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福尔曼的《北行漫记》
王利慧
《西行漫记》作为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举世闻名;其实它还有一部姊妹篇《北行漫记》,作者就是美国著名作家、新闻记者、摄影家哈里森·福尔曼。抗战时期,福尔曼作为美国合众社和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常驻中国,曾带头冲破国统区封锁,到达延安、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并进行战地采访,由此也走近了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
金叶风箱果为蔷薇科风箱果属落叶灌木,高可达3 m,株型呈拱形多分枝,小枝光滑无毛,冠形开展。原产北美,在我国大连、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广泛栽培。金叶风箱果整个生长季新梢1~8片叶一直是金黄色。叶片春季和初夏金黄色,中夏至秋季黄绿色,秋末叶呈黄红相间色[1]。夏季花序密集,花色淡雅,入秋果实变红,可用于绿篱、假山旁、路旁、海岸种植,是优良的观叶、观花、观果植物[2]。但其优良性状在生产上一般通过扦插繁殖得以保持下来,为了给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金叶风箱果的扦插繁殖试验。
1944年,延安,毛泽东和福尔曼。
毛泽东与记者团六位外国记者合影
采访之路艰难成行
1939年后,国民党一面加强对解放区的新闻封锁,一面对外肆意造谣、抹黑和攻击共产党,宣称共产党是“共匪”“暴徒”,“没有和日本人打过一次仗”,共产党统治的边区“罂粟满地”“生活苦惨”……这些不实之辞,使外界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边区充满误解。
1943年11月,福尔曼率先向国民党提出赴延安采访的申请,美、英、苏等盟国记者纷纷响应。国民党当局却百般阻挠、一再拖延,使赴延安采访的交涉变得复杂而艰难。进入1944年,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国内正面战场上却出现了骇人听闻的豫湘桂大溃退,沦陷区人民惨遭日本侵略军铁蹄蹂躏,国统区民怨沸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广大军民革命热情高涨,各抗日根据地不断恢复和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气象。一批外国记者再次掀起“到延安考察”的热潮。蒋介石迫于压力,极不情愿地答应组成一支共计21人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其中包括6名政治倾向各不相同的外国记者。参观团中,46岁的福尔曼身材魁梧,对中国解放区的论争持中立态度,是一位眼光敏锐、客观公正的记者。
(1)对于法兰偏口,在矫形前必须对法兰进行预组对,并对法兰的间隙进行实际测量和记录间隙的分布,这是进行火焰矫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以后的确定火焰加热范围、温度、深度时间等都依此进行。
毛泽东详细地向福尔曼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极富感情地举出陕北农民吴满有的例子,告诉福尔曼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过去吴满有必须缴纳那么多的地租,以致一年辛苦劳动生产的粮食所剩无几,不足以养活他的全家。毛泽东深沉地说:“依照1937年与国民党的协议,我们放弃了这种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而实行了另一种和缓政策——劝说地主们将地租减到合理程度,同时,保证减过租的租金由佃户依照规定按期缴纳给他们。”并进一步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和民主制度方面的政策。
山谷品茶修身参禅。茶与禅文化具有可通约性,李泽厚说:“禅宗渲染的宗教神秘感受,更少具有刺激性的狂热,更少激动昂扬的欢乐,而毋宁更为平宁安静。它不是追求在急剧的情感冲突中,在严重的罪恶痛苦中获得解脱和超升,而毋宁更着重在平静如常的一般世俗生活中,特别是在与大自然的交往欣赏中,获得这种感受。比起那强烈刺激的痛苦与欢乐的交响乐,它更能似乎长久地保持某种诗意的温柔、牧歌的韵味。而它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的愉悦也是一种似乎包括愉悦本身在内都消失融化了的那种异常淡远的心境。”正所谓饮茶谈诗,以诗寄情,禅茶一味。
凡到延安的外国朋友,无一不要求会见毛泽东,福尔曼也不例外。毛泽东很爽快地接受了他的专访,派一辆野战医院的救护车去接福尔曼,并在自己小院的门口迎接客人。刚一见面,福尔曼打量着毛泽东,只见他衣着朴素,穿着一件本地纺织的粗糙衣服和臃肿肥大的裤子;身材高大,肩膀宽阔,脸部丰满,额角很高,头顶盖着蓬松的黑发,一双生动神奇的眼睛使他的面部表情非常活泼。
近距离采访毛泽东
作为党的理论家、宣传家,毛泽东一贯重视与新闻记者的交流,曾会见了斯诺等大批中外记者,借助他们对外发声。对此次记者团一行的到来,毛泽东很兴奋,他认为这是打破国民党舆论封锁、向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战救国主张、争取中间势力和国际援助的一个绝好机会。
5月17日,记者团一行从重庆出发,经西安过潼关,由宜川转吉县。6月9日,辗转抵达延安。
在《北行漫记》中,福尔曼生动地描述了他和毛泽东的这次谈话,他写道:“在延安,毛泽东并不是什么不能亲近的神明,也不是所有智慧和指导的唯一源泉。他的话并不是无可置疑的法律。当然,毛泽东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的形成上有极大的影响力。”这些文字,公正而中肯地指出毛泽东是一个善于集中大家智慧的人。
尹排长叹了口气:“我们更不顺,拖拉机陷住了,只好顺河往下抬。眼瞅要麦秋了,机械没油喝那还行!这样抬才抬得动,要不咋办啊。”
福尔曼著《北行漫记》
国民党当局为记者团此行规定了统一的行动纪律,要求必须先调查西北的非共产党区,进而设置重重障碍,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对所有电讯实施严格检查甚至扣发。
记者团一行受到中共中央和延安各界人士热情而诚挚的欢迎。12日,毛泽东在中央大礼堂会见记者团全体成员,畅谈了国内外形势、国共摩擦等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抗战到底的主张。毛泽东明亮的眼光、缜密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和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令记者们折服。
真实报道成就经典
此次采访过后,秉持深入一线、实地采访的原则,福尔曼造访了吴满有,观察他如何生活、劳动,看到他家窑洞干净整洁,有40只羊、4头牛、1匹马和4个蜂房,衣着干净的妇女、蹦蹦跳跳的健壮儿童、打呼噜的猪、咯咯叫的鸡群、狂吠的狗,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不验证着毛泽东的话——曾经贫穷的农民,在延安分得了土地,因为勤劳耕作而丰衣足食。
8月中旬,福尔曼又在毛泽东“多走走多看看”的建议下,和爱泼斯坦、武道等记者一起,冒险前往晋绥边区参观。在前线一个多月的采访考察中,福尔曼仔细、客观、精确地观察边区的生产、生活,亲临战争最前线,在多个战场上近距离观察八路军的战斗现场。10月2日,福尔曼等人西渡黄河,转返延安,并于10月下旬返回重庆。
福尔曼历时5个月对边区的全面采访,是完全自由的、随机的,没有任何为他到来而“特意临时作出的安排”,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使他对国民党的虚假宣传厌恶透顶。在《北行漫记》中,他凭借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正义感、专业精神,辟谣称:“过去有人告诉我们说,八路军不打仗,没有伤兵,没有俘虏,人民害怕八路军,恨八路军,今天这些谎话已被事实揭穿了。我看到了八路军在英勇地作战,八路军有很多伤兵,有大批的俘虏,人民在热爱着八路军。”“(国民党)谴责共产党贩卖鸦片——边区三分之一的最好土地都种了罂粟……可是我却敢说:我在共产党区采访了5个月,没有发现任何一点鸦片的痕迹。”
福尔曼的专著《北行漫记》(又译《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向世界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延安和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客观记录了共产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被誉为权威性的历史纪实文献,一经出版,轰动中外。福尔曼也像斯诺一样,成为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