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冯丽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4)
摘 要: 探讨创新性转化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优秀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将传统文化的技艺和现代时代要求的形式相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新的面貌重新走进百姓的现实生活,满足人们在新型消费时代的文化生活需求,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 创造力;传统文化;产业
一、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探讨
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新陈代谢才能维持自身平衡,社会也才能够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中得以延续。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只有通过再生产才能真正实现传承,而传承和创新不可偏废,要合二为一。如果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只保护、不发展,就会丧失生命力,不能成为活的文化,更不会有发展的动力,其实质是使得优秀传统文化丧失了生存的土壤,从而失去文化的活力,最终成为一滩死水。因此,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就是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传承。
甲状腺癌是临床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1-2],颈部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为医疗人员决定是否使用手术、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关键标志[3]。目前,高频彩超是临床检出及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性、可重复的优势,能够动态观察淋巴结形态与结构,并能判断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结的良恶性[4-5]。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彩超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指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类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1]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历史的重要载体,而各个民族或国家独特的文化元素是其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的个性化的表达。文化元素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文化元素也会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形成了由文化元素累积而成的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国家实力的体现。我们需要树立创新文化传承的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形成科学的文化开发机制,使得文化元素在文化产业的开发过程中得到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优秀的传统文化项目都有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其中包含独具特色的精神意识、思想内涵及表现形态。比如,传统节日中春节的对联和年画,元宵的舞狮、舞龙、赏花灯和灯谜,端午的盐蛋、粽子和赛龙舟,七夕的牛郎、织女和鹊桥相会,中秋的赏月、月饼,还有传统建筑中对称、斗拱、勾心斗角和雕梁画栋,民间剪纸中将正负形多种手法运用形成的五彩斑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显示了中国文化渊源的传承,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的体现和中国文化意蕴的展示。这些在长期的集体诠释中生长而来的民族文化符号,使得中华民族的成员产生情感和身份认同,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所在。
二、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可以将其转变成发展当代文化产业的资源,挖掘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从而发挥其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等方面重要的现实意义。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本病与肛瘘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1]。明显症状为疼痛。本文总结并归纳挂线术联合瘘管部分切开术治疗肛周脓肿并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社会价值
当今社会已进人消费文化的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符号化为文化元素向文化资本转化提供了途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指出,“人们就是通过消费不同的物品来界定自己与物品相符的身份,将自己与某种类型等同而与其他人相区别,即人们现在消费的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符号价值,人类社会已经进人符号消费时代。”[2]符号消费最大的特点是在消费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认同,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体现个性、品位和社会地位。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当变身成为文化符号和消费符号,文明发展必须创新思路,需要创造当代文化产业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的新型模式,只有实现了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融会贯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符号消费是一种追求与众不同的差异性消费,因此符号消费的兴盛也为不同文化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文化的擂台。越是具有民族性的,越是具有世界性;同时越有消费价值,也越具有竞争力。消费文化中以符号消费为主要特征,它为地域或民族特色突出、文化底蕴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当代鲜活文化资本提供了难以取代的条件。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开掘和利用它们在文化产业中得到一次次的再生,才能更好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同时结合时代要求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将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人当代文化产品,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协调发展并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同时又能使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不仅可以为中国的文化产品打上鲜明的民族烙印,其多彩的形式和独特的特色也能赋予中国文化产品特殊的文化魅力,从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中国产品的文化内涵,向世界传达中国的文化理念。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经济价值
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的现实土壤和历史传统基础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行价值观的思想资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铭刻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印记,努力承袭过往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导向,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和精神追求,也是我国现行价值观的精神依托和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有着多样性,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为民族的共识,比如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因为贴近人民的生活且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使得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滋养。它在增进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本身包含着我们当代社会缺乏的独特特征与精神实质,加强对它们的传承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生活的丰富以及价值观的和谐重构,有助于在当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能量。
总之,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创新实践,具有与时俱进、自我更新的属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创新发展中,文化元素有着不可取代的魅力,也是创造的根源所在和国脉所系。时代不停发展,创造永无止境。随着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大众审美等的不断嬗变、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可以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跟上当今时代特色和生活的节奏,在继承中不断创造,在创造中不断发展。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生存的土壤,其发展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朝着现代转化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契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把握好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元素来发展当代特色文化产业。这些要求不仅是文化产业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必由之路。当今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关注当下社会民生的转变,用现代产业理念观照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将活跃、新颖的形式融入传统文化内核,开发出为现代大众所喜爱的文化产品。在推行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要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结合。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文化传承和保护机制的创新,指明其发展的正确方向,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的领域和途径。
将传统文化的技艺和现代时代要求的形式相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以新的面貌重新走进百姓的现实生活,满足人们在新型消费时代的文化生活需求,也会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其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技艺,已经被许多地方当做当地的文化名片来打造。而作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离开了独特的文化元素来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价值,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够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力量。
张伟民,1955年生于浙江杭州。历任浙江省二轻工业设计学校副校长、浙江画院副院长。现为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参考文献:
[1]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0.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3-0049-02
收稿日期: 2019-06-11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资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18ZD036)作者简介:冯丽君(1980-),女,湖北黄石人,硕士,助教,从事文化、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本 然]
标签:创造力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产业论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