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党建刚

浅议高中历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党建刚

党建刚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 057100

如何根治传统的历史课堂沉闷乏味、效率低下这一“顽疾”?其灵丹妙药只能是“以动‘治’静”!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动眼看,动情读,动脑思,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情演,动口答。

一、动眼看,以激发学习情意

历史图文资料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情景、历史现象,比纯文字表达更具有说服力,更能直观形象地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教师如果能恰当地予以运用,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其学习情意。因此,教师应广泛搜集相关历史图片,从中选择那些直观性较强、震撼力可能更大、学生更感兴趣、特别是更能说明相关历史问题者,制作成幻灯片,供学生观赏。

例如,为了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展示了《袁世凯在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刀大杀人多》、《名为“共和”,实为猿(袁)家之天下》三张图片,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盎然,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二、动情读,以获取历史信息

历史课堂的“动情读”是学生按照要求从文本、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理解并记忆相关历史知识的根本途径。

“动情读”包括如下内容:浏览文本题目与子目录,以初步感知其大致内容;精读相关内容,探究相关历史问题。例如,为引导学生理解“双百”方针,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时间、适用范围及其内涵、时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本,独立思考;熟读单元引言及每课要旨;熟读师生共同建构的知识结构。

三、动脑思,切实进行自主探究

历史学习并非天生枯燥无味、毫无规律可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知识之间、历史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理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感悟历史;引导学生切实重视理解、推导方法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首先回顾梭伦改革的背景,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矛盾的根源,学生指出是贵族的政治专横和经济压榨。我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执政官梭伦,面对此种局面,会怎样改革呢?

问题一出,学生稍作思考,便争先恐后地阐述其改革思路及措施。我对这些思维火花均予以积极肯定。这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源头活水,学生不会对新课内容再感到突兀。“梭伦到底会采取怎样的改革措施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话锋一转,从而引导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再如,在探究历史事件的影响或评价时,可以引导学生紧密结合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来推导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动口议,完成“探究”之核心任务

“动口议”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相互撞击的重要形式。特别是生生之间,因其思维特征相协调,语言特点相接近,相互议论有利于开阔思路、促进理解、活跃气氛、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协作精神、高效完成“探究”之核心任务。

如何引导学生“动口议”呢?教师要做好下列工作:

1.挖掘文本中隐藏的“探究点”,设置一环套一环的学习活动,对每一项活动要精心设计明确的导向性信息

亦即不但明确提出问题,而且明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例如,我要求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双百”方针在相关三个历史时期贯彻情况及影响,小组间比赛探究学习的质量,每个小组只回答一个历史时期的贯彻情况及影响,说得不全面的,其他小组可予以补充。

2.对某些活动,还要设置合适的开放性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尝试探究、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例如,我用课件展示:结合所学内容,总结贯彻“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假定你担任了某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会如何对待下属的不同意见?请畅谈自己的见解及打算。

五、动耳听、动笔写,保障探究学习质量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倡导向别的同学学习,反对教师多讲。如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见解,特别是不善于倾听老师的点评,不能从中获取最大收益,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有鉴于此,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倾听讨论过程中组内成员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倾听老师对讨论做出的总结评价或精讲点拨内容。

“动笔写”亦万分重要。然而,在课堂上总有部分学生不善于动笔写,只是在教师提示时才做笔记,且速度慢、效率低。有鉴于此,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记笔记的良好习惯,掌握记笔记的正确方法,诸如速记法等,课下再去整理详细笔记。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时间“消化”课件展示的结论并简要做笔记。

六、动情演,以亲近历史

历史已成为过去,然而曾经是充满灵性和情感的现实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处境与情感,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在此基础上,扮演好历史“剧中人”。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内容时,让学生高呼“五四”口号;再如,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以这些人的口吻谈其思想主张;又如,让学生分别扮演农民、士兵、县官、贵族子弟、商人,畅谈自己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的生活境遇。 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亲近了历史,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七、动口答,确保全面互动

教师应一方面鼓励勇于表现自我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应切实关注那些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学生,要指名回答,如果他们回答得对,则积极表扬,激励其今后主动回答问题以张扬个性;如果回答得不对,更要小心呵护,助其发现疑难所在,增强其学习兴趣与信心。唯有如此,才能让全体学生都处在紧张、积极的学习气氛之中而不至于懈怠。

简言之,唯有以动“治”静,历史课堂才能春潮涌动,才能成为高效课堂,才能实现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初衷。

论文作者:党建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7月总第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5

标签:;  ;  ;  ;  ;  ;  ;  ;  

浅议高中历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党建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