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第四人民医院 宁夏 750021)
【摘要】皮肤炭疽病例比较少见,但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因此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消毒隔离及心理护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患者较快愈合出院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皮肤炭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39-01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的附属品或半制品均可引起皮肤炭疽。此类炭疽最为常见,多发生于牧民、农民、兽医、屠宰及皮毛加工工人等特定职业人群[1]。现对我院1例皮肤炭疽的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44岁,因颜面部、左手背皮肤破损8天就诊于我院。主诉就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左手背圆形红色斑丘疹,逐渐扩大成圆形,颜面部直径约1.0cm,左手背两处直径约0.8cm、1.0cm。皮疹由红色斑丘疹至水泡形成后中央炭化成黑色。伴有少量黄色分泌物渗出,有牛羊密切接触史。手背皮疹分泌物分离培养出炭疽芽孢杆菌。入院后查体:体温36.7℃,脉搏81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10/70mmHg,步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可,诉偶感乏力,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大小便正常。血液化验结果显示支原体抗体呈阳性。
1.2 治疗方法
经过半月青霉素、阿奇霉素抗菌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左手背两处炭化皮肤结痂脱落,颜面部黑色炭化皮肤结痂,直径约0.3cm,周围皮肤正常,治愈出院。
2.护理方法
2.1 饮食指导
由于患者活动受限,消化功能减弱,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类,豆制品等,并给予足够的水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皮肤的观察和护理
因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创面的处理很重要,病灶的部位需禁挤压、触摸、切开引流,皮肤结痂处不能抓挠,等待自然脱落。每次换药前洗手戴手套,严格无菌操作,用无菌纱布蘸取碘伏,敷创面15分钟,再用酒精脱碘,每日2~3次。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咳嗽咳痰咳血症状,警惕肺炭疽的发生。注意皮肤破损处的变化,有无新发病灶,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4 消毒隔离
(1)严密隔离患者,安排宽敞明亮的单间隔离病房,向患者讲解隔离的重要性及措施。严禁探视和陪护,限制患者活动范围,患者各项检查均在床旁进行,必须外出检查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无菌敷料遮盖创面,戴口罩、帽子、穿防护衣、鞋套、备一次性中单,并通知检查科室做好准备。减少对其他人员、医护人员、环境表面的污染。
(2)在病房内备专用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物品表面擦拭消毒剂、利器桶、医疗垃圾桶,防止交叉感染。患者的各项诊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静脉输液时选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严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3)病房内物表(如床头柜、窗台等)每日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拖擦。病房每日用人机共存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2小时,病人的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两小时后再倒入便池。病房内垃圾套双层医疗垃圾袋装,外层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并贴上醒目标识,待集中收集焚烧处理。
(4)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戴帽子、N95口罩、双层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隔离衣、穿一次性鞋套。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止操作时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离开病房时,摘外层手套洗手消毒手,脱一次性隔离衣,洗手脱鞋套,所有垃圾弃入医疗垃圾桶,周围地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洗手消毒手。
(5)终末消毒:患者出院时更换清洁衣物,丢弃污染衣物至医疗垃圾桶,待集中焚烧处理。被服双层医疗垃圾袋装,消毒清洗。床单位用臭氧消毒机消毒2小时,病房紫外线照射2小时,定期开窗通风。
2.5 心理护理
患者因缺乏相关疾病知识,由于进行严密隔离,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和孤独感。所以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并积极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3.结果
皮肤炭疽病种较少见,约占炭疽病例的95%以上。因吸入带芽孢的尘埃形成肺炭疽,此类炭疽较罕见,且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达80%~100%[2]。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使患者精神良好,创面结痂脱落,无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8-170.
[2]柳忠生.皮肤炭疽10例临床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2,15(1):44.
论文作者:于文文,申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炭疽论文; 患者论文; 皮肤论文; 消毒剂论文; 病房论文; 创面论文; 手背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