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规划管理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管理部门对城市及周边的地区进行用途划分的一种行为。在土地规划管理中,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规划。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人与人之间的聚落生存也成为当前的主要居住方式,因此出现了大规模的楼房建筑等。但对于农民而言,其本身对于城市生活存在一定的陌生感觉,突然离开农村,往往会出现生活不适应的情况。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和城市同样重要,所以城乡规划中,不能占用耕地的面积。因此,如何让农民和耕地不分离,且城市和乡村有机融合,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内容。针对此类情况,本文将从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关联性入手,全面展开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
关键词: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城乡规划;实施
城乡规划实施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主要是农村人口对于土地的诉求较高,所以城市建设不能满足农村人口的需求。同时,农村人口普遍习惯了农村生活模式,突然更改生活模式,会造成农村人口的不适应。所以,在土地规划管理中,如何做好城乡规划内容的实施非常关键。就目前而言,最好的办法仍旧是强化土地规划管理的合理度,创设城乡共同发展的策略,让农村人口开始逐渐了解城市生活,逐渐掌握城市生活技能,从而更好的脱离农村现有的经济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农村人口愿意配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完成城乡规划的实施,其具体如下:
一、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关联性
(一)建设用地布局的集中与分散
不论是土地规划还是城乡规划,其都认为应当对土地资源进行集中化的应用,相继出台的有关土地管理文件也都是侧重于将人口引导向城镇,将工业引导向园区。集中式的布局结构方式更多体现在对于一些中心化城镇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当中。而分散式的布局规划则是目前多层次多类型利益主体的真实体现。尽管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都有着集中化的布局理念,然而土地规划在建设用地方面的规划安排却更为细致。为促使上述两种规划方式能够在禁止建设与限制性建设区域内的控制要求保持相等,可供选用的措施途径则主要是:⑴禁止或限制建设区域当中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应当基于规划部门所提出的选址意见基础之上;⑵慎重确定禁止建设区域的边界分割线,针对城市当中的人文与自然保护核心区、易出现地质灾害地区以及水源保护地等区域应当严格保护;⑶促使禁止与限制建设区域的划定及管理能够升级为政府或地方管理条例,并同时配备制定有关生态保护补偿措施,确保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土地规划指标分配与城乡规划的合理性
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均是由相应级别的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各有关部门之间的互相协调与上报在程序上基本一致。从理论层面上来说,考虑到编制主体本身是高度统一的,则基于城镇建设规划及发展规模上也应当保持对等关系,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难以有效对接,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不仅有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而且在一些技术标准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土地规划的关键即体现出了上级单位的分配意志,而城乡规划则更多体现的当地政府部门的发展意愿,此即为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发生分歧的本质原因所在。
土地规划指标分配是中央通过各级土地规划编制统一管理全国的建设用地的重要手段,而考虑到土地规划是是通过各级政府部门所编制的,在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用地时可与城乡规划保持一致导向,而在土地规划建设用地方面,其建设用地规模往往会受到限制影响,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的土地规划还需上报国土部审批。因而,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在建设用地指标上存在矛盾冲突。
二、土地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
(一)有序扩张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主要包括新区扩建与旧城改造两种,与之所对应的建设用地主要以建增建设开发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改造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而言,国土部门主要是对辖区当中的所有土地进行规划、管理、保护及应用,而国土与规划被分开设置主要是体现在城乡规划的核心在于城市,土地规划则在于乡镇。土地管理的核心职能即合理把控建设用地增长规模,且通过对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措施的实施,来限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获批总量,新增建设用地上报审批主要是基于土地应用的整体规划和有关新增建设用地安排。因而对于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工作其本质上便是掌控城镇扩张速度的关键措施。
(二)土地储备与空间布局导向
为了促使土地储备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以及引导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价值能够得以有效发挥,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城市开展了土地储备的发展规划制定工作,从而指导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编制,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考虑到土地储备规划本身有着一定的创新性特征,且其还未能够被纳入进当前的土地规划及城乡规划体系内,编制措施尚无统一标准,由部分城市的实践经验来看,土地储备规划是一种实质性规划,需加入对土地应用的整体规划控制要求,以城市规划所确定出的可开发建设用地作为规划目标,确定在规划过程中的土地儲备总量、结构及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三)规划中做好城乡和谐
目前土地规划管理部门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规划难以实施,其主要是因为城乡规划中,不够和谐,一切的建设内容都以城市发展为核心,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农村的情况。所以,造成了城乡规划难以实施的情况出现。就目前来看,想要有效的改善这个问题,则目前有两个部分:第一个办法就是要充分的考虑乡村和城市的对接实际问题。城市和农村最直观的差距就是收入的差距,绝大部分的农村人均生产总值都较低,一年能够获得资金有限。在农村自给自足的坏境下,往往可以更好的生存。但是到了城市之中,物价较高,而且不能自给自足,则往往会导致农村人口难以生存的情况出现。则在城乡规划中,还需要作出一个缓冲,就是我们常说的城乡结合部。这样的地区连接了城市和乡村,其价格略高于农村物价,却远低于城市物价。这样就给了农村人口生存的空间。所以,先行建设城乡结合部,然后向城市合并,才是最正确的办法。第二个办法就是要实现大额补偿机制,或者就业安置机制。城乡结合以城市为核心,所以农村人口就会面临失业的问题,为了确保这些农村人员可以更好的生存,则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偿,或者为其安排一定的安置措施,保障其最基础的生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土地规划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规划的问题。在城乡规划中,最大的问题主要是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城市人口对于农村人口普遍存在不认可的现象,主要是城市人口的素质普遍偏高,而农村人口的素质不够,所以会成为城市中被不耻的对象。而在农村人口的印象中,城市人不够友好,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其丧失了生活的味道。所以农村人口对于城市生活还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往往拆迁过程中,常常会导致问题的出现,甚至部分的情况下,会引发激烈的冲突,造成强拆等现象出现。针对此类情况,则本文提出上述内容,希望我国的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做好土地建设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坚,赵冰,刘诗毅.土地管理制度视角下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04):23-30.
[2]孟新波.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关系之我见[J].门窗,2014(10):224+226.
[3]柴明.“两规”协调背景下的城乡用地分类与土地规划分类的对接研究[J].规划师,2012,28(11):96-100.
[4]陈斌,廖和平,王玲燕,邱磊.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建设的城乡比较——以重庆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61-66.
[5].汪光焘要求:牢固树立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工作观念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土地的调控和引导[J].城乡建设,2004(12):1.
论文作者:柯希平,张书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土地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建设用地论文; 城市论文; 农村人口论文; 城乡论文; 农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