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沿岸城镇发展策略探讨-以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为例论文

京杭运河沿岸城镇发展策略探讨-以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为例论文

京杭运河沿岸城镇发展策略探讨
——以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为例

朱晓东

(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 京杭运河沿线城镇因河而兴,但近现代随着交通运输和出行方式的改变,部分城镇也经历了发展衰退的过程。文章以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为例,通过对发展现状的调研,提出运河沿线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力图为京杭运河沿线与聊城段类似的区域提供一种发展模式的借鉴。

关键词: 京杭运河;城镇;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水道最长的水利工程,北至北京市,南达浙江省杭州市,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6个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水系,全长1794km,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工程奇迹。京杭运河自元代全线贯通后,在明代又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管理制度。600年间,京杭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运河两岸兴起数十座商业城镇,对古代经济的贡献无法估量。但近现代以来,随着交通运输和出行方式的改变,特别是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后,京杭运河及沿线城镇的地位一落千丈,沿线城镇发展也逐渐落后。如何在新时期挖掘京杭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振兴运河沿线城镇经济,成为本次规划研究的重点。

1 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产业综合开发规划范围

京杭运河两侧各约500m不等,涉及2城(聊城中心城区和临清中心城区)、7镇(戴湾镇、魏湾镇、梁水镇、李海务镇、七级镇、阿城镇和张秋镇),几十个乡村,经过乡村段将整个乡村纳入规划范围,所形成的规划用地面积约99.92km2

2 京杭运河聊城段现状

2.1 流域水资源和水利现状

古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较好,原生生态环境保持较好,部分河道经近现代裁弯取直,城市型河道及输水干渠对河道形态改动较大,现有南水北调工程占据了大部分古运河河道,主要存在的问题:(1)京杭运河河道水量偏少,生态及环境需水量较难保证。(2)京杭运河部分河段被割裂阻断,亟待连通修复。(3)水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不足。

2.2 京杭运河及周边用地现状

京杭运河流经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李海务镇、聊城市中心城区、梁水镇、魏湾镇、戴湾镇及临清市,有东昌湖和谭庄水库2片较大的水域,河道两侧以乡村景观为主,沿线分布古运河水利设施遗存、古运河商贸集镇、水上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也有现代城市滨水休闲景观。

社会工作的增能理论和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作为古今中外两种不同的理论肯定拥有巨大的区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经过比较,我们欣喜的发现,两种理论也同时具有多种重要的相似点。这意味着增能理论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是有着些许对应的。这样我们在做增能理论本土化工作或增能理论本土实践工作的时候就有了可以凭借的本土思想资源。

随着科技建设的不断进步,人们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监测手段对水体中的相关成分和一些污染物质进行科学的监测以及成分鉴定,通过监测分析所得实验数据,进而对水环境的监测给予正确的质量评价。同时对水环境进行质量控制需要强化实验室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质量体系,有效控制水体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保证监测的数据及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等进而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用水的需求。由此可见,水环境监测质量监控的重要性。

2.3 京杭运河及周边交通现状

(1)古运河与城际交通的交叉点较多。京九铁路、邯济铁路、德商高速、济聊高速、京九铁路和邯济铁路均穿过古运河,古运河是省内外旅客对聊城的第一印象,是聊城关键的城市形象展示窗口。

保创承扬四段:(1)“保”——运河世遗段。保护传承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保护运河的生态廊道、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城,控制人口规模和旅游活动容量,控制新开发建设活动,打造中州古城活态博物馆。(2)“创”——原乡创意段。传承和弘扬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融入新时期扎根于乡土的创意文化和体验活动,规划新运河、新风情道路、新乡土民宿营造运河新文化风情小镇。(3)“承”——东昌新韵段。整合运河周边旅游资源,保护历史文保单位,控制滨水界面的公共属性和建筑风貌,构建以古运河为主要引领和带动 的生态休闲和文化遗产廊道 ,再现东昌和运河的新风貌。(4)“扬”——漕运古风段。保育周家店、七级镇、阿城和陶家铺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产业,复原和再现运河古镇的漕运盛景,营造运河特色的风情古镇。

通过模型分析,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通过本地水资源,结合中水资源,可以实现京杭运河的水系连通效果,不同区段的补水效果有差异,补水周期在3~7d。

从配电网整体角度出发,全面而系统的反映配电网特点与要求,考察电网结构和性能能否满足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2.4 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开发的现状和问题

本次规划是对京杭运河沿线聊城中心城区、临清城区、戴湾镇、魏湾镇、梁水镇、李海务镇、七级镇、阿城镇和张秋镇(以下简称两城七镇)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更加强调城、镇、村之间合协作,将京杭运河廊道式旅游拓展成为具有纵深的“叶脉型”的旅游区域,促进聊城全域化旅游目标的实现,推动城市整体发展。

3 京杭运河聊城段发展重点

综合以上分析,新时期京杭运河聊城段规划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古运河河湖连通体系和水动力模型,让古运河自流动起来。(2)美化河道护岸,完善两岸旅游服务设施,构建旅游乡野、村庄、都市相融的运河水岸景观体系。(3)挖掘运河沿岸村镇的文化资源和产业特色,合理组织交通和旅游路线,带动沿岸村镇经济发展。(4)挖掘聊城文化内涵,创新新时代需求下的运河文化类型,构建古今交融的文化遗产廊道。

4 京杭运河聊城段总体定位

规划定位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国际自行车赛基地、国家步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聊城运河经济带和城乡旅游综合体。

(3)临清、聊城城区段没有形成贯通的滨水交通体系。聊城城区段已建成15km长连续的滨水路,可通车行人,但停车困难,车辆多为过境车辆,存在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临清城区特别是古城段因保护要求滨水空间禁止通机动车,新城区段因规划控制不力,滨水空间都较为局促。

5 京杭运河聊城段规划目标

(1)京杭运河旅游开发虽得到了重视,但整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聊城存在一定的发展优势。(2)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停留在传统的景色欣赏、文化认知等层面,融入科技创新、交互体验新的消费形式发育培养不足。(3)京杭运河聊域段的旅游开发多为文化点的保护和开发,但不成体系。(4)京杭运河聊城段是黄河与运河交汇的唯一之处,并与徒骇马颊连通,流域位置重要,但为无源之水,常年断流、不通航,被南水北调弃之而不顾,文化脉络和生态肌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破坏严重。

6 京杭运河聊城段规划主要策略

6.1 水系规划

(1)水源保障。京杭运河常规运行过程中,主要利用本地地表径流及沿线城镇中水资源回用进行河道景观水的补给。地表水资源方面,主要依靠徒骇、马颊河上游相关的水资源利用工程通过这两条河道为京杭运河进行水量补充;中水资源方面,京杭运河沿线周边主要有临清污水处理厂、聊城中心城区的第一、第二污水厂、开发区污水厂、凤凰污水厂及阳谷县污水厂等,可利用其处理产生的满足河道生态景观功能需求的中水就近对京杭运河进行水量补充。

对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实行观察和记录。

基于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和对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的分析和研究,确定规划结构为“保创承扬四段贯南北,临魏昌阿四芯促”。四段:“保”——运河世遗段、“创”——原乡创意段、“承”——东昌新韵段、“扬”——漕运古风段。四芯:世遗临清、贡砖魏湾、乐活东昌、阿胶阿城。

6.2 构建京杭运河功能空间体系

(2)水环境保护。充分利用现有村镇附近的坑塘、洼地在每个城镇附近设置中小型人工湿地对水质进行净化;运用河湖自净化技术进行净化;河道断面设计形成自深水至浅水的变化过程,形成不同生境,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化能力。

(2)沿线7个乡镇的可达性和可进入性较弱,相对而言魏湾镇和阿城镇具有相对优越的交通优势。连接各村镇的主要交通干线均在古运河外围,没有带来大量的过境交通,但运河本身的可达性低,除了部分村镇外,古运河未与交通网络形成有效的连接。

图 3为甘薯淀粉/魔芋胶复配凝胶的储能模量 G'(图3-a)、损耗模量G"(图3-b)和损耗角正切值(图3-c)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由图可见,在同一频率下,所有凝胶体系的储能模量始终大于损耗模量,损耗角正切值均小于 1,说明复配体系均属于弹性高于粘性的粘弹体,表现为典型的弱凝胶体系。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角正切值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表明样品的模量值和损失因子具有一定的频率依赖性。

临魏昌阿四芯:(1)世遗临清——该段以临清段的世界文化遗产元明运河及两岸的中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及古建筑鳌头矶等最为著名,运河文化特征突出,旅游开发潜力大,文化价值和保护需求高。(2)贡砖魏湾——魏湾是贡砖的发源地,拥有皇窑贡砖文化遗址、丁马休闲园、千年柘树景区等独特资源,规划重点打造贡砖创意品牌,形成砖雕、砖游、砖塑、砖砌等“砖艺四品”的风情小镇。(3)乐活东昌——中心城区是运河全线的风貌集中区和服务中心,同时东昌湖和古城作为聊城的城市名片独具特色,是中段的旅游核心。规划结合风貌保护道路和滨水开放空间,串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的活动场地,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旅游线路。(4)阿胶阿城——天下阿胶出阿城,阿城的阿胶在区域中地位突出,规划整合文化园与镇区,结合旅游服务中心,拓展养生休闲产业,依托优美的自然资源及丰富的文物资源,形成阿胶风貌特色的风情小镇。

6.3 构建京杭运河交通体系

梳理运河沿线与两侧交通体系,构建开放的运河:滨河岸线全线开放贯通,规划连续贯通的145km的滨河旅游专用路和160km的有轨电车,在与区域重要交通干线的相交处布置换乘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构建运河沿线全段方便快捷、景色优美的包含旅游公路、轨道交通、国家步道的综合旅游道路交通系统。

孙武倾心与万夫,削平妖孽在斯须。才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独柱支天寰海正,雄名盖世古今无。圣君争不酬功业,仗下高悬破贼图。

6.4 京杭运河旅游发展策略

将中心城区、临清市区与戴湾镇、阿城镇等7个城镇及众多村庄联动一体开发,通过运河线路将历史文物古迹、生态休闲等多类型的旅游产品有效整合,构建从城市到乡村完整的游览体系,满足人们对低碳、健康生活的追求,将体验+文化+有机+主题化融入运河旅游活动体系,发挥集群优势,提升运河产品带的区域吸引力。

在旅游活动策划方面提出以下组织原则:(1)全绕共荣。将运河廊道整体视作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运河沿线市区、城镇、乡村等多级行政单位,构建完整的游览体系,提供从郊野到城市的多种游憩机会。(2)特色展现。结合世界级、国家级等运河本体、附属建筑物等功能相关遗产及与沿运河地区民俗、艺术等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现运河聊城段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3)四季联结。发挥运河沿岸资源景观的优势,组织安排全年活动,改变常规景区冬季经营状况不景气的情况。(4)生态时尚。将Eco-fashion的理念融合于活动之中,引入文化体验、园艺疗养、园艺培训等可持续时尚活动。(5)智能全息。引入自动取验、电子导游、虚拟游览、全景监控、独立网站、公众账号等功能,在园区内外分别进行智能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7 结束语

文章结合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产业综合开发规划的设计实践,从分析京杭运河的历史兴盛到近现代的衰落入手,提出了目前京杭运河沿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河水系的贯通梳理、空间体系重构、交通体系的构建及旅游发展等一系列策略,促进京杭运河沿线城镇的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淑升.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山东南段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2):116-117.

[2] 贾国华,丁继国.京杭大运河(聊城段)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探讨[J] .水利发展研究,2018,18(7):64-66.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2789(2019)14-0255-02

作者简介: 朱晓东(1974—),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

标签:;  ;  ;  ;  ;  

京杭运河沿岸城镇发展策略探讨-以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