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人文关怀 建设和谐社会——播洒阳光的事业——专访原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慈善总会会长 丛正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省论文,专访论文,政协副主席论文,会长论文,慈善总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陌生而又亲切的字眼
主持人:前几年,马来西亚的一个名人艺术团来沈阳举行义演,在沈城引起轰动。其原因,不仅在于异国艺术家们的高超演艺水平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更因为演出现场许多知名企业、知名人士和场内外观众当场慷慨解囊,救助因各种原因而生活困窘的人们。这次大型义演行动,使许多人听到了一个陌生而又亲切的字眼:慈善;认识了一个陌生而又亲切的团体:慈善总会。您是辽宁省慈善总会的会长,请您谈谈慈善团体和慈善事业的宗旨及在我省的发展情况。
丛正龙:提到慈善,现在确实有一种误解,总的来说是老年人感到久违,年轻人感到陌生,有的人还有些反感。甚至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不叫这个字眼。其实,产生这种误解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刚刚脱离旧社会不久,旧社会那种“慈善”的痕迹还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里。旧社会的慈善活动,主要是有钱有权的剥削阶级饱食终日之后,对穷人给点施舍,作点善事来弥补自己的罪恶,以慰藉自己愧疚的心灵,或收买人心。这种“慈善”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它反映了剥削阶级的虚伪性和两面性,因此,劳动人民很反感。
当然,对旧社会的慈善活动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也不能否认,就许多人来说,当时的善举也包含着人道主义扶危济困的美德。而且,慈善对劳动人民来说,也是一种互助,表现了人们的互助要求和向善的愿望。但不管怎么说,旧社会的那种慈善是狭隘的,容易变成剥削阶级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它常常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宗教背景。
解放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慈善就完全从我们的社会里消失了。因此现在我们要发展慈善事业,有很多人感到不习惯。我们现在搞的慈善事业和旧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现在组织慈善团体、搞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其宗旨应该理解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社会人共同参与救助社会困难的人和困难的群体,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什么一定要用慈善这个概念?因为它有更大的包容性,它可以使人不分国籍、阶层、民族,只要有一份爱心,就能凝聚起来,救助社会上更困难的人。
还应当指出的是,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慈善事业对缓解社会矛盾,提供社会保障,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所以这些国家对慈善事业都采取扶助和支持的态度。我们说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也应当包括他们发展慈善事业的经验。当然,这种学习不是照搬照抄,要使之适合中国国情,适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辽宁省自1994年1月成立慈善总会以来,做了很多工作,你刚才说的只是其中一项。我是在1996年7月召开的辽宁省慈善总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辽宁慈善总会会长的。我为此感到光荣。一年多来,我主要是做打基础的工作。一是查看一些资料(包括国外一些资料),做一些调查。我们先后到上海、陕西等地学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很开眼界;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和理论探讨;三是搞了一些实际的募捐活动。总的来说,目前,仍然是处在起步阶段,与我们设想的慈善总会所起的作用还相差很远。我们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主持人:现在有些人对慈善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觉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同,政权的性质也不同,我们的政府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府,他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生活疾苦,甚至关心每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都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既然有政府来管,再搞什么慈善事业是否有些多此一举?
丛正龙: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也可以说是目前影响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思想障碍。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一是说他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二是说他的基本工作方针是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能把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和自己解放自己对立起来。事实上,政府要把人民群众以至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问题都包下来也是办不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负担社会保障职能。以我的理解,我们政府对社会的保障职能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社会保险,二是社会福利,三是社会救助。但无论哪一方面,政府都不能将社会保障事业全部包下来,都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使社会保障真正行之有效。产生那种误解也和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一定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差别很小。低水平的福利和救助,政府和企业事业组织是基本可以办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事情全部由政府办,办不了,也办不好。其实,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什么社会条件下,政府要覆盖整个社会,把所有人的问题都包下来,是不存在这个可能的。随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也逐渐改变,政府要做政府自己的事情,管经济主要是通过规划政策宏观指导,对社会保障要从主体上进行安排和实施,而其他那些兼顾不到的则要通过发达的社会组织去进行。社会组织是什么?就是现在我们提倡的政府在进行机构改革过程中要建立一些社会中介机构来承担一些社会任务。所以,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在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尽快地转变政府职能,减轻企业负担应是很有促进意义的。应当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
贫富之间的调节
主持人: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慈善事业倡导扶贫济困,是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平等竞争所不可避免地造成贫富之间的差别有一种调节作用呢?
丛正龙: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唯有竞争才有效率。但竞争的结果,一方面是优胜劣汰,优胜劣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分配上也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不可避免地造成相对富裕和相对贫困、先富与后富的差别。甚至会有一些由于体力、智力、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测的原因造成的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体和个体。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要保证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既要考虑效率优先,鼓励竞争,又要兼顾社会公平,扶危济困。因此,在分配上就不能只有一次分配,还要有二次、三次分配。所谓一次分配,它又包括国家财政分配和市场分配,像公务员的薪金属国家财政分配,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经济效益获得相应报酬则属于市场分配。同时,国家还要通过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地区贫富之间的调节,社会上就需要像慈善组织这样的通过提倡扶危济困,使先富起来的人或经济状况较好的人自觉自愿地帮助后富的以及暂时处于贫困状况的人们,这就是第二次调节。
道德建设的一个载体
主持人:我体会,慈善事业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来说,既是物质行为,也是一种精神行为;对于捐助者与受助者的情感交流来说,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正因为如此,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我们努力建立平等、互助友爱的新型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对于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不可以说,慈善事业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丛正龙:现代慈善工作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而是捐助和受助者之间的相互帮助。而且,捐助者和受助者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相互转化。从物质的角度说,今天你是捐助者,明天你也可能成为受助者;从精神的角度说,受助者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雪里送炭的帮助,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鼓舞;救助者在付出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社会价值肯定,获得了一种心灵的满足。而正是因为这种并非出自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助,是道德的互助,是慈善之心的互助,所以,这种互助发展得越普遍、越深入,社会平均的道德水准就会越高。
慈善力量是一种道德力量,做好事是出自内心的善良愿望,或者是人皆有之的那种侧隐之心。在别人有需要,自己有可能支持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慈善。那么为什么在社会上想做好事的人并不在少数,可是付诸行动的人却少得多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把做好事的道德水准定得太高。舍己为人做好事,是很高层次的道德水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群众都达到;而支持一般慈善行为的道德水准,则并不是很高,比如,尽自己所能,付出一些钱物或劳务,甚至只是几句温暖的话!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到。
尽管慈善行为说到底都是个人行为,是出自个人道德的一种自主选择,不过,当一种慈善活动聚集了成千上万人,个人的慈善行为集合成为群体的行为时,慈善行为就有了社会的含义,慈善工作的意义也就社会化了。我们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讲提高人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概括地说就是要提倡真、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事业既讲真,又讲善,也讲美。因此说,发展慈善事业是很实际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领域广阔,前程无量
主持人:据了解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慈善事业是覆盖全社会的大事业,甚至是大产业。可否请丛会长就我省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作一个展望?
丛正龙:据我看到的资料,在这方面,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确实值得借鉴。在许多国家,慈善事业遍布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政府也予以大力支持,给予慈善事业和各种捐助团体以及个人很多的政策优惠。这项事业的发展,对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我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较晚,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因此,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还没有那么明显。但是我们相信,由于我们国家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我们的人民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我们这项事业也是大有作为、前程无量的。现在的问题是,要打好基础,扩大宣传,把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来,使这项事业能够尽快地得到发展。为此,我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很好地加以解决。
第一,要扩大宣传,广而告之,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慈善事业的意义。今年我在这方面做了两件事,一是在辽宁经济台设立了慈善专线,一方面宣传慈善事业的意义,一方面为求助和救助者牵线搭桥,效果很好,半年多来,结了很多对子,救助了许多困难的人;二是拉来了马来西亚的慈善义演,到场人员将近一万人,收入 80万,还给我们的农村捐助了一些。这些都是为今后的工作打基础。
第二,要解决体制问题。一是政府组织慈善这一块,如“手拉手”、“献爱心”等,应逐渐过渡给社会组织,当然,这需要有个过程;慈善总会本身体制也尚不健全,目前,只是省里成立了慈善总会,市、县还没成立起来,实际上,直接和老百姓对接的还是市里和县里,省里主要应该是对外和对省里重点企业的。现在有些市、县已经开始酝酿或操作了,应尽快成立起来。这也有利于尽快与国际慈善组织对接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三,要尽快制定各种政策。包括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对捐助慈善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等。
第四,要研究工作方法。搞慈善活动的方法很多,但要适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搞了义演、义诊、义卖,效果都很好,还可以搞“慈善一日捐”活动等,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我认为慈善活动只要是捐助了老百姓,就达到了目的,不拘于什么形式,但前提有两个,一是教育人民,二是得到一定的款物。
第五,要严肃管理,有效使用,保证捐来的款物能比较准确及时地送到那些最需要的人的手中。
第六,要建立一支义务工作者队伍。搞慈善事业,需要一大批热心此道的义务工作者,特别是初始阶段,在群众包括各级领导还不认识这项事业,各种体制还不健全,各种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需要一批勇于奉献的先驱者。特别是需要新闻工作者和宣传媒体的支持。
总之,慈善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崭新的很有前途的事业。我们要多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把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我们搞的慈善事业是个大慈善的概念。现在我们的养老院、儿童福利医院、助残医院、下岗工人培训等,都是由政府包下来,将来我们的慈善事业发展起来了,有些事情可以由慈善组织来做。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个事业会越来越红火。
慈善事业是弘扬人类美德的高尚事业,是功德无量,造福社会,造福子孙的事业,是大有作为的事业。我希望社会上更多的有识之士都来关注和支持慈善事业,把慈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