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打造中国北方最佳宜居城市——山西省长治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治市论文,文明城市论文,山西省论文,全国论文,龙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治市位于太行山之巅,山西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多民族长期和睦共存的老城市。近年来,该市以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扎实有效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2002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3年、2005年和2007年,连续三届荣获“山西省文明城市”称号;2004年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2006年又跻身“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行列。与此同时,该市还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山西省唯一同时拥有这十项殊荣的城市。
一、一个口号叫响亮,一任接着一任干
早在2000年,长治市委、市政府就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意愿,响亮地提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口号。多年来,始终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届接着一届干,切实做到了坚持标准不降低,狠抓落实不松劲,持续创建不断线,较好地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指挥部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确保了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群众化。
二、文明创建打龙头,“六城”联创竞争辉
几年来,该市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按照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五城”共同创建的工作新思路。并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促进和带动其他“五城”创建工作,同时以其他“五城”创建为支撑,为文明城市创建创造必要条件。在工作部署上,按照“六城联创”分工,把“要求一致、目标相近”的考核指标一并考虑、统筹安排、整合力量,注重在“联”字上下工夫,实现了工作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在实绩考核上,把“六城联创”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六城联创”整体考核,保证了整个创城工作迅速展开,互促共进。
三、一套机制强领导,一个制度保落实
几年来,经过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该市建立和形成了“一级负责,三级挂钩,五定到位”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一级负责,即从上到下,各级一把手都是第一责任人,实行下级一把手向上级一把手交账的工作责任制;三级挂钩,即市四大班子领导与市级各部门挂钩,市级各部门领导与所辖各单位挂钩,城区与各社区挂钩;五定到位,即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考评、定奖惩。这一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对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与此同时,确保创建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量化分解到58个责任单位,建立了测评指标月报、季报、年报制度,责成各责任单位确定测评指标专报责任人,定期上报达标情况,并在新闻媒体公示,确保达标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做,项项有人抓,件件都落实。
四、关注民生为根本,形象质量同提升
一是实施精品工程,打造城市标志。坚持把弘扬太行精神、上党文化与体现现代文明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构建以半小时通达为半径的“1+5”城市集群基础框架,铺开二十多项城建重点工程。同时,通过市场运作,筹集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新建了一大批办公、商用、住宅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外在魅力。
二是实施基础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投入资金30亿元,重点用于路、河、水、气、车、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长邯、长晋、长太高速公路。形成了通省高速路、通县一级路、通村水泥路的公路网络。开通了长治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航线。完成了辛安泉引水二期改造工程,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以东山西水、南秀北美为特色的北方宣居城市和中部生态名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好家园。完成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65%。成为山西省唯一国家卫生城市。实施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拆墙透绿、黄土不见天等绿化工程。市区建成163个各具特色的游园、广场和街头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45.8%,绿地率41.9%,人均公共绿地11.6平方米。
四是实施环保工程,推动科学发展。近年来,围绕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净空行动”、“蓝天碧水”、“绿色长治”、“节能减排”等工程,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空气质量全省第一,环保目标责任制工作连续九年全省第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连续七年全省第一。为了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该市还开展了上党盆地和长治湿地“两地”保护行动,经建设部批准,长治湿地成为全省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实施了“三河一渠”治理工程,黑水河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是实施平安工程,强化综合治理。围绕创建全省最安全城市这一目标,全方位强化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排查调处各类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平安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该市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六是实施保障工程,打造和谐城市。坚持“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建立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以及创建工作的成果。现在全市基本实现了在就业上“无零就业家庭”、在解决城镇困难住房上全部纳入、在养老保险上城乡全面覆盖、在医疗保险上城乡全面保障、在城乡低保上不断提升水平。除此之外,该市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两免一补”助学工程,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两免一补”先进市,去年又启动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试点工作。长治市还特别注重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率先在全国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户户有电视的基础上,去年,又在全市贫困乡镇、农村大力实施了“文化低保”工程,全市830多个贫困村、30多万贫困群众都看到了一台戏、六场电影,得到了一本图书。
五、文明市民靠教育,道德建设抓养成
文明市民创造文明城市。工作中,该市通过市民素质提高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一是抓教育提高。充分依托中小学校,在市区建立社区文明市民学校78所,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实现了文明市民教育经常化、规范化,有效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抓规范养成。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爱心总动员”、“爱心传递”、“文明交通工程”和“文明进社区”等活动,融教育于管理之中,引导广大市民认真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抓基础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创建工作先进典型。200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该市夺得31项荣誉,捧回31块奖牌。2007年,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该市166个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占到全省表彰总数的九分之一。四是抓示范引导。近年来,先后选树并宣传了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唯一一个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等在全国产生了广泛性影响的重大典型。该市还通过“十件新风新事”、“十行百佳”、“文明市民”评选等途径,宣传普通劳动者的“凡人善举”,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风尚,使“创建”成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过程。
六、全民参与掀高潮,共建共享结硕果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该市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争做人民满意好公仆”主题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了“争做四有新人”主题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了“城乡牵手、共同成长”主题活动,在窗口行业开展了“爱岗敬业、文明服务”主题活动,在政法部门开展了“公平公正、文明执法”主题活动,在出租车行业开展了“我就是长治形象、我就是文明使者”主题活动,在卫生系统开展了“学习赵雪芳,争做人民忠诚卫士”主题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了“立师德、树师风、强师能”主题活动等等。形式多样又便于持续开展创建载体,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
该市的工人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多年,始终如一,受到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被中央文明办编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方法100例》,在全国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