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及应对论文_姜莉

土地整治项目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及应对论文_姜莉

淮安市河海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11700

摘要:土地整治是通过对工程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使用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当前,我国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及时明确目标,并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策略,从而高效推行土地整治工作。

关键词:土地整治;产生问题;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面积较大,但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差别很大,为进一步保证我国粮食供应的稳定性,确保全国土地资源平稳有序,需要做好土地整治工作。传统的土地整治只是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土地整治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策略。

1、土地整治的目标介绍

1.1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

世界上的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全世界生存的重要内容,其中耕地资源是粮食资源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在“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下,对耕地资源从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土体整治已经成为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农用田的整理可以提升农田质量,从而改善我国的粮食产量。因此在推行土地资源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对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农产品生产地侧重处理,实现对有效耕地数量的补充工作,从而进一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大力建设新农村,规划农村土地整理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建设使用土地的基数非常大,农村居民用地也是土地占用的重要内容。由于居住点的废弃、闲置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情况,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对农村建筑用地进行整理,通过优化结构和布局,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规范城乡各种要素的配置情况,从而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生产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土地整治项目存在的问题

2.1 各专项规划间缺乏统筹

农村土地利用、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以及林业、水利等新农村建设缺少规划,已有的规划相互间统筹衔接不够,没有形成统一体系,操作性不强,前瞻性不高,是制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因素。

2.2 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

美好乡村建设配套设施缺乏,整体建设水平偏低,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让农民充分满意。

2.3 部分项目规划与现状脱节

对耕作半径、居住成本、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缺少统筹安排,项目区土地耕作层破坏严重,进水、排水错位,不利于农民耕作生产。

2.4 政府资源和资金整合难度大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主要靠财政专项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前期投入需要地方政府垫付,建设用地出让金方式周转、垫付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如遇新村建设规模较大,建设标准较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齐全,将致地方政府筹措压力加大。同时各部门在申报和实施支农惠农项目过程中,由于立项要求、资金来源和用途不同,建设内容产生独立性,验收标准出现差异性,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2.5 农民住房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先拆旧房后建新房,项目一旦批下来,要求在很短时间内把旧房拆掉,但此时新址刚选定,多数农户拆了旧房没地方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农民获得的住房拆迁补偿标准一般低于近年来交通项目征地标准,不但没有分享到宅基地通过土地整理与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产生的高额土地增值收益,而且耕种半径范围内的房源十分有限,农户租房过渡问题凸显,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背离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初衷。

3、土地整治项目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尊重民意,维护权益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各级、各部门要严格保障农民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收益权和监督权。充分听取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对土地调整房屋拆迁、住宅设计、农田整理方案等涉及农民财产权益的问题,提供多种选择并举行公告、公示、听证、论证,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不搞强拆强建。

3.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作,涉及到农业和农村工作诸多领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搭建平台、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资金投入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真正做到优化配置资源、捆绑使用资金、灵活运用政策、催生综合效益。

3.3 多元筹资,整合项目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大幅度提高农民住房拆迁补偿标准。在保证目前财政专项资金全额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出台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奖补若干政策,鼓励农民自筹资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索个体、金融、民营资金投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和途径,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

3.4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强调规划的龙头地位,以规划引领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整治,统一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突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项目规划编制由县级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水利和交通等规划相衔接,杜绝重建新、轻拆旧,重城镇、轻农村,单一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现象。项目设计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紧贴农村、农民、农业的现实,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不能过分地、片面地追求新村规模,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相对集中,新房户型最好能适应农村生产和生活需求。

3.5 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土地整治水平

在目前的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中,需要借助科技手段促进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稳步推进。必要时需要采用科技创新的方式解决整治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具体可以借助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国家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从而有效为科学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已经被纳入国民教育中,但整个土地整治工作量非常之大,综合性也非常强,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通过对土地整治方法和理论的创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助力。

3.6 采用差异化的方式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

在具体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土地整治方案。对于大城市或者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应该尽量使用多功能的方式进行整治,从而有效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乡村区域,应该积极引导居民,优化土地的使用格局,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为农民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并为后续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对于城乡结合的区域,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资源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重视生态景观和生态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重点做好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工作。

4、结语

总之,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是对现有的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并调节农村土地的供求矛盾,对低效利用土地、不合理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进行一个合理的整治,来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土地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冰清,王占岐,金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03):68-74+96.

[2]杨俊,王占岐,谢方俊,张港.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时空分异及地域分区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02):74-81.

[3]孟展,刘斌,夏敏,刘友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形成机理与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09):53-59.

论文作者:姜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  ;  ;  ;  ;  ;  ;  ;  

土地整治项目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及应对论文_姜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