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和/或安慰剂对抗30小时睡眠剥夺效果的实验研究

咖啡因和/或安慰剂对抗30小时睡眠剥夺效果的实验研究

孙云峰[1]2003年在《咖啡因和/或安慰剂对抗30小时睡眠剥夺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正常成年人每24h需要睡眠7-8h。当今社会生活中由于夜间工作、学习及某些特殊领域夜间值班的需要,睡眠剥夺(SD)的问题广泛存在。连续/持续作战必然导致睡眠缺失,而且伴随疲劳的增加可以引起人们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睡眠剥夺主要导致:(1)精力下降出现错漏忘,导致反应速度和准确率下降;(2)复杂任务中信息的获得和提取能力下降;(3)影响中枢活动,警觉能力下降;(4)认知能力下降;(5)情绪、情感改变;(6)动机变化。 研究SD的对抗措施是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抗措施分为两种:工作前或休息时的预防性措施;工作时的操作性措施。其中预防性措施包括:小睡、各种轮班制度、营养供给等;操作性措施包括使用中枢兴奋药、少量身体训练等。目前认为SD条件下适时、适量、合理地服用中枢兴奋药可能是最好选择。但中枢兴奋药存在剂量大副作用大,剂量小作用小的矛盾,因此,目前尚无公认的最合理的对抗策略。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起步。鉴于未来高科技战争的需要,有必要探讨我军使用中枢兴奋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战时部队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高原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对高原环境下连续作业的研究较少,而有关高海拔的研究资料多来自对登山探险队和实验室中利用低压氧舱和低压供氧面罩的研究。高原缺氧和睡眠剥夺会严重影响军事作业的绩效,因此,有必要在实际高原环境中探讨SD的有效对抗措施。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咖啡因和/或咖啡因安慰剂的期望效应在海拔400m(在研究中称“平原”)对抗30h SD的效果,以及不同剂量咖啡因在海拔 2850m(在研究中称“高原勺对抗 30h SD的效果。 实验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在海拔400m进行;第二部分实验在海拔2850m进行。 第一部分实验采用双盲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6名被试为西安N00叫某部青年男性战士。实验分5个阶段,每阶段从当日06:00至次日12:OO共30卜,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心理测验和生理检查。测验时间:0二:00、04 00、06:00、08:00和12:00。测验:字母戈消狈验、StrOOp测验、工作记忆测验、连续相加测验、简单反应时测验、情感状态特征自评量表以及血压和脉搏的监控。第1 阶段为完全SD:第2 阶段被试服用咖啡因200mg/2。;00:第 3阶段服用安慰齐 200mg/。。:00;第 4阶段服用咖叫因200mg/24:0。十咖叫因 200mg/4:0。;第五阶段服用咖叫因 20009/24:。。十安慰齐200mg八:*。同时,告诉被试他们服用的全是咖啡因,并介绍咖啡因对抗SD的效果使他们产生期望效应。 第二部分采用双盲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6名被试为格尔木仅850m)某部青年男性战士。实验分3个阶段,由于时差原因,每阶段从当日 07:00至次日 13:00共 30h。测验时间和每阶段服药时间依次向后推延 lh。第 1阶段被试服用安慰剂 200;g/01;00+安慰剂 200ttig/的;皿;第 2阶段服用咖啡因200m旮*:*+安慰剂2001旮05;00;第3 阶段服用咖啡因20000g/川;00+咖啡因 200ITlg/帖;00。被试在所有实验开始前一天的早晨 1100完成所有测验以获得基础值。告诉被试他们服用的可能是咖啡因或安慰剂,以抵消期望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无论高原或平原,30h SD都可以降低唤醒水平,使警觉性下降,影响认知加工能力。 2.无论高原或平原,30h SD对情绪影响较小,情绪相对认知加工能 一3一 第。军医大学硕十嗲伍仿丈力对 30h SD的敏感性较低。 3.无论高原或平原的实验过程中,血压和脉搏未有明显变化。 4.不同认知测验对SD的敏感性不同。难度大、时间长的LCT测验和连续相加测验能很好反应SD对认知能力的损害及对抗措施的改善效果;难度小、时间短的 SRT测验和工作记忆测验不能很好的反应 SD对认知能力的损害作用以及对抗措施的改善效果。 5.咖啡因是对抗SD的有效措施。在平原,咖啡因的对抗效果存在明显剂量相关性。咖啡因200mg可以明显提高被试的警觉能力、计算能力,咖啡因400mg对抗效果好于咖啡因200mg,特别是在第二次服药后的一段时间内N4:00心8:00卜在高原,咖啡因的剂量相关性并不明显,在较高海拔对抗 30h SD选用咖啡因 200mg于 01刀0服用是较为合理的服药策略。 6.安慰剂暗示诱发的期望效应有很好的对抗效果,咖啡因与安慰剂联合应用对抗效果更明显。咖啡因200mg和安慰剂200mg联合应用对抗SD的效果接近咖啡因400mg的效果,并能够避免重复口服中枢兴奋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夜间仅服用安慰剂200mg的期望效应基本没有对抗SD的效果。因此,咖啡因和安慰剂的联合用药策略是对抗短时间SD较合理策略。

侯艳红[2]2003年在《睡眠惯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咖啡对抗措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睡眠惯性(SI)又称睡眠惰性,是指唤醒后立即出现的一段暂时的低警觉性、迷惑、行为混乱和认知能力、感觉能力下降的状态。睡眠惯性这一从睡眠向觉醒过度的状态一直被合并在睡眠-警醒调节的几种模式中。在类似持续作业中加入小睡,个体会被突然从小睡中唤醒,并要求立即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研究发现睡眠惯性对操作质量和速度均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睡眠剥夺或睡眠丧失是部队在紧急状态下特别是战时十分常见的现象,是导致作战人员发生疲劳衰竭、丧失战斗力、出现减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睡是作为一项有效的对抗措施被应用,这要求关注睡眠惯性的发生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本研究从正常午睡入手,观察在正常情况下,睡眠惯性持续时间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筛选出有效的测试工具。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30小 第四军医人学硕十学位论文一时睡眠剥夺条件下,同一生物节律时问,1小时小睡后睡眠惯性的脑电特征、认知影响、持续时间、主观评价进行了研究,分别为主、客观对照分析。并采用咖啡作为对抗措施进行了应用性研究。 本研究分为叁个部分: 实验一正常工作条件下睡眠惯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午睡唤醒后睡眠惯性R寸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名傻康男性青年参加测试,脑电图记录午问入睡状况,在睡眠近1 小时后唤醒被试,随即进行两次认知功能系列测垦,包括连续相加测验,视觉心理旋转测验,字母划消测验,工作记忆测验。唤醒即刻测验与第2次测验时间间隔为20分钟,比较两次系列测验中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恢复到基线值,即正常工作状态。结果:视觉心理旋转测验和字母位置工作记忆测验,仅在唤醒即刻与基线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连续相加测验和字母划消测验,唤醒即刻与第二次测验值、基线水平均有显着性差异,而第二次测验与基线水平尚不能认为有显着性差异。字母内容工作记忆,唤醒后测试成绩均低于基线水平(P<0.05),唤醒后测试成绩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睡眠惯性影响认知功能,并持续一段时间,可能远大于以往认为1~20分钟的短时间段,对复杂认知功能的影响大于简单的任务。 实验二 睡眠剥夺条件下睡眠惯性对认知功能及情绪活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30小时睡眠剥夺后,l小时小睡后的睡眠惯性的脑电特征。认知影响、持续时间、主观评价等。方法:8名健康男性青年参加者,脑电图记录午间入睡状况,在睡眠1小时后唤醒被试,随即进行认知功能系列测量,包括:连续相加测验,工作记忆测验以及POMS、VAS。测试五次,每次测试时间为 10分钟,测试间隔为 20分钟,比较五次系列测验中不同认知功能的随时间变化情况,并与清醒状况最佳工作测试成绩进行比较,评价是否有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的可能。并对小睡组和无小睡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第四军医人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脑电显示,唤醒睡眠时相为深睡眠3期。连续相加测验显示,小睡组,在唤醒1.5小时内与基线工作成绩差异显着,低于基线水平。在唤醒后2小时测试时间点上,统计学上尚不能认为与基线工作成绩的有显着差异。在无小睡组,与小睡组相同的测试时间点中,唤醒1 小时内的测试成绩均低于基线值(P<0.05),且变化趋势平缓。工作记忆测验,无小睡组测验各时间点成绩均与基线水平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而小睡组,字母内容工作记忆测验,在唤醒后1.5 小时内测试成绩与基线成绩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 (P<0.05)。字母位置工作记忆测试,在唤醒 0.5小时内测试成绩与基线值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井且成绩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在两个自评量表中,POMS中的 D、V、F、C指标,与 VAS的“警觉性”“自信的”“思睡的”指标,评分与基线值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小睡组和无小睡组成绩在统计学上尚不能认为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在30小时睡眠剥夺后,l小时睡眠惯性可能对逻辑思维、工作记忆及主观评价均产生影响,但不同的认知任务恢复的时间不同,字母位置工作记忆恢复最快,连续相加测验次之,而字母内容工作记忆恢复最慢,至少分别在0.5小时、1.5小时、2小时,有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的可能。主观评价较实际工作绩效的恢复早。 实验叁 30小时睡眠剥夺条件下咖啡对抗睡眠惯性措施的研究 目的:咖啡对抗30小时睡眠剥夺后加入1小时小睡睡眠惯性初步探讨。方法:8名健康男性青年,自身前后对照。作咖啡组和对照组比较。咖啡组30小时睡眠剥夺,在安排小睡前2小时,服用咖啡,测试方法同第二部分结果:咖啡组,测试成绩,仅在唤醒即刻的测验成绩低于基线水平,随唤醒时间的增长,成绩逐渐上升,与基线值比较没有差异。而对照组则整个测试时间点基本均低于基线水平o叼刀5卜在各时间点测值的变化趋势上,咖啡组和对照组均随时间延长大致呈上升趋势,但?

宋蕾[3]2004年在《高原咖啡因对抗30h睡眠剥夺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睡眠是机体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良好的睡眠对个体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学习、工作和某些职业夜间值班的需要,睡眠剥夺的问题广泛存在,且发生率越来越高,它对工作效率及安全均有不利影响,在军事领域,其影响更为突出。因此,睡眠剥夺越来越为军事、航空航天及航海、医疗和运输等部门所重视。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作战和特殊行业工作的需要,探讨减少睡眠剥夺对个体影响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和社会意义。高原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对高原环境下连续作业的研究较少,而有关高海拔的研究资料多来自对登山探险队和实验室中利用低压氧舱和低压供氧面罩的研究。高原缺氧和睡眠剥夺会严重影响军事作业的绩效,因此,有必要在高原环境中探讨SD的有效对抗措施。国外对睡眠剥夺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国内对睡眠剥夺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SD的对抗措施分为两种:预防性措施和操作性措施。小睡、各种轮班制度等为预防性措施。服用中枢兴奋药为操作性措施。目前认为SD条件下适时、适量、合理地服用中枢兴奋药可能是最好选择。但中枢兴奋药存在剂量大副作用大,剂量小作用小的矛盾,因此,目前尚无公认的最合理的对抗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咖啡因在海拔3700m(在研究中称“高原”)对抗30h SD的效果。以及不同海拔高度30hSD效果比较。 实验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实验为不同海拔高度30hS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第二部分实验为3700m海拔不同剂量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影响的研究。 第一部分实验采用随机分两组实验设计方法,14名被试为高原某部青年男性战士。实验分5个阶段,每阶段从当日06:00至次日12:00共3Oh,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心理测验。测验时间:01:oo、03:00、05:00、07:0()和09:00。测验分为:字母划消测验、Stroop测验和连续相加测验。 第二部分仍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方法,22名被试为纳赤台(3 70om)某部青年男性战士分成3组。实验分5个阶段,每阶段从当日06:0O至次日12:00共30h。第1阶段被试服用咖啡因20om留。l:oo;第3阶段服用咖啡因Zoomg/os:00。被试在所有实验开始前一天的早晨11:oo完成所有测验以获得基础值。告诉被试他们服用的可能是咖啡因,以抵消期望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高原(海拔3700m)30h sD可以降低唤醒水平,使警觉性下降,影响认知加工能力。 2.LcT字母划削.测验和stroop色词测验受海拔高度影响明显。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成绩呈下降趋势。 3.计算能力受海拔高度因素影响不明显。 4.两种不同海拔高度的睡眠剥夺比较,各测试时间点没有明显差异。 5.咖啡因是对抗SD的有效措施。但在高原,服用咖啡因对抗SD不能显着提高警觉性和认知加工能力,同时也不存在明显剂量关系。单纯服用咖啡因作为对抗睡眠剥夺的措施效果有限。

张茜茹[4]2013年在《睡眠剥夺下扎来普隆诱导小睡对抑制控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睡眠缺失在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中时有发生,随后而来的便是疲劳感增加、认知功能受损、工作绩效下降等。对于某些特殊的工作领域,如军事环境下、救援工作中,面对紧迫而持久的任务,睡眠缺失状态更是不可避免。虽然会有短暂的休息时间,但由于紧张、焦虑等不良内在情绪,以及光、噪音等不良外在环境的共同作用,睡眠质量难以保证。为提高此类环境下工作人员的睡眠质量,镇定催眠类药物的使用成为需要。但传统的镇定催眠类药物存在一些副作用,如镇定残留效应、影响正常睡眠节律、强烈的戒断反应等。因此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药物干预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本研究本文利用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了被试经过30小时的睡眠剥夺后,而后以用扎来普隆诱导的小睡为对抗疲劳的措施,进而分析被试抑制控制功能的变化情况。本实验选取16名成年(19-23岁)健康男性被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前后对照设计。被试入组4次,每次入组在睡眠剥夺30小时后分别随机服用扎来普隆小睡2小时、服用扎来普隆小睡4小时、服用安慰剂小睡2小时、服用安慰剂小睡4小时,药物剂量均为10mg。每次实验间隔为10天(药物洗脱期)。被试在每次入组完成5次视觉Go/Nogo任务,分别在5个时间点,依次为:(1)基线值;(2)睡眠剥夺30hrs后;(3)小睡刚觉醒时(服药后2h或服药后4h);(4)服药后4h或服药后6h;(5)服药后6h或服药后8h。统计方法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主要结果为:1、无论是在扎来普隆组还是安慰剂组,睡眠剥夺30hrs后,反应时延长、虚报率上升,Nogo-P3和Nogo-N2的潜伏期都显着延长,Nogo-P3的波幅显着下降。结果表明,睡眠剥夺降低了大脑对于Nogo刺激的资源分配和错误监控。2、小睡刚觉醒时,与睡眠剥夺30hrs比较,Nogo-P3和Nogo-N2的潜伏期继续延长,Nogo-P3的波幅继续下降。结果提示,执行功能受到睡眠惰性的影响。此外,对于2h恢复性小睡组,刚觉醒时扎来普隆组的成绩差于安慰剂组,而对于4h恢复性小睡组,两组无差异。结果表明,服药后2h,扎来普隆对执行控制功能还存在镇定残留效应,到4h时,其已不存在。3、对于2h(4h)恢复性小睡组,服药后4h(6h)和6h(8h),Nogo-P3和Nogo-N2的潜伏期缩短,Nogo-P3的波幅增大。结果表明,2h恢复性睡眠可以对抗30hrs睡眠剥夺对于执行功能的损伤。4、对于2h恢复性小睡组,在服药后6h,与安慰剂组相比,扎来普隆组的Nogo-P3和Nogo-N2的潜伏期短,Nogo-N2波幅大。结果表明,对于短时间的恢复性小睡,扎来普隆诱导的小睡,更有利于执行功能的维持。5、对于4h恢复性小睡组,在服药后6h和8h,扎来普隆组和安慰剂组无差别。结果表明,对于较长时间的恢复性小睡,不存在用药的必要性。

邵永聪[5]2008年在《莫达非尼对抗睡眠剥夺影响工作记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军事活动中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或睡眠缺失(sleep loss,SL)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导致作战人员发生疲劳衰竭、丧失战斗力、出现减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军事及特殊职业领域对睡眠剥夺条件下生理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后唤醒水平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其中以执行控制功能等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能力下降最为显着。本研究以工作记忆为出发点,研究SD对需要较高意识水平的额叶执行功能的影响,并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SD对于工作记忆不同成分及不同加工过程的影响,探讨中枢兴奋药物莫达非尼(Modafinil, MO)对SD影响心理功能的对抗作用。本研究为随机双盲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14名正常青年男性志愿者(25.9±2.3岁)重复参加叁次SD实验。实验分为叁部分:第一,应用字母划消作业、清醒/困倦主观评定量表、注意广度测验、视觉Go/no-go测验研究SD对注意力的影响;第二,研究SD对于WM的影响。其中依据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以经典n-back测验范式分别对语音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客体工作记忆应用fMRI进行探讨;第叁,重复以上研究范式,研究莫达非尼对SD影响工作记忆的对抗作用。在叁次36 h完全睡眠剥夺期间,受试分别随机口服MO、咖啡因或安慰剂400mg于SD36h时进行fMRI检查,每名被试每次实验间隔为3周(药物洗脱期)。研究的主要结果及结论:SD后注意力下降,警觉水平降低。SD对人体心理认知功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就行为学测验来看,字母划消测验结果显示,20h完全睡眠剥夺已导致执行功能特别是注意与抑制功能的降低。运算能力也在18h左右出现了下降。SD对于记忆广度的影响较小,对空间记忆广度和数字记忆广度也存在影响程度上的不同。心理量表测查结果表明,36hSD后警觉性下降和情绪恶化,这可能是认知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SD后执行功能下降。与行为抑制作业密切相关的脑区主要有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顶叶皮质(parietal lobe, PL)、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楔叶和小脑等。SD后行为抑制功能的下降与前扣带回功能活动的进行性下降有关。随着SD时间的延长,前额叶皮质(BA10)的活动增加,这种功能活动的增加是机体功能代偿的一种重要体现。机体功能代偿在行为抑制作业中表现的非常明显。SD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随着SD时间的延长,受试反应时延长,工作效率下降。与工作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有前额叶皮质、后顶叶皮层以及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等。工作记忆负荷的增加导致与记忆相关的脑区激活强度增加,而不是有更多脑区的参与。SD对不同种类的工作记忆任务影响不同。对于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则主要表现为与工作记忆存储及加工相关区域功能活动下降。对于语音工作记忆,除了与工作记忆存储及加工相关的脑区功能下降外,与注意相关系统(BA10,ACC)功能增加表现出功能代偿。个体针对SD也有部分适应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前额叶皮质功能的代偿上。前额叶皮质功能的代偿性增加是SD后的一个重要特征。中枢兴奋药物通过降低边缘系统的神经活动,使机体处于高唤醒状态,从而改善认知功能。SD使机体处于一种低唤醒状态下,此时机体的情绪恶化,认知水平下降。中枢兴奋药物莫达非尼可以使边缘系统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下降,使机体处于高唤醒状态。在本研究中,口服400mg莫达非尼可以减缓睡眠剥夺对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也较服用400mg咖啡因为好。莫达非尼对工作记忆能力的下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是通过降低边缘系统相关的神经活动,提高机体唤醒状态而实现的。本研究为其神经生理心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边缘系统相关脑区活动的下降究竟是药物作用的直接结果,还是某种药理作用的外在表现,尚待进一步的研究。SD对于认知的影响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在SD过程中,认知功能的负向变化是持续存在的。随着SD过程的深入,认知功能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莫达非尼的作用也是对于清醒状态的维持,通过行为学的分析,其对认知作业能力的保持是存在的,但也不是能维持作业绩效于最佳状态。可能的干预措施是,应用莫达非尼对抗短时急性睡眠剥夺是有效的办法,但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莫达非尼的使用可能会对入睡产生一定的困难,这时采用镇静催眠药物结合恢复性睡眠可能有利于认知功能的快速恢复。在特殊军事作业环境下,要保证军事人员在无法睡眠的情况下保持高的作业绩效,莫达非尼应是首选用物。结合具体的作战环境,配合使用莫达非尼和扎来普隆,可以有效地对抗SD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这将指引药物对抗SD的新方向。

田苗[6]2016年在《基于极低频脉冲磁刺激调节大脑警觉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众多关键航天工效学研究任务已迫在眉睫。太空特殊的昼夜变化规律,失重和隔离幽闭环境,以及超负荷工作强度等因素会引起长期在轨航天员脑力疲劳,并对其大脑警觉度水平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降低作业绩效甚至引发灾难性事故。因此,研究快速有效的提高航天员大脑警觉度技术成为目前国际航天工效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极低频脉冲磁场作为一种有效调控大脑功能的技术手段具有无痛无创、安全且易于操作的优点,将其应用到调控大脑警觉度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大脑警觉度是指持续性的注意力或长期的警惕性。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磁刺激诱导大脑脑电信号节律改变,进而快速调节大脑警觉度的科学假设。利用N-back工作记忆任务进行大脑警觉度下降建模,通过心理警觉度测试实验评估检测警觉度状态,通过单盲实验对比研究磁刺激对大脑警觉度的调控作用。同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采集受试者的脑电和心电信号,并在心理警觉度测试实验前后填写主观评分量表。综合得到的量表评分、行为学参数以及脑电心电的特征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磁刺激调控大脑警觉度的可行性以及其生理机制。磁刺激组和对照组的生理信号特征比较结果显示,磁刺激组脑电特征中的高频段(alpha,beta)能量增加,低频段(delta,theta)能量下降;大部分导联的复杂度比较高;脑网络的平均聚集系数大部分增大,网络的局部传输效率增高。在磁刺激的过程中心率变异性的时域RR间期均值变小、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变小;频域特征的低频功率增大,高频功率减小。这些结果均显示磁刺激实验组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说明人体在受到磁刺激以后兴奋性增强。生理学信号结果表明,磁刺激能够诱导大脑脑电信号节律改变,从而调节大脑警觉度。本文初步探索了极低频脉冲磁场对大脑警觉度调控作用的影响,验证了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该方法未来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王英名[7]2011年在《“四关”为主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失眠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地自感未能充分休息和恢复精力,而出现躯体困乏、精神萎靡、嗜睡、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焦躁等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痛苦和影响。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引发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当等多重问题,导致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深陷多种“睡眠危机”。失眠症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WHO召集了全球近2/3的睡眠医学与流行病学专家开会商讨健康与睡眠障碍问题并形成了该方面的诊疗指南。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公布的睡眠障碍患者比例逐年上升,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也相当之高。失眠与精神、生理、环境、疾病等因素紧密相关,许多研究已表明失眠症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失眠症患者往往有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紧张及易激惹等。严重的失眠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的疾病,如心血管、脑血管、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健康的要求也空前提高,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年来中药、针灸治疗失眠的报道较多,虽病症不尽相同,疗法各有差异,但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目前资料来看,针灸治疗失眠,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方法。以“四关”为主医方符文彬教授长期医疗经验总结,在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有较好临床效果。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对此型失眠证的治疗作用,对正确认识其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而指导临床有较高的价值。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以“四关”为主的针刺方法对肝郁化火型失眠证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化火型失眠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以“四关”为主的针刺方法治疗组(治疗组)和丹栀逍遥丸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取穴:合谷、太冲、百会、印堂。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常规75%酒精局部消毒,根据患者肥瘦不同,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垂直刺入0.5~0.8寸,行提插捻转法使之得气,以局部酸、麻、胀、痛为主。各穴在得气的基础上,加G6805电针仪,密波频率50~10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20min。隔日治疗一次。对照组服用丹栀逍遥丸,每次6g,口服,一日叁次。两组疗程相同。治疗前和疗程结合后分别观察包括睡眠效率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并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和病程、失眠分级、焦虑状况(HAMA)评分、抑郁状况(HRSD)评分、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均具有可比性(P>0.05)疗程结束后,结果是:1、在睡眠率(%)方面:治疗组组内治疗前后睡眠率比较,P<0.01;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睡眠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间睡眠率比较,P<0.05。2、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SQI积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和丹栀逍遥丸组均能降低失眠患者的PSQI积分,且治疗组的作用优于丹栀逍遥丸(P<0.05)3、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RS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和丹栀逍遥丸组均能降低失眠患者的SRSS评分,且电针组的作用优于丹栀逍遥丸(P<0.05)4、在焦虑状况(HAMA)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AMA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说明治疗组和丹栀逍遥丸组均能降低失眠患者的HAMA评分,且电针组的作用优于丹栀逍遥丸(P<0.05)。5、在抑郁状况(HRSD)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RSD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说明治疗组和丹栀逍遥丸组均能降低失眠患者的HRSD评分,且电针组的作用优于丹栀逍遥丸组(P<0.05)。6、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方面:对照组经治疗后,各成分积分与治疗前相较均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且除独立性领域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分别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其成分积分也得以显着提高,前后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分别P<0.01或P<0.001);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也较对照组为高,两者相比,除社会关系领域和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两成分外,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具(其分别P<0.05或P<0.01)。说明两种干预方法均可以有效地改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WHOQOL-100各成分积分,其中,治疗组升高程度相对更高,对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自我评分各方面改善效果更明显。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肝郁化火型失眠证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组在睡眠率数据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但两者相较,治疗组数据改善程度更具有优势。同时,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焦虑状况(HAMA)评分、抑郁状况(HRSD)评分及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与对照组相较,在多数指标上均有明显优势。结果提示,四关穴为主的针灸处方对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不仅对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病人睡眠质量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对其所引起的抑郁、焦虑、紧张等相关症状及生存质量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疗效优于丹栀逍遥丸,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赵润州[8]2016年在《人效能增强技术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元新兴技术的深度交叉、汇聚、融合、突破,人类身心之谜的不断破译,孕育着人增强的革命,衍生了人增强技术作为提高或拓展人能力、特征的专用技术。人增强和人增强技术相应引发军事领域的关注和重视。军人在战斗力系统中占据的关键性地位,军人效能在战争胜负上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军事任务和战场环境对于军人作业能力的挑战,突显了增强军人效能的技术需求。人效能增强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领域的前沿主题,人效能增强技术被预见为具有改变战争规则价值的潜在颠覆性技术。但是,相比其军事意义和价值,国际上对于人效能增强和人效能增强技术的研究远远不够。人效能增强主题初露峥嵘,人效能增强技术方兴未艾,巨大潜力亟待挖掘。因此,加强人效能增强技术评估研究,对于战略前沿技术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的选择,我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强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针对人效能增强技术评估的逻辑需求和现实问题,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归纳法等软科学研究方法,面向军事变革趋势和科技前沿态势,借鉴国内外技术评估先进经验和理念,试图揭示人效能增强技术的本质,构建适用于这一技术评估研究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理论方法,开展兼具主观与客观性的关键技术评估实践。据此,将论文分为人效能增强技术分类研究、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和关键技术评估实证研究叁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效能增强技术分类研究。首先遵循术语学研究范式,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依据,通过辨析原概念,提出了人效能增强和人效能增强技术的概念。然后,在综合分析技术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对人效能增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探索了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系统生物学的干预水平分类标准,融合技术的学科分类和Bio-X研究范式的干预措施分类标准,以及依托技术成熟度的技术成熟度等级分类标准。最后,通过建立候选技术池,根据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予以鉴别和筛选,将人效能增强技术从概念落实为技术集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4类干预措施14个领域26个主题60项技术元素。第二部分是人效能增强技术评估理论方法研究。通过技术评估理论方法的综合归纳研究,以及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探索人效能增强技术评估理论方法。建立了人效能增强技术评估的内容框架,以技术轨迹、技术研究作为技术内容,以军事属性和影响、生命伦理和法律问题、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非技术内容;并选取专家咨询法、文献计量法、文献研究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定性与定量方法作为人效能增强技术的评估方法;提出了通过人效能增强关键技术进行评估实证研究的思路,综合技术成熟度和技术预警理论,选取莫达非尼、经颅磁刺激技术和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作为评估对象。第叁部分是人效能增强关键技术评估实证研究。首先,评估了莫达非尼的活跃度、研究热点和军事指向性。莫达非尼研究已较为成熟,当前研究以认知疾病和障碍的治疗为主,增强健康人认知能力也成为研究的重点、热点;莫达非尼用于保持清醒、抵抗疲劳无论是外军实际应用还是临床试验均效果显着,而用于增强创造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难于得到试验结果支持,需要进一步系统评价精确认知效应;就莫达非尼的军用而言,对部队官兵开展知识应用培训,编制规范化、明细化军用手册成为首要研究工作。然后,评估了经颅磁刺激技术的成熟度、发展趋势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经颅磁刺激技术当前正处于发展第2阶段由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时期,这一技术的关键领域已初步形成,核心技术主题仍然缺乏,现阶段研究热点如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医疗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结合不同技术手段等将为脑部疾病治疗和认知增强应用提供支撑;受现阶段经颅磁刺激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缺乏,基础和应用研究不足的制约,不宜贸然进行军事应用推广以及认知增强实践;经颅磁刺激技术适宜作为军人认知调控的核心技术,依托脑认知原理基础研究,进行“保护脑”的优先布局和“增强脑”的前瞻探索,为我军认知能力优势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最后,评估了CRISPR-Cas技术的演化历程、前沿趋势以及生命伦理和法律问题。CRISPR-Cas技术已成为基因组编辑的主流技术,未来将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更为深远的影响;其研究范式从早期CRIPSR序列的发现,到生物学意义的解析,及至用于基因组编辑;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编辑、编辑精确性的提高等构成该技术的研究核心;CRISPR-Cas技术用于全基因组转录筛选、基因挖掘和操控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表达等主题构成其研究前沿;生命伦理和法律问题将成为这一技术增强应用的制约因素,可作为应对外军技术突袭的软制衡手段,而唯有加强CRISPR-Cas技术等军事威慑技术的储备,才能掌握技术的主动权和发展的主导权。本研究对人效能增强技术评估进行了有益探索,可资后续战略论证和系统研究借鉴,特定技术评估实践参考。

任华丽[9]2003年在《茶碱缓释片治疗轻、中度OSAS及稳定期COPD夜间低氧的疗效观察和作用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都是可能存在夜间低氧的常见呼吸相关疾病。两种疾病产生夜间低氧的机理与低氧模式虽然不同,但均与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等预后相关,需要积极治疗。茶碱用于OSAS治疗国外有较多的文献报道,作为疗效肯定的解痉平喘药物在我国几乎是COPD患者的常规用药,但关于茶碱对OSAS睡眠相关呼吸紊乱的治疗作用及对OSAS、稳定期COPD夜间低氧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献报道结论不尽相同,且国内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1,观察不同剂量茶碱缓释片舒弗美对轻、中度OSAS患者睡眠相关呼吸紊乱及夜间低氧状况的治疗作用及差别。2,观察茶碱缓释片舒弗美对COPD患者夜间低氧的治疗作用及对睡眠的影响。3,检测及比较OSAS、COPD与正常人晨起血浆腺苷浓度,初步探讨茶碱治疗OSAS及COPD的相关机理。方法:选取轻、中度OSAS患者26例,稳定期COPD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16例,以多导睡眠仪(PSG)行整晚睡眠监测,次晨醒后即刻(约6AM、空腹及活动前)取肘静脉血2ml,待测血浆腺苷浓度(高压液相法),并测肺功能(FEV_1,FEV_1·FVC~(-1),PEFR),P0.1,MEP,MIP后,OSAS组,随机先后予茶碱缓释片舒弗美200mg或300mg,每晚1次(QN),9PM口服,各14天,每阶段结束复查PSG:COPD组,予茶碱缓释片舒弗美100mg,每日两次(BID)口眼,14天后,复查PSG。各组均于复查PSG次晨醒后即刻(约6AM)空腹取肘静脉血2ml,待测血浆茶碱浓度(高压液相法),并重复治疗前其他研究内容。结果:1,茶碱对OSAS的治疗效果:200mg与300mg组两组晨起6AM所测得的茶碱血药浓度分别为(6.13±1.27)μg·ml~(-1)及(8.30±1.62)μg·ml~(-1),治疗后两组AHI分别降低46.4%、50.5%,总呼吸暂停时间下降率分别为60.2%、58.7%,总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低通气时间下降率分别为64.种么、46.6%,AI、HI、总A次数及总H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平均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时间两组均无明显改善。300mg组未见更明显的治疗效果,茶碱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氧饱和度 (meansa02)均有提高(P(0.05)、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T90)缩短(P<0 .05),但对最低血氧饱和度(而nisa02)、醒时sa场及醒时与meansa飞之差无明显改善。茶碱还使OSAS患者PO.l增强(P<0 .05)、MIP值增大(P<0 .05),茶碱血药浓度与meansa飞提高、PO.l、MIP值增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40、0.50、0.52,P值分别为0.04、0.01、0.01)。治疗过程中患者睡眠质量及结果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2,茶碱对COPD的治疗结果:本组病人茶碱血药浓度为(3.95士1.25)陀,m1一1,茶碱治疗前后比较,醒时SaOZ(%)改善(92.35土3.81vs93.72士2.68,P(0.01)、meansa02(%)提高[92(2)vs 93.5(3),中位数 (四分位间距),P<0.Osj、T90(P<0.01)均有所改善,但minisa02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茶碱治疗使患者晨起P0.1、FEVI、PEFR、MIP(P<0.01)增加。治疗对患者睡眠质量及结构无明显影响。3,OSAS、COPD、正常对照组晨起血浆腺昔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OSAS组高于正常对照组,COPD组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本研究发现缓释茶碱在多数轻、中度OSAS病人可明显减少睡眠相关呼吸紊乱事件,并能一定程度改善轻、中度OSAS及COPD患者夜间的低氧状况,但对两种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尽相同。本研究中OSAS两剂量组疗效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参考文献:

[1]. 咖啡因和/或安慰剂对抗30小时睡眠剥夺效果的实验研究[D]. 孙云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2]. 睡眠惯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咖啡对抗措施的研究[D]. 侯艳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3]. 高原咖啡因对抗30h睡眠剥夺效果的实验研究[D]. 宋蕾. 第四军医大学. 2004

[4]. 睡眠剥夺下扎来普隆诱导小睡对抑制控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茜茹. 第四军医大学. 2013

[5]. 莫达非尼对抗睡眠剥夺影响工作记忆的实验研究[D]. 邵永聪. 第四军医大学. 2008

[6]. 基于极低频脉冲磁刺激调节大脑警觉度的研究[D]. 田苗. 天津大学. 2016

[7]. “四关”为主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对照研究[D]. 王英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8]. 人效能增强技术评估研究[D]. 赵润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

[9]. 茶碱缓释片治疗轻、中度OSAS及稳定期COPD夜间低氧的疗效观察和作用机制探讨[D]. 任华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咖啡因和/或安慰剂对抗30小时睡眠剥夺效果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