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与亚太经济合作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与亚太经济合作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大变革与亚太经济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经济合作论文,亚太论文,大变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人类正面临一场世界经济的历史性大变革。这场大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虽已为世人熟知,但对其是祸是福的看法却大相径庭。发达国家中有些人把它视为威胁,想要予以遏制,这已激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响。亚太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与最有活力的发展中国家聚集的地方,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不仅对推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而且对全球都会有重大影响。本文拟对此发表些看法。

世界经济的历史性大变革,似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将持续地向全球扩展,根本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目前似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事实,不需要援引许多资料进行论证,但仍有少数西方学者对这种现象是否能长盛不衰持有异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即是一位。他认为东亚的经济腾飞是一种“增加投入型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依靠技术革新,不可能长期保持下去。因此,他认为目前东亚的高速增长只不过是一时的“虚幻”景象。〔1〕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中美等国学者的批驳。 世界经济史表明,“增加投入型经济增长”乃是工业化初期较普遍的现象,美、日等国也概莫能外。但后来,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它们都逐步转向“提高生产率的经济增长”。因此,东亚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也会这样,而且现在就已开始这种转变。以此来怀疑甚至否定东亚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继续崛起是站不住脚的。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还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富悬殊的世界经济格局并非永恒的现象,而是西欧国家实行殖民扩张后开始形成的。它们的野蛮掠夺严重破坏了殖民地经济,却为自身工业化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基石。海外殖民扩张引起的市场需求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于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和美国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使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且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确立。先进的工业强国把全世界尚未工业化的国家统统变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它们在政治上丧失主权,在经济上沦为工业国的农业附庸和工业品销售市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与剥削使绝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工业被摧毁或发展不起来,因而长期贫穷落后。只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由欧洲移民建立的少数殖民地,受宗主国控制较松,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走上了独立和工业化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敲响了殖民主义的丧钟,使发展中国家打破了桎梏,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战后,从亚洲到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相继战胜殖民主义,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由于这些新独立或新解放的国家对于如何发展经济并未掌握客观规律,加上发达国家仍利用其优势地位维持旧的国际分工,不少发展中国家虽然为实现工业化作出了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未能根本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发展中国家出口总值中制成品所占比重到1973年仍仅占20%,农矿业初级产品还占80%。截至80年代初,半数以上的发展中国家仍然依靠一、二种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80年代,由于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等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生困难,甚至陷入外债危机。唯有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政策、做法得当而一枝独秀。发展中国家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普遍进行了经济调整与改革,不但加强了自身的经济活力,而且为促进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扫清了障碍。因此,在90年代,当发达国家陷入严重经济衰退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却一反过去“西方感冒它们就打喷嚏”的常情,较普遍地出现经济振兴。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已是大势所趋。许多国际权威性研究机构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前景看好。据世界银行1996年研究报告《全球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指出,1986—1995的10年里,东亚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1996—2005的10年里,它们将以7.9%的速度逐年递增。南亚在过去10年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1%, 预计未来10年内,将以5.4%的速度逐年递增,后几年可望达6%。拉美过去10年的年均增长率是2.4%,未来10年将达3.8%。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经济也在明显改善。1995年增幅在3.5%到4%之间,这是90年代以来该地区的最快增长,预计未来10年年均增长率将从过去10年的1.7%上升到3.8%。总之, 发展中国家将普遍地以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发展。当然,由于发展中国家情况十分复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展速度很不一样,因此,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只能是有先有后逐步推进,并需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是,占世界人口4/5、土地3/4的发展中国家,逐渐摆脱贫困,自主地发展经济的总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它势必会使世界经济彻底改观。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发展中国家为附庸的国际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各国经济上相互合作与依存加深,相互竞争也空前加剧。

当今世界的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一手造成的。当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兴起的同时,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就相继被纳入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之中,基本上形成了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既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国际分工体系。这种国际分工是部门间、行业间的生产垂直分工。

战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方的需要,旧的国际分工开始局部地向水平分工转变。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普遍要求尽快实现工业化,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分工模式。经过长期努力,1993年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已占其出口总值的近60%,占全球制成品出口的22%。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大量涌现,它们为了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也力图通过资本输出把一些丧失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转移国外。而战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进一步扩大了生产国际化的可能性,使跨国公司可以把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分散到许多个国家来进行,以充分利用各国的不同优势。这些因素使制造业越来越多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分工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发生变化,开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过渡,向部门内生产不同档次、规格、型号制成品的国际分工过渡。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地生产能力过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了增强竞争力,把资本投向劳动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市场潜力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80年代下半期,每年平均仅260亿美元,占全球17%。1990年增至310亿美元。此后,逐年递增,1995年达97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30%。 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和国际水平分工的扩展。

国际分工的变化加深了全球的经济交流与相互依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按照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和本国具备的条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利于各国经济的逐步向高级化发展,又利于各国利用资源的比较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虽尚未全面取代旧的分工,却已使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既扩大了世界生产能力,又扩大了市场容量。国际间的投资和制成品的贸易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生产增长速度。据世界银行1996年《全球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报告说,在1985—1994的10年中,世界贸易额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增长率,是前一个10年的3倍,外国直接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与前一个10 年相比翻了一番。世界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70年代的10%左右提高到1992年的15.5%。专家估计2020年还将提高到32%。另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5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额第一次突破6 万亿美元。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世界贸易总额2010年将增加到16.6万亿美元。

国际分工的变化也加剧了各国相互间的竞争。不仅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一些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把它们境内已丧失竞争优势的产业,向较后进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而后者产业升级后又对前者产生竞争力,迫使前者进一步升级,甚至赶超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则向高新产业进军,发展高新技术。在这方面,发达国家间会有激烈的竞争,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制成品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也势必加剧同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市场、技术、资金的争夺。从总的方面看,这些竞争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世界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将有巨大发展,使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时期。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只有在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时,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这一点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已得到充分证明。战后发达国家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力得到大发展,科学技术也处于黄金时代。但进入7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逐渐失灵,发达国家的经济相继陷于“滞胀”,科技革命也出现低潮。到了80年代,以微型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中心,科技革命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然而,却并未能带动生产大发展。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这种矛盾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鼓励下,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部等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研究。据报道,研究的结论是,“造成技术的迅速变化和经济情况不佳两者之间有差距的原因,在于社会条件和公司的组织情况”。“现有的技术—经济体系还难以采用这些技术”。“今天的技术革命要变成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还需要一些时间”。〔2〕英国的贸易和工业部在题为《90年代末的制造业》的报告中也说:“虽然在今后10年里无疑会见到开发出来的重要和带根本性的技术,但是大多数英国工业公司所关心的将是如何扩大应用现已确立的技术”。事实上,现在采用的新技术大都不是用于扩大生产力,而是主要用于精减人力,降低成本。

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出现,为科技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90年代以来,处在经济衰退或低速增长中的发达国家,都把扩大出口、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于这些新兴市场。为此,美国和欧盟都制定了大举向新兴市场进军的“战略”。正如历史上海外殖民扩张引起的市场需求刺激了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一样,当今发展中国家亿万人民向工业革命进军所产生的巨大需求,也势将为世界科技发明大量运用于扩大生产力,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世界经济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将有空前的跃进。

世界经济的前景虽然喜人,但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当严重,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西方经济面临艰难的历史性转变。

西方经济从1973年开始陷于“滞胀”,到现在通货膨胀虽已受到控制,但生产一直低速增长。1974—1979年发达国家年均增长率降至2.71%,1980—1995年它们的年均增长率又进一步降到2.32%,〔3〕大大低于1950—1973年战后高速增长时期年均4.45%的水平,〔4〕而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大危机前后的20年(1919—1938)的年均增长率2.3%。〔5〕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宣布, 由于欧洲国家在短暂的复苏之后经济增长又放慢,今明两年其27个成员国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只能达到2.1%与2.5%。

经济不振造成失业现象不断加重。西方国家战后普遍以充分就业为目标,战后初期的20多年,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它们实现了这一目标。但自70年代陷入滞胀以来,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就随着经济危机的发展而不断上升,到复苏来临时却又不能完全回落,以致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结构性问题。50—6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失业率平均仅2—3%,但据该组织今年7月发表的《就业前景》报告,1996 年该组织成员国虽处于经济复苏时期,失业率却仍将保持在7.7%的高水平上, 预计直到2000年前后仍将高达7%。目前失业人数达335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就业不稳定或半失业者。欧洲的情况尤为严重,欧盟1740 万失业大军中,有45%为长期失业者,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达22.5%。其中法国、德国失业率接近12%,西班牙甚至高达20%左右。长时间持续的高失业率,不仅使广大人民生活痛苦,而且反过来又对经济增长造成消极影响,并威胁社会的稳定。

发达国家的经济停滞与严重失业现象表明,战后在西方得到广泛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起不到繁荣经济的作用。现在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由于严重亏损已被大量地削减,或实行私有化。政府通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社会保险和福利费用等措施,以扩大国内市场内涵和刺激消费需求的作法已走向反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因为这些费用使政府的财政开支不断膨胀。1960年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支出平均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同财政收入大体持平。但后来政府开支不断增加,1994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0%,财政赤字也越来越大,成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1995年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平均占到国内生产总值3.5%。〔6〕其中以欧共体国家最为严重,1993 年度财政赤字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4%。美国从1961年到1992年财政赤字从35 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0.66%)上升到289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8%)。〔7〕经过10年的努力,1995年美国总算把财政赤字降到163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3%),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成绩最佳的。 但由于年年赤字美国的国债现已突破4万亿美元,仅利息每年政府就得支付2000多亿美元, 加上外债和公司与私人债务共约10万亿美元,几乎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债务则平均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72%。这使发达国家各国政府不能不看到,长期推行的靠财政赤字支撑经济增长的老路子已是山穷水尽,必须改弦易辙。为了削减赤字,各国政府普遍改行紧缩政策,这又反过来抑制了增长,加剧了失业。最近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警告说,如果七国集团的所有成员都试图减少预算赤字的话,“一场新的全球衰退就极有可能出现”。〔8〕

必须指出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干预和调节不仅应付不了国内问题,更对付不了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所产生的问题。跨国公司、跨国银行、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全球证券市场和全球股票市场,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能控制和管理得了的。1971年之前,全球外汇交易中用于投机的只有10%,而现在日交易量已达1.3万亿美元, 用于投机的超过90%。德国席勒研究所所长黑尔佳·策普认为,这种情况已使世界经济处在危机之中。〔9〕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许多国家仍陷于贫困,快速发展的国家将面临新问题。

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今年世界银行发表的《全球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报告指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发展水平差距在拉大。93个发展中国家中,10个国家外贸发展速度引人注目,但44个国家外贸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实际上反而下降,另外17个国家只有微弱的增长。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2/3的投资集中在8个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1996年度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进一步指出,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 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分配水平极不平衡。占世界人口1/4,即15亿人口的约100个国家和地区,自80年代以来经济完全停止增长,甚至下降。其中60个最不发达国家,大部分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经济至今仍未恢复。该报告还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在1960—1993年间,已从5700美元扩大到15400美元。 该报告呼吁最富国家减轻最穷国家的债务,对发展援助进行改革,并给予穷国贸易特惠。

快速发展的东亚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或第一季度出口增长率普遍下降,有的已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其中较突出的是,韩国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率从去年的33.2%降为11.8%,7月份出口额比一年前下降3.1%。韩国政府不得不把1996年的经常项目赤字估计数翻了一番,达120亿美元。金泳三总统声称,韩国经济“已经陷入困境之中”。 新加坡今年6月份的非石油出口额减少了6.1%,其经济增长率已由第一季度的10.9%降为第二季度的7%。新加坡官员称, 下半年大体上也将保持第二季度的速度。香港第一季度出口下降7.4%,经济增长率由去年的4.2%降为今年第一季度的3.1%,为6年来最低的。我国上半年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下降8.2%,面临着近年来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 其他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率也有下降,只有长期来发展较慢的菲律宾,第一季度还基本保持了去年的高速度,出口增长26%。

经济学家们对以上现象的看法很不一致。普遍认为,这是一些临时因素所致,东亚经济前景仍然看好。他们分析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日元贬值增强了日货的竞争力;电子、半导体、钢铁、化工等产品生产过多,需求不旺;东亚国家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低工资国家排挤较发达国家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则认为“出口下降表明,即使亚洲国家也有商业周期”。他认为,东亚国家再有10年就会达到“比较成熟的工业国家的增长率”。〔10〕看来,随着发展中国家日益深入地卷入世界经济,将要面临的新问题会更加突出。加强对国际经济动向的及时掌握和研究,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提上日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面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的经济崛起,发达国家中有些人把它视为“威胁”,力图加以“遏制”。90年代以来,他们在本国经济不振、失业严重的压力下,除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反倾销来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外,还不断提出人权、环境、劳动标准等问题,来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贸易保护主义制造借口。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这种势头在进一步加强。今年6月举行的7国首脑会议提出,即将于12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首次部长级会议,应讨论贸易同环境的关系、贸易和劳工标准等问题,强调要“有控制地进行经济全球化”,“纠正国际资本过分集中于新兴工业国家现象”等。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还在东盟与对话国会议上表示,在新加坡会议上,应当讨论劳工标准等问题。欧盟最近也发表文件提出同样要求。

发达国家的上述态度,使东亚国家首当其冲,因而引起这些国家的强烈反对。在今年7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上, 东盟曾寻求会议支持其反对把贸易与劳动等问题挂钩的立场,但未能成功。当月的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上,苏哈托总统提出,东盟国家要团结起来,反对发达国家要在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上讨论非贸易问题的建议。东盟外长会议对欧美的企图进行了谴责。新加坡外长也表态反对讨论上述问题。接着,在东盟与对话国会议开幕式上,印尼外长阿拉塔斯又呼吁发达国家不要把一些与贸易不相干的问题带入世贸会议。他早些时曾指责说,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试图这样作是一种“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抑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潜力”。由于双方分歧很大,对话会议未能取得协议。此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表示,亚洲应反对西方在世贸组织会上提出与贸易无关的问题。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和澳大利亚外长唐纳也表示,不赞成美国和欧洲的主张。但是,鉴于美国等对此态度强硬,在即将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及世贸组织会议上,美欧等发达国家同东亚国家在此问题上难免要有一场交锋。

为了促进亚太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现在需要进一步阐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重大意义,及其对发达国家的利弊,以澄清是非。最近,李光耀对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谈话,指出把东亚经济迅速增长看作是一种威胁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机遇。他奉劝美国“要顺应和利用它,不可逆潮流而动”。西方许多人士也指出,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口增长率远高于出口增长率,第一次充当火车头,帮助富国从衰退中挣脱出来。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0—1995年,整个亚洲的进口以每年10%增长,仅5年就增加60%以上。 而该地区出口每年仅增长7.5%。1995年这10个亚洲发展中国家进口比出口多411亿美元。〔11〕同年,全球发展中国家从工业国的进口比出口多1530亿美元。这是发展中国家连续第6年出现逆差。 而欧盟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仅占其进口总额12%,美国则不足1/3。 因此不应夸大发展中国家出口对它们的影响。在投资方面,1990—1993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总投资仅仅使发达国家的资本总额减少半个百分点,对其就业的负面影响微不足道。何况东亚国家目前在本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中约占70%,东亚过去和将来所需资金主要还是靠自己解决的。发达国家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同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分工与合作,才能共享21世纪的世界经济大繁荣。

为了促进亚太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还要在组织上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目前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北美三国已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大洋洲的澳、新已签定澳新自由贸易协定,唯独东亚国家要成立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却因美国以分裂亚太的罪名加以反对而不能成立。前两者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而后者不过是论坛而已。怎么前者并不分裂亚太,后者反而不行呢?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逻辑。现在东盟国家已对成立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增加了共识。看来,此事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问题也不能久拖下去。因为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许多问题急需更强有力地协调与管理。每年都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七国会议,因其代表性不足,已不堪重任。世贸组织在贸易方面势将发挥更大作用,亚太国家应积极地支持中国加入其中。

注释:

〔1〕日本《中央公论》月刊,1995年1月号,保罗·克鲁格曼《虚幻的亚洲经济》一文。

《现代国际关系》1996年第9期

〔2〕英国《金融时报》1993年9月24日,彼得·诺曼的文章《生产率方面的矛盾现象》。

〔3〕根据IMF1995年《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96年《世界经济展望》的数字计算得出。

〔4〕根据联合国1966年《国民收支帐户统计年鉴》、IMF1995年《国际金融统计年鉴》的数字计算得出。

〔5〕引自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下卷第48页,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引自《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6年5月8 日《世界强国都存在预算赤字》一文。

〔7〕根据IMF1979和1995年《国际金融统计年鉴》。

〔8〕路透社华盛顿1996年6月4日电。

〔9〕《匈牙利民族报》1996年3月22日,黑尔佳·策普《全球金融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崩溃》一文。

〔10〕《纽约时报》1996年8月3日。

〔11〕英《金融时报》1996年3月30 日社论《世界贸易正在改观》。

标签:;  ;  ;  ;  ;  ;  ;  ;  ;  ;  

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与亚太经济合作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