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_田敏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合江分校 646000

摘 要:随随着新课改浪潮的到来,各个学科都在纷纷进行新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被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思想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没有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和程序化。这样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就造成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历史也是死记硬背,根本没有对历史背景、时间、历史情形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样学起历史来也是非常吃力,效果不佳,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班级整体学习水平下降。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呢?笔者在对历史课改革中有了一些理解。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探索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

笔者认为新课改革和传统的教学就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中,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新课程要求教学做到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和创新。我认为教师寻找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探究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课堂实践中,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把新课改落到实处。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负责讲解,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新课程改革反对在课堂上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更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情感。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知识”目标,他们在课堂上不讲新知识或者少讲,或者是刚开始讲课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学生根本就没有了解到新知识,也没有对这些进行理解和掌握,根本就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独立地构建立新的知识,认为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这样的思想是对的,但是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一个再创造过程,而不是教师不讲解或者少解,完全靠学生自学。教师应该充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链,用文字把这些串联起来,进而完成“知识目标”的达成。

三、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丢弃教学重点 

新课标提出,历史教学要进行多样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就要使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写板书等这样的单一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重点,带动全面。每一堂课的重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提前做好规划,在课堂上要以重点为中心,带动课程其他内容全面发展,最后再突破难点。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是完全就不管不顾,自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可以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如果只是全程进行自学或者讨论,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难免出现偏差,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教师除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教会学生在学习历史中,要充分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学会分析和总结。在学习历史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防止学生在学习中走弯路,让学生的学习历史的思想和方法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教师真正地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正在趋向最优化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变革新的教学方法,但不能完全丢弃。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但不能忽视重点。所以说,传统的教学跟新课改教学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只要懂得变革和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我相信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道路会畅通无阻,教学事业也会越来越顺利。

参考文献

[1]沈俊伟 中学历史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1。

[2]韩文霞 梁建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论文作者:田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初探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_田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