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几年台湾经济每况愈下?_台当局论文

为什么近几年台湾经济每况愈下?_台当局论文

近年来台湾经济为什么每况愈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每况愈下论文,台湾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这个昔日的亚洲“四小龙”,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曾有过经济的高速增长。196 1年至1988年,台湾经济平均增长率曾高达9.3%,并在80至90年代完成了从生活消费品工业 向电子工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的升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3000美元左右。

但是,近年来台湾经济却不断走向下坡。2000年,官方原先预计经济增长率为6.5%,但年 终实际只完成5.89%。2000年下半年,经济景气开始向下滑落,失业率一路攀升,经济疲态 已经呈现。200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出乎意料地跌到1.06%,成了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 差的地区之一。据台湾统计部门“行政院主计处”8月17日宣布,台湾第二季度经济成长率 为-2.35%,民间消费、出口、投资均大幅下降。6月份失业率已达4.51%,失业人口44.2万人 ,受波及家庭人口达102.6万人,9月份失业率又上升到5.26%。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预测 ,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将为-4.52%。

2001年年初,台湾当局还预估年度经济增长率为5.25%,后来的口号由“保五”下调为“保 四”。台湾“经建会”主委陈博志曾扬言,如果不能“保四”,他愿意下台以示负责。但第 二季度数字一公布,就证实台湾经济已经陷入萧条,台湾“中央研究院”和各研究咨询机构 纷纷将年度经济预测数字下调,但他们都还寄希望于美国经济第四季度能回升,希望美国的 回升能带动台湾经济恢复增长。不幸,九·一一恐怖事件爆发,这一希望也随着纽约世界贸 易中心双楼的坍塌而彻底破灭。官方和研究机构都不得不承认2001年台湾年度经济增长率肯 定为负数,而且2002年的情况也将不容乐观。对经济前程怨愤和悲观的情绪象传染病一样弥 漫全岛,社会动荡不安,各类抢劫、自杀、凶杀、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投资环境的恶化也 使外商更加没有信心,一些大跨国公司开始把总部迁出台湾,引进新外资显得更加困难。

为何民进党上台才一年多,台湾经济竟如此迅速滑坡。当政的民进党总把经济萧条归罪于 国际市场的不景气,归罪于国民党、亲民党等在野党的不合作,归罪于把资金转移到祖国大 陆和其他地区投资的台商,归罪于地震、台风、泥石流。责任全是别人的,执政的民进党当 局从不承认自己的过失。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台湾当前经济的萧条?台湾经济每况愈下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台湾经济 的出路何在?本文拟从台湾经济的方方面面作一些剖析。

一、抵制“一个中国”原则引发的“信心危机”是台湾经济动荡的根本原因

台湾经济滑坡的根本原因是“信心危机”。以“台独”为党纲的民进党上台以来,始终抵 制“一个中国”的原则,始终否认1992年两岸海协会、海基会曾经达成的口头共识,攻击承 认“九二共识”的在野党是“出卖台湾”。民进党在岛内顽固地推行“台独”路线,大搞“ 去中国化”,把岛内所有有关“中国”、“统一”之类的语言、文化抹煞掉,鼓吹“中国是 中国,台湾是台湾”,把祖国大陆的事归入“国际”,最近陈水扁更是公然否定“一个中国 ”,引起岛内民众的严重不安。在中美关系出现挫折时,台湾当局公开表示要与美国、日本 军事合作,要与美日合作分工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还大肆向美国采购军备,企图以武力 拒统。刚刚举行的APEK会议,台湾当局明知APEK对台湾有以“经济官员”出席的惯例,陈水 扁却执意要以所谓“总统”身份出席,继而又推出“前副总统”参加,最后以退出会议收台 ,企图以此在台湾民众中制造所谓的遭中共打压的“悲情”,为民进党年末选举拉抬选票。 所有这些举动都标榜了台湾当局僵化的台独立场,导致两岸关系紧张,使台湾民众尤其是企 业界深感台海局势堪忧,前途不明,以致对在台湾继续投资缺乏信心。

民进党上台以来,极力推行其意识形态,政治上独断专行,藐视在野各党派无力联合,致 使朝野争斗不绝。现在台湾岛内政党林立,五个主要政党民进党以及最近由李登辉扶持起来 的台独政党“台联”,与在野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相互抨击,政争不息,民进党内部也 派系斗争不绝,立场各异,致使岛内一年多来总沉缅在不停的政治“口水战”中,台湾民众 对此已十分厌烦。民进党上台后先后发生了“八掌溪事件”、“唐飞辞职”、“核四停建” 风 波、“劳动工时”改革等事件,导致民众对民进党执政失去信心,各种民意调查表明,民进 党的支持率不断下降。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民进党在2000年3月当选时,台湾股市指数尚在9000多点,选情一公 布,股市应声而落,一年多来随逐次政治事件而暴跌,现在已跌到3000多点,机构和股民 的财产大幅度缩水,怨声载道。与此同时,新台币的汇市也多次大幅下跌,引发了金融动荡 。

“信心危机”使不少企业只好出走岛外去寻求发展空间。作为领头羊的电子工业,半数以 上的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计算机主板、显示器、扫描仪的生产都已离开台湾,芯片 生产也正在转移。

两岸关系不缓和,台湾工商界和台湾民众的“信心危机”无法解决,台湾当局只有放弃“ 台独”,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才能改善,民众的信心也才有可能恢复。

二、国际经济疲软和自然灾害也是台湾经济滑坡的重要原因

台湾经济是以电子工业为支柱的出口导向型经济,IT产业的芯片、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 通讯类产品,是台湾主要出口商品,其销售基本仰赖于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美国经 济在持续十年繁荣之后,2000年第四季度明显走缓,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信息产业市场由前 几年的巅峰摔下谷底。一批电子企业破产,大公司也纷纷裁员,如康柏公司裁员8500人,朗 讯公司裁员近2万人。美国电子企业不景气,与此同时日本经济至今尚未走出长达十年的经 济萧条,欧洲经济也无起色,因而,国际市场对台湾电子产品的需求自然大减。今年以来, 台湾外销订单持续减少,上半年出口额下降10.8%,进口额更下降16.9%。“九·一一”恐怖 事件加剧了美国经济的下行,台湾定单也随之大幅度下降,九月份外销订单比去年同月 下降26.81%,创下历史上单月的最大跌幅。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客观上是台湾经济萧条的重要 因素。

自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以来,近年来台湾频繁发生自然灾害,且灾害的规模和损害 程 度也都是近二、三十年台湾历史上所罕见的,每次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涝灾害都给台湾 经济带来不小的损失,使处于困境中的台湾经济雪上加霜。台湾政局动荡,当局救灾不力, 指挥不当,灾后重建工作迟迟未果,也在人为方面加剧了自然灾害的恶果。

三、民进党执政无能、决策失误难辞其咎

民进党搞斗争内行,上台执政既无经验,也缺乏管理人才,一年多来政策摇摆不定,决策 失误不断,经济大计缺乏总体规划,官员随意放话,政出多门,不时呈现出随意性。民进党 自己抓不起经济,又总是把经济萧条的原因归咎于赴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归咎于与其争 斗的在野党,从不反省自身的失误。陈水扁为竞选需要,拉票时开出了许多财政能力难以承 受的许诺,如改善社会福利、发放老人津贴、减税等,上台后尽管财政已经面临重重困难, 也不得不逐步兑现,加剧了经济困难。民进党以绿色政党自居,其党纲强调环保优先于经济 ,反对核电,上台后不顾经济运行的现实,不顾已经与美国公司签订的合同,贸然承受巨额 赔款,宣布中止正在施工的“核四”电厂的兴建,使众多企业对未来电力供应产生怀疑,促 进企业出走。在“核四”问题上民进党摇摆不定,迫于压力,停工数月后又不得不宣布复工 ,造成巨额的工程损失。其他如高速铁路工程、解决台湾南部供水的美浓水库,都因政治原 因而延误,不但拖累了投资规模,也使就业机会无从创造。民进党还以税收公平为由,向高 科技技术人员征收分工所得税,引发了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技术人员的不满,恶化了作为台 湾经济领头羊的高科技企业的投资环境。

尽管陈水扁最近口口声声“拼经济”,也召开了所有政党和学界、企业界代表参加的“经 建会”,会后也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但仍然无法拉住不断下滑的台湾经济。实际上,对“ 经建会”许多代表提出的松绑“戎急用忍”、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扩展两岸经贸的主张 ,民进党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最近“行政院”、“陆委会”的所作所为,表明台湾执政当局 依 然一意孤行,坚持他们的抵制“一个中国”原则和阻挠两岸经贸合作的立场。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台湾经济呈现病态的深层次原因

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经济以出口导向型的纺织、食品、鞋业、家电、自行车、运动器 材等消费品工业为主体,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工业。80年代后期,由于台湾工资成本的上升 ,这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台湾已无利可图,不得不向岛外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迁移,其中相 当部分转移到祖国大陆。80至90年代,台湾在大量产业转移的同时,依靠到海外学成回台湾 的高技术人才,完成了产业升级。但是,台湾的产业升级过度集中在电子产业,集中在计算 机 外围设备、电脑、芯片设计与加工等IT产业的硬件产品上。世纪之交,台湾居前十位的产业 中,电子产业就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经济成为单一支柱高风险结构,结果成也电子,败也 电子,碰上世纪之初世界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单支柱出问题,其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台湾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不应当只顾扶持高科技的电子产业,只向高科技 产业提供优惠政策,完全放弃了对传统产业的辅导,没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没有为 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留下高附加值部分的生存空间。目前,面对台湾经济 高度集中的IT产业陷入困境,如何开拓新经济成长点,当局束手无策。

五、内需不足和金融动荡是台湾经济的致命内伤

台湾是个海岛,岛内市场需求原本就有限,由于股市暴跌,加上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下 跌,企业大量裁员,失业人口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台湾岛内的居民消费。今年7 月份我到台湾访问,明显感觉到台湾市面比我前几次赴台时萧条,尤其是传统工业较集中的 南部。在高雄,我注意到商场不如以前热闹,大餐馆里的生意也显得清淡多了。商业营业额 下降,民间消费萎缩,必然拉了台湾经济的后腿。这和祖国大陆靠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成了鲜 明的对比。

与消费萎缩并存的是投资不足,由于对台湾经济前景缺乏信心,民间投资意愿也明显下降 ,今年第一、第二季度民间投资分别下降7.5%和14%,上半年机器设备进口萎缩20%,再加上 银行银根紧缩,求贷困难,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也普遍吃紧,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动力大大 减弱。

虽然台湾当局为刺激经济,也曾提出过增加一些公共工程投资项目,如“加大公共投资提 振景气方案”,终因当局自身财政困难,“行政院”与“立法院”在一些重大的投资决策上 争论不休,大多数项目都无法付诸实施。其他如教育改革、健保(医疗保险)改革、居住环境 改善等措施也裹足不前,致使刺激经济成了空话。

金融困难也是台湾经济萎缩的重要因素。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暴跌,套牢了许多 企业和投资者,也使金融机构的许多资金成了呆帐、坏帐。银行只好收缩银根,逼债务人还 款。尽管台湾当局不断喊话,要求银行延长企业还款期限,但银行迫于自身的生存,“政府 ”越喊反而越急于收紧银根。金融机构与企业关系的紧张更加剧了企业运行的困难,加剧了 企业的财务危机,今年上半年,台湾已有3100多家企业倒闭。另一方面,企业的坏帐增加又 使银行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大,据媒体估计,台湾金融机构的坏帐率已高达15%,岛内不时传 出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的警告,这更加恶化了台湾的投资环境。

六、阻挠两岸经贸合作使台湾失去的许多商机

从李登辉推出“两国论”到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以“保障台湾安全”为由,不顾台湾工 商界的极力反对,极力阻挠两岸“三通”的实现,以致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投资 贸易、学术文化交流,都要绕道香港、澳门,浪费时间和费用。两岸贸易逐年增长,而货物 也要通过香港转运,增加了运输成本,也给两岸的经济合作带来困难。台湾当局对祖国大陆 输往台湾的货物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排出了一大堆限制进口的目录。尽管祖国大陆的许多商 品在美国市场、日本市场比比皆是,而这些商品在台湾市场却基本看不到,台湾当局不顾老 百姓的利益,宁可进口比祖国大陆更为昂贵的某些国家商品。台湾当局还极力阻挠台商赴大 陆投资,一方面他们拼命宣传“根留台湾”、“戎急用忍”,制定了一系列严格限制赴祖国 大陆投资的政策:限制大企业及重要产业赴祖国大陆投资,特别是从事基础设施的大项目; 暂停审议开放新的赴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类别,实行对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流量管制,放缓 金融证券业赴祖国大陆投资的步伐,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赴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如何在大陆受 到欺凌,如何亏本,惩治不遵守规定赴祖国大陆投资的厂商;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制定并大 力推动“南下计划”,号召台商分散海外的投资区域,鼓励台湾厂商向东南亚、南亚、澳大 利亚等地投资。台湾当局的阻挠使本应发展得更快的两岸经济关系受到障碍,使不少有意投 资祖国大陆的台湾企业失支了商机。

台湾当局的经贸政策几乎都是单向的经贸政策,即“半导体”政策。其用意是阻挠两岸的 经贸合作,使他们的分离主义政策在经济贸易领域也能得到贯彻。因此,政治上的分裂立场 没有解决,两岸的经济合作就难以进行。

其实,两岸经济有许多互补性:祖国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广阔,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出 口市场,占台湾出口总额的18%,仅次于美国,而且两岸贸易1998、1999、2000年还分别给 台 湾带来127.6亿、155.8亿、197.2亿美元的顺差,客观上支持了台湾经济。祖国大陆幅员广 阔,资源丰富,劳动力众多,且工资水平较低,台湾则有技术、资金、国际市场方面的优势 ,二者互补对两岸经济的发展都有好处。台湾当局只有解除戒急用忍政策,借助两岸加 入WTO的契机,开放两岸直接三通,消除两岸经贸的种种限制,开放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 、大 陆民众赴台旅游,两岸携手合作,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才能有助于台湾经济走出困境。

标签:;  ;  ;  ;  ;  ;  ;  ;  

为什么近几年台湾经济每况愈下?_台当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