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 目的:探究全程暗示性护理程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焦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人,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暗示性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科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起到自愿配合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从入院起到自愿配合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护理到结束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护理到结束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实行全程性暗示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病症治愈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 全程暗示性护理;焦虑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54-02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两种,患者往往会出现紧张不安、恐惧、忧虑等情绪,并伴有心慌、口干、颤抖等症状,为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为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曾表明,中国得到正确治疗的焦虑症患者只有6.1%,为提高焦虑症患者的治愈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我院采用全程性暗示护理方式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焦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人。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一3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最终诊断结果为焦虑症。其中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为15~77岁,平均年龄为35.8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16~79岁,平均年龄为37.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用药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科护理,按要求给予患者身体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暗示性护理:建立以管床护士为主的责任护理制度,患者入院后值班护士要立刻通知管床护理,由管床护士接待患者,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后制定相应的全程暗示性护理程序,并负责监督实施;护理程序由中夜班护士进行校对,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进一步的改进,之后再将意见反馈与管床护士,以确保护理程序的正确、合理[1]。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认真记录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护理的时间、结束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病情转变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选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选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从入院起到自愿配合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从入院起到自愿配合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护理到结束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护理到结束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P<0.05),详见表2:
2.3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讨论
护理人员在实行暗示性护理时,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给予其适时适当的安慰、引导与肯定,拉近与患者心灵之间的距离,与患者形成融洽、友好的相处关系;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向的暗示方法,如广泛性焦虑者刻采取日常闲聊的方式,暗示其治疗效果不错,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自信心,并建立治疗目标,以开玩笑的方式实行引导与监督,护理人员以患者自身的病情特点出发,抓住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令患者主动接受治疗,进而提高其病症治愈率[2]。对于急性焦虑患者,护理人员多对其进行陪伴护理,在患者发病时,按压患者的合谷穴位直到医务人员赶到,患者的症状减轻后,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的心理,此时,再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增加其对自身病症的了解,令患者掌握发病时的应对措施,同时暗示患者自身的意志力对对抗病症的重要性,促使患者正确认识、接纳、应对病症[3]。此次研究表明,接受全程暗示性护理的焦虑症患者,从入院到自愿配合治疗所用的时间和开始接受治疗到结束治疗所用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且其治愈率(65.0%)显著高于实行常规护理患者的治愈率(3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焦虑症患者实行全程暗示性护理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峥红.全程暗示性护理程序应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4(29):188-189.
[2] 夏丽娜,翟春梅,陆海燕等.焦虑症在心血管疾病中测评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0,29(25):146-148.
[3] 曾艳,黄滨滨,林丽娜.16例焦虑症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124-125.
论文作者:陈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患者论文; 暗示性论文; 焦虑症论文; 时间论文; 统计学论文; 全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