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 双流县中医院内3科 610200
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7d、14d和30d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分值、血清hs-CRP水平下降和ADL分值升高明显,且两组均未出现致死性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显著降低hs-CRP水平,改善患者病情,对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中风,是指由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病变以及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上升以及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呈逐年上升之势。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相关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直接关联,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药物进行抗凝、降纤,然而联合用药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中,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得的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46.2±10.1岁。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3±11.1岁,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6.6±10.7岁,仅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为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如下:(1)发病在72 h 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卒中;(2)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其它严重心血管病;(3)NIHSS 评分>3分;(4)未进行溶栓治疗;(5)颅内无出血或肿瘤。两组研究对象的其它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剂量为10mg/d,治疗组给予0.1g/d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联合75mg/d氯吡格雷(泰嘉,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口服。对照组仅给予0.1g/d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口服药物30d。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和30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及头颅MRI检查。其中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若空腹静脉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范围<5.0mg/L则为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NIHSS 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的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而在治疗后7d、14d和30d,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研究对象经过治疗后均未出现颅内致死性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以及心血管病发生率的不断上升,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大多数的缺血性脑卒中以颈内动脉血液供应不足为主,患者常常在发病48h小时内出现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由于高发病率及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障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然而却明确与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糖等脑外因素直接相关,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常形成脑血栓,而随着血液的低灌流,脑补梗死灶的范围也会扩大并且出现脑水肿。然而,缺血性脑卒中并不一定是不可逆的,因为缺血带仍然有侧支循环及存活的神经元存在,因此如果恢复血液流通,则损伤可得到修复。然而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血液恢复的流量和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多的血液恢复才有利于损伤修复,相反,如果没有控制好血液恢复的流速往往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给患者的疾病造成进一步的加重。
本文中,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显著降低hs-CRP水平,改善患者病情,且无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2]李敏,董万利.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4):187-190.
论文作者:王永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缺血性论文; 脑卒中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格雷论文; 研究对象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