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68)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并用利拉鲁肽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抽选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在应用二甲双胍基础上研究组还并用利拉鲁肽进行干预,以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情况为标准评估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8%,比较之下研究组的95.2%显著更高(P<0.05);对比各组治疗前,FPG、2hPG及HbAlc等血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得以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降低更为确切(P<0.05)。结论: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并用利拉鲁肽进行干预对血糖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利拉鲁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06-02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与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在我国乃至全球均具十分高的发病率,已逐渐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卫生问题。二甲双胍是临床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之一,在减轻胰岛素抵抗上效果确切,但若单纯使用二甲双胍并不会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1]。利拉鲁肽则是近年来被研制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型药物,其在病程进展的不同阶段均能发挥较好的降血糖功效。本次研究拟观察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成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审批并监督展开,抽选2013年09月-2015年09月我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照《内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慢性甲状腺疾病,妊娠哺乳期女性以及对所用药品过敏等不宜纳入的患者剔除。其中男32例,女52例,年龄范围分布于43~82岁,年龄均值(56.3±3.4)岁;病程在1~10年,平均(3.8±0.7)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常规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并配合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同时维持原降压、调脂方案;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第1周使用的剂量为0.5g,2次/d,在第2周将剂量调整为1.0g,在第3周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来使用合适剂量。研究组同时还并用利拉鲁肽治疗,第1周剂量为0.6g,1次/d,第2周则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调整剂量,最大不应超过1.8g。随访3个月,以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情况为标准评估两组干预效果。
1.3 评定标准[3]
(1)疗效标准: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基本消失,血糖各项指标亦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所好转,血糖各指标降低幅度超过80%;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糖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的统计纳入了显效与有效。(2)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其版本为Ver 21.0,计量资料表达格式为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以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计数资料应用比率来表示,其对比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若是P<0.05其差异即为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评估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8%,比较之下研究组的95.2%显著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各指标测定比较
对比各组治疗前,FPG、2hPG及HbAlc等血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得以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降低更为确切(P<0.05)。见表2。
3.讨论
经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效果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功能出现障碍而发病,临床通常会选用药物来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功能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二甲双胍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其能有效抑制胰岛素抵抗,然研究显示其单独用药的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2012年美国糖尿病联合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所指出的,当二甲双胍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当用人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4]。利拉鲁肽属于GLP-1的长效类似物的一种,其特点类似于天然GLP-1,当食物摄入GLP-1受体的刺激之后,会促使L细胞分泌肠促胰素。这种细胞位于远端小肠与结肠内,这样能有效避免常规降糖药物的缺陷[2]。同时,利拉鲁肽能有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发挥显著的降血糖功效。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并用利拉鲁肽进行干预对血糖控制效果较为理想,建议临床加以重视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榕,王雅萍.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03):391-394.
[2]赵海燕.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15):166-167.
[3]郭宇,杨事欣,王明亮.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31):91-92.
[4]李珍梅,陈晓正,林慧卿.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05):136-137.
论文作者:黄婷,程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疗效论文; 效果论文; 胰岛素论文; 指标论文; 剂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