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是对麻醉后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与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麻醉恢复室既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术后麻醉表现进行监测,也时刻掌握着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临床大量实践证实.多数患者术后依然会因为麻醉效果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 呕吐、寒战、认知障碍,寒颤等.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将我院收治的98例麻醉苏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8年2月一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麻醉苏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54例.其中普外科46例,妇科28例.五官科2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49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A组予以常规护理,即按照常规麻醉苏醒护理方法为患者进行护理。B组施行麻醉护理一体化护理管理,内容包括:(1)PACU设置全面的医疗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抢救药,简易呼吸气囊,以及相关一次性麻醉耗材。等。(2)加强人员管理:负责麻醉患者的护理人员必须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医院严格按照麻醉复苏室护患比1:1.5的制定标准,配备齐全的医护力量;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和评价.直到患者可安全转入普通病房为止。医护人员培训指导要求必须掌握除颤仪、简易呼吸气囊的操作方法及常规急救药物的使用常规。(3)构建并落实一体化麻醉护理模式,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连续的监测,观察心电图, 呼吸、心率、血压等至少每10分钟复测1次,同时利用steward苏醒评分,评估患者的意识、肢体活动度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三个评价维度,始终贯穿于患者监测的全过程。(4)严格患者出室评价标准:①中枢神经标准:意识清楚,准确回答问题;定向力恢复,清晰辨认时间、地点;②循环标准:了解术前心电图的情况,确保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控制容量,保证血压维持在不超过基础值的20%;③呼吸标准:恢复正常通气功能;患者可自行呼吸.呼吸频率在1 2—30次/min ,方可出室[2][3]
1.3观察指标 Steward苏醒评分评估患者麻醉苏醒情况,患者苏醒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反映出麻醉护理苏醒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统计分析伞挪数据,相关数据使用(X±s)进行描述,检验两组间进行比较,当P<0.05时,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以下表格是关于对照组和试验组病人进行不同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进行传统苏醒护理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进行综合护理的患者。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苏醒时的 Steward评分比较苏醒时,试验组 Stewar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
3讨论
现代围手术期护理包括从患者决定手术开始到术后康复的全程护理,而麻醉恢复期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4,5],因此创立麻醉恢复室、麻醉护理一体化的护理模式,不仅改善了麻醉护理的工作质量,更有效的推进优质护理的落实,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引用文献:
[1]王红丽.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13(1): 152 - 163.
[2]越柏松, 孟凌斯. 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3.27 (8): 745 – 746
[3]吴丹. 小儿麻醉后恢复室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J]. 中国基层医药, 2013.20 20(14):2218 – 2219
[4]Diffee PD,Beach MM,Cuel]ar NG.Caring for the patient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implications for health cKre providers in postanesthesia cam[J].Perianesth Nurs,2012,27(5):329—40
[5]殷小容,杨娟,郭利娟等.麻醉苏醒室患者低氧血症的护理[J].华西医学,2011.9:1407—1408
论文作者:汪一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呼吸论文; 评分论文; 术后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