俄国等地传递。到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在这条传递路线上,它促成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各自的国度相应地产生了列宁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和毛泽东思想(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及至当代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始于何时,国内学术界现有两种观点:1975年和1979年。我认为在60年代前期。关于这个问题,将在另文中说明。)。从马克思主义产生起,直到邓小平理论形成,马克思学说向东方传递,在时间上经历了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后期,将近一个半世纪;在空间上,经历了从西欧到东欧,再经亚洲西部到亚洲东部,距离数万里。马克思学说的传播同样受着思想时空传递一般规律的制约。

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学说向东方传递过程中的第一次时代化与民族化。

马克思的学说自成体系。他在世时就有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形态,前面的几种都是自发产生的。唯有后来出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的。从上个世纪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历史学说和社会学说。马克思学说相对于它以前的任何理论来说,有两大创造。一是剩余价值理论,二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以令人信服的事实,精确的数学演算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运动规律。如果说剩余价值理论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唯物史观则适用于一切人类社会,其中最令人信服的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列宁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然而,当他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俄国时,遇到了不少难题。按照马克思原来的理论,经济落后的国家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搞社会主义革命也不能成功。为此,马克思提出各国无产阶级一起革命的观点,并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马克思提出过落后国家跳过资本主义阶段(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这个设想为俄国民粹派所接收,列宁则反对它。列宁主张分两个阶段(或两种方法)使落后的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第一阶段,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民主革命,让共产党掌握政权。在第二阶段,在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下,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这就是“苏维埃+电气化=社会主义”的公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厮杀,它们并非铁板一块。国际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使无产阶级有在其薄弱环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机会。在列宁等人的积极组织和准备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列宁的设想在实践中成功了。这是马克思学说在俄国大地上的新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应当实行何种所有制,社会产品如何分配等等问题,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论著中有所设计,这就是公有制,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直接分配产品等等。十月革命后,列宁忠实地照此进行了试验。分配中最重要的产品是粮食。城市人口,首先是工人和军人消费的食粮,是农民生产的。要满足城市人口对食粮的需要,只有把农民生产的粮食弄到城里来。因为废除货币和商品交换,不用货币向农民购买粮食,只有向农民征集满足自家需要后多余的粮食。这就是“余粮征集制”。实际上,所谓“余粮”不是农民留足自己的口粮后剩余的粮食,而是政府照工人和军队需要的粮食数量,向农民征收。农民交足规定数额后的剩余部分才归自己。这种无偿征收农民的粮食,其实质就是剥夺农民。而向农民征收粮食的人,是城市中的工人、军人、官员。这就导致农民与工人、军人、官员的对立,形成工农对峙的局面。同时,农民多生产的粮食得不到补偿,他们就减少生产。到最后,工人和军队向农民征收不到粮食。有个时期,彼得堡的工人每天只能配给1/8磅(约合中国市制1.127两)黑面包, 军队的粮食供应也严重不足。人们因此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废除商品交换和货币,实行产品直接分配的理论产生了怀疑。列宁认识到粮食问题严重地影响新生政权的巩固,于是改弦更张,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货币和城乡交流,从而很快扭转了不利的经济、政治形势,经济逐步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上述事例说明,马克思学说中的某些具体结论,不适合用于20世纪头30年的俄国。这在俄国引起了对马克思学说部分理论的信仰危机。这些例子同时说明,列宁敢于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突破马克思学说中的某些结论,提出新理论。事实证明正是列宁的理论解决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实际问题。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俄国,它必须与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并具有俄国特性,从而出现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新发展,这就是列宁主义(注:列宁逝世后,1924年4月, 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的演说中提出“列宁主义”这个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首次使用“列宁主义”一词的,据笔者所见资料,是《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对于列宁逝世一周纪念宣言》(1925年1月21 日):“列宁主义就是资本帝国主义专权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消灭帝国主义的唯一武器。”首次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是这次会议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决议案》(1925年1 月)第三部分:“三,……使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见地运用到理论和实际方面有系统的多方面问题的解释,以扩大我们宣传范围,实为我们目前急要之图。”)。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打出了列宁主义旗帜,这是顺理成章的。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向东传递并变形的第一次形式,即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各种思潮传入中国。在列宁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了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关系即“国共合作”。这与俄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关系根本不同。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第一次显著的变形和发展。通过国共合作这种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和党内主要领导人的错误思想,导致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是靠城市起义夺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把列宁的经验照搬到中国来,举行上海、广州等城市武装起义。这些起义相继失败。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毛泽东考虑到城市武装起义行不通,就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后,他把军队带上井冈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开始走着与俄国不同的道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的又一次变形和发展。

要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就必须争取大多数农民的支持。大多数农民最关心的、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是土地问题。在进入井冈山根据地后,毛泽东很快打出了土地革命的旗帜。由于缺乏土地革命的经验,就学列宁的办法。列宁的土地理论是主张国有土地。他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即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井冈山根据地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就是学列宁的,实行“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平均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既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也将中农和部分贫农私有的少量土地,收归苏维埃所有,然后平均分配给农民使用。这些农民私有的土地虽然很少,虽然可以得到平均分配的土地,这平均分给的土地甚至比他原来私有的土地还多,但性质不同:原来的那点土地是他的私有财产,现在这分得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他私有的那点土地被没收归公了。因此,这种办法得罪了私有土地的那部分农民,使根据地的粮食产量下降了25%,许多“中间阶级反水”。毛泽东后来说过,这是一个错误。犯这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了解中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占有和使用制度,土地所有权继承制度等等)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历史。俄国1861年实行农奴制改革。在改革之前,大量土地属于村社所有。改革之后,土地私有化程度不高,时间不长,土地私有制观念在农民心目中未深深扎根。而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实行土地私有制,因此私有制观念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目之中。俄国历来实行长子继承制。中国历来实行诸子均分制,私有土地又可以买卖。这使一般中农和部分贫农有多少不等的私有土地。因此,“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的政策,不可能得到全体农民的拥护。加上由于农村家庭人口因生死婚嫁而经常变动,土地几乎每年分配一次,因而农民不能拥有固定的一块土地,心中不安。当时根据地对工业、手工业、商业实行的政策,也仿效苏联经验,使根据地的经济生活发生严重困难,军民生活都困难。这一切证明列宁的土地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如果长此下去,就会断送中国革命。毛泽东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教训,很快地改正了土地政策的错误,在《兴国县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后来又将没收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私有,分好了的土地不再重新分配。这种政策得到全体农民和由农民组成的红军的拥护。与此同时,逐步放开根据地的商业活动。通过这些调整措施,根据地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据地也日益发展壮大。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又一次变形。

1931年以后,王明左倾错误统治中央,照搬照抄苏联经验,标榜“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从而导致反围剿的失败。这再次证明照搬照抄列宁、斯大林的具体做法是行不通的。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1936年起,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搞土地革命,改为减租减息的农村政策和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革命形势迅速好转。经过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人普遍地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照搬马克思列宁的具体结论和做法给革命造成挫折(这也就是对马克思列宁学说中某些具体结论的信仰危机)。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摸索和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40年代初期,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先后提出了和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注:在现存公开文献中,“毛泽东思想”一词最早见于王稼祥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1943年7月8日《解放日报》。)指出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要靠毛泽东思想。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在党章的总纲中确定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从1945年到1949年,短短4年多时间, 中国民主革命就取得了胜利。可见,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巨大威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的民族产品。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中国大地上的新发展和变形,即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是古今中外唯一的一个在其一生中领导了两次社会形态转变的伟人。第一次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1956年以前,毛泽东的思想的基本方面是正确的。当然也有错误的方面,例如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性子太急,步伐太大,脱离实际,产生了一系列“左”的政策与做法,已经引起了一些群众和党员的不满。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他的“左”的思想不断发展,直到发展为发动“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一犯就是整整20年。

毛泽东认为“八大”在三个问题上不符合他的想法:(1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 )经济建设实行积极稳妥的方针。(3)反对个人崇拜。“八大”以后,毛泽东力谋进行改变。

关于第一个问题。“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在40年后的今天来看,其基本内容是正确的。但毛泽东却通过八届二中全会和八届三中全会对其进行改变。把“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提法改变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即确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完全背离了中国的国情。这一改变是造成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理论根源。

关于第二个问题。毛泽东从1953年起就主张经济建设要快,并造成一次小冒进。1955年他提出反右倾,搞出了一次冒进,导致比例失调。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提出了反冒进的主张。经济状况因此好转。“八大”在总结经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积极稳妥的方针。这是一条正确的方针。但是,毛泽东却置事实与经验教训于不顾,于1957年开始反“反冒进”,继之提出要搞“大跃进”,导致经济建设中比例更加失调,并酿成1959年至1961年三年经济特别困难,人口净减千余万的悲剧。

关于第三个问题。“八大”关于反对个人崇拜的决定非常及时,若能认真贯彻,中国的状况要比历史实际好得多。可是,毛泽东对此不同意,他认为需要有点个人崇拜。“八大”以后,毛泽东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通过林彪学“毛选”的号召,重新开始搞个人崇拜。与此同时,毛泽东为了压制群众和党内对他的意见,1957年发动反右派斗争。当时知识分子约500万人,其中被划为右派分子的55万多人。在1959 年庐山会议后,他发动批右倾机会主义,伤及380 万人(注:李锐:《关于防“左”的感想与意见》《李锐论说文选》,第5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毛泽东搞个人崇拜和压制提意见者(一批有知识和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目的在于为推行他的主张扫清道路,使他的一些理论、想法,包括错误的理论、想法,得以推行。个人崇拜有利于无知者接受他的观点。打击反对者使智者有不同意见也不敢提出来。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1958年,毛泽东在《红旗》杂志第1 期上发表了一篇短文《介绍一个合作社》。文中有两个著名论点:(1 )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2)一穷二白看起来是坏事, 其实是好事,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第一个论点是针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1949年9月16日, 毛泽东在《历史唯心观的破产》一文中写道:“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注:《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1966年横排本,第1401页,人民出版社。)1954年,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毛泽东在此文发表后提出了批判新人口论的所谓“人手论”。他说马寅初只看到了人的一张口,却没有看到人有两只手。这两只手是可以养活一张口的。毛泽东的人多好办事,人多热气高的论点和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的批判,使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迟开展了若干年。若依马寅初的主张,在50年代中期就控制人口增长,中国现在的人口会比实有数少几个亿。及至今日,尽管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增长有所放慢,但基数太大,每年仍增加一千二三百万。减少人口非朝夕之功。这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其沉重的人口压力。毛泽东在中国已有6亿多人口,人口已经太多的情况下,仍宣传人愈多愈好理论,是个明显的错误,是缺乏经济学常识的表现。可是,除了马寅初,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人敢于公开发表不同的意见。

至于第二个论点,可以说是一种落后文化心态的反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一穷二白都不可能是件好事。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怎么能够脱离现实的基础,从“一张白纸”上开始呢?这难道不是空想和历史唯心论吗?毛泽东在一穷二白的“一张白纸”上,想画出和能画出一幅什么样的最新最美的图画呢?他想画的和能画的,就是此文发表后立即发动的人民公社化。当时的人民公社以自给自足和绝对平均为特征。它在现实生活中造成农民不愿生产,农业生产大倒退,发生全国性大饥荒。1959年到1961年,全国人口数净减1100多万。在此之前的正常年份里,每年人口增加1200多万。这个应增数和实减数相加之和,在三四千万之间。可以想象。毛泽东的这些错误理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多么严重的损失。

从1957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他连续不断的错误思想和决策给中国带来了三大后果。(一)经济在20年中基本是停滞的。在这20年中,人民劳动(工作)非常辛苦,所得却极少。工人和农民的实际收入,或减少,或很少增加。全国人均消费的主要消费品,少数种类增加,多数种类减少。这20年正是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是亚洲后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良机,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的年代。而中国却陷入阶级斗争的漩涡和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浪费了一次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机会。(二)对外“反帝反修”,多面树敌,闭关自守,在国际上形成被动、孤立的局面。(三)政局混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按毛泽东自己的说法是“全面内战”。这三个后果导致人民对毛泽东的理论、政策的不满,即对他的学说的信仰危机。这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普遍议论的信仰危机的实质。

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一方面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权威,一方面指出并改正毛泽东的错误。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的但还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注: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9~300页,人民出版社,1994。)这里所说的“事情”是指有关社会主义的事情。毛泽东一生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而奋斗。他衷心想在中国建立一个美妙的社会主义社会。他的各种错误,归纳起来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说的改正毛泽东做错了的,也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改正。邓小平说对毛泽东有发展,也是在这个问题上有发展。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邓小平将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就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从1957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到邓小平逝世的40年间,中国社会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两个阶段:毛泽东主政时期和邓小平主政时期。现实生活表明,在有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理论问题上,从整体上说,毛泽东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在理论上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必须树立邓小平理论这面新旗帜。在中共“十五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举起了邓小平理论这个旗帜,并且坚信这一理论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合乎中国现时代的需要。

上面叙述的事实说明,马克思学说在向东方传播的过程中,它是发展的,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在发展中的每一次大的突破,都是由于原有理论中的某些部分,在运用到新的民族(国家)或新的时代时,不适应或不适用新情况,不能解放决所遇到的新问题,于是发生对原有理论的怀疑或信仰危机,客观上提出了突破原有理论,创建新理论的要求,并为此准备了实践的经验教训。每一次大的突破,也都是由于在新的时代、新的民族中,有能够深刻了解本民族或当代(即新的时代)的实际和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原理,掌握该民族、该时代的脉搏,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敢于在理论上创新的思想家。如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列宁,中国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毛泽东,60年代至90年代的邓小平。有这样的思想家,是实现理论上重大突破,将马克思学说推到一个新阶段的主观条件。由此可见,马克思学说发展历程中的大突破,绝不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它是一种历史的要求与思想家创新相结合的飞跃性成果。这决定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马克思学说向东方的传播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所以只讲了从马克思学说到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这样一条学说传播与发展的线索。显然,这不表明马克思学说和列宁主义只有这一条传播路线。我还希望不会由此产生另一种误会,以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源泉,只是马克思学就—列宁主义这一种。事实不是这样的。邓小平理论如同毛泽东思想一样,其源泉,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外,还有中国人民的实践,还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与精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在中国大地产生的,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关于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说清楚的。我希望能有另一个机会,专题和诸位讨论它。

标签:;  ;  ;  ;  ;  ;  ;  ;  ;  ;  ;  ;  ;  ;  ;  

马克思理论向东方的传播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