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全球高等教育正处在急剧变化之中。政治、文化的变革,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重组,使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审视当前及未来高等教育所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变迁,如何确定高等教育在下世纪的发展战略,是当前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和亟待解答的历史性课题。
一、社会的变化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挑战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国际化及生活方式的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每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这些变化的主要趋势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它给我们的思想理念和如何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与矛盾,有人描述社会目前正处于变化的“阵痛”与“危机”时期。为此,首先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些变化和矛盾,以更清楚地认识高等教育的形势和问题。
(一)经济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或一体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已导致了经济和高等教育领域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变化。一是经营活动和经营组织的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正以跨国集团和资本占有公司的形式向世界扩展,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失控和散乱地延伸”;另一方面,在许多取代计划经济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中国家中,中小型公司和非正式经济正在迅速地增长。二是由于经营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人力资源的迁移。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建立和迁移他们的工厂和业务机构到能够提供充足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各个层次毕业生向这些地方流动。人才外流出现多种现象:既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外流,又有发展中国家国内的流动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流动。三是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设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国公司企业需求具有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又能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互相理解”的当地专业及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基于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具有新技术、新经营和管理方式及灵活性的特点,他们对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综合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期望值更高。
这些变化已经或正在改变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传统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在教学计划、学生质量及管理等方面全新的期望。
(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正迅速地增长,有的国家处于失控的状态,而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中农村人口比例和青少年的比例相当高。如亚太地区约有36亿、占世界人口60%多的人口生活在亚太的农村地区,其中15亿是15岁以下的青少年。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尤其青少年占人口比例的增加,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呼声在增强,这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伴随着人口的膨胀,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或隐失业率在增长。满足青年对高学历的需求,从而找到较好职业的渴望,是高等教育的又一个挑战。然而,发展中国家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三)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增长
“由于极富于成果的科学研究,新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正面对挑战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景,电子邮件、利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远程教育、购买与销售、电子货币、网上大学和交流网络等为其提供了可能”。新技术全球普及的趋势将给大学从管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乃至学校的形式带来具有革命意义的变化。
然而,在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开发和利用新技术要求在硬件、软件和人员的技术培训上进行可观的投资,所以发展中国家发展新技术存在许多障碍,如:有能力又有设备的潜在的使用者比例低;设备、软件和信息的缺乏和昂贵;缺乏可利用的通信基础设施及通信垄断和高价;缺乏具备质量标准的信息库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正在加大而不是缩小。二是在新技术给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带来在质量和数量上越来越多的有效性的同时,由于“缺少充分的后续支持,环境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退化也在增强”。如:在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便利与高效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在以同速率减少。对新技术抱有极大希望的人认为科学技术能够战胜当代世界的挑战;而对其持怀疑观点的人认为新技术带来的问题比其解决的问题更多。有人把它描绘为“贫穷海洋中的现代化群岛”。
(四)文化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推动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工具当属影像通讯技术,特别是电视。在发达国家,电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由于商家的精心制作,在青年人的眼中电视推销的某一品牌的商品比当地生产的同类商品更具吸引力。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网的扩展与延伸,尤其是信息网的不可控性,可较自由地接触世界各地的区域网络,获得带有各种文化思想、观念和传统的信息(这对青年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继电视之后,信息网将是另一个改变人类生活、文化环境的强大力量。另外,英语正被广泛地作为非英语国家学生的第二语言及在许多领域合作交流的共同语言。这些因素进一步推进着社会文化传统的变化。由此,“文化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思想正在发达国家中发展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采用这一术语。在这个思想意识下,某种意义上的“全球村”一词反复出现。
伴随文化的这种发展趋势的同时,抵御外部的冲击,保护和继承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另一种趋势也在许多国家中增强。高等教育作为文化发展的“先导”和民族文化的“捍卫者”,在文化的这种矛盾的发展中负有什么样的责任正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五)世界的互相依赖性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世纪的临近,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全世界范围的相互依赖性正在增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过去和目前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种依赖性源于:一是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快速的变化之中,急剧变化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矛盾和挑战。这些问题、矛盾和挑战仅仅依靠少数国家,即使所有发达国家也是不可能解决的,而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参与和承担。二是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共同占有和发展、商品市场的互相需求、自然资源的互补及人力资源的流动等等,都体现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都普遍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性质。三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吸收发展的历史,各国的优秀传统都有借鉴的价值。世界普遍存在的互相依赖性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表述为:确保对人类生存的世界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类自身创造的文化遗产的合理管理;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及组织和国家对此共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高等教育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角色是理解”。这种“理解”可解释为加强管理者、学生和教师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增强观念和意识;把这种“理解”融入教学、科研和管理中。
二、高等教育自身的变化趋势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一)学生数量的扩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高等教育最大的发展是学生数量的扩大。虽然高等院校招生的增长率因地区和国家而异,但总的趋势是在扩大。学生数量的增长的原因:一是人口的增长对高等教育需求量增大;二是中小学的显著发展增长着具备进入高等院校条件和资格青年的数量;三是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另外还有就业的因素、女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及低收入家庭学生增加的因素。
高等院校学生的数量在未来的30年中将继续增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等院校学生入学的预测显示:世界范围的高等院校学生数量到2025年将超过1亿;发展中国家将增加约50%。
(二)高等院校结构和形式的多元化
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高等教育机构的改革。不但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而且学校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虽然这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行为,但实际上导致了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尽管某些高等院校,尤其是那些珍爱他们的已建立久远传统的大学抵制这一变革,但对于高等教育整体来说,在相对短的时期里已经经历了这一影响广泛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变化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院校的层次。高等院校之间在学科及研究的数量、科研的质与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同时,各层次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显著。另外,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私立或私人投入股份的高等院校数量正在某些国家迅速地增长。
高等院校的规模。高等院校呈现着小型、中型和庞大三级规模,学校的规模与学生和职工的数量相一致。许多高等院校设有附属学院,诸如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并形成了多校园的组织形式。某些高等院校建成了“联合的”或“综合的”大学。
教学的组织。一是继续转变现存的农、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专业化学科朝着更综合性的学科方向发展。二是学习层次的多元化。除传统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教学计划外,不授予学位的教学计划在中小型高校,直至大学层面的高等院校中发展着,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科学知识和适用职业技术技能的急需。三是越来越多教学活动在社会中进行,而不是组织在传统的校园中。如远距离教育和合作教育(学生在校园与工业企业等场地之间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实践环境的轮换)。新的组织教学的总的发展趋势是既培养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又满足社会对适用技术毕业生的需求,以回应怎么教、教什么,怎么学、学什么的挑战。
资金与科研。高等院校的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私人资助和学费,只是比例不同。对于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来说,私人资助和学费在总的运行经费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而发展中国家政府拨款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各个国家的高等院校正致力于开展与私人企业及社会各行业的科研合作,以扩展资金来源。某些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科研基金来自于私人企业的份额已占主导地位。如日本为80%,美国和德国占75%,英国为70%,法国为65%。另外一个趋势是,许多高等院校正与建立在其周围的小的“风险投资”公司开展科研合作。这些公司开发源于高等院校科研的新技术,同时高等院校获得资金,并加强应用性科研开发和技术的转化。
学生的成份。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高等院校中学生的成份呈现着日益增强的多元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可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无学位的学生,以及半工半读、再培训和工作几年又返回校园寻求更高学位的学生混合成了今天的学生群体。
这些变化既有内在的因素又有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因素:一是科学的巨大进步导致了学科的发展和它们的进一步多元化;二是加强教学和科研的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意识在增长;三是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它对于高等教育各种各样功能和需要的实用性在增长。外在的因素:一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在增长,高校应满足各种各样学生的需要;二是许多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公共投入在削减,迫使高校设计另外的更为有经济效率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三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导致的劳动市场需求经常不断的变化,高等院校需要适应新形势而在新专业、新技术和经营管理等领域和范畴重组教学。
(三)高等教育资金的紧缩
目前,各国非常重视在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对高等教育投资之间建立良好的平衡。为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和促进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财力中拨出相对较多的资金来发展高等教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1995年发展中国家花在每个高等院校学生身上的费用占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78.9 %; 不发达国家为125.6%;而发达国家为25.5%。 尽管对每个学生的平均花费在绝对数量上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10倍,但越穷的国家,每个学生费用的相对值就越高。
社会对高等教育在现有的规模和资金的基础上仍继续增长着量的要求。学生数量的增长的同时,资金将不能按比例地增长。因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能用国家的财政力量给予高等教育全部的支持。为了教学科研、图书藏有量、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新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寻找其他的资金来源是高等院校的当前的“方略”。
(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国际化是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全球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焦点论题。尽管目前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和体系,但每个人和组织都知道它的含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已被广泛地接受,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式进行运作和使其形式化:一是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来研究和组织。如拉丁美洲大学协会、欧洲大学协会、亚太大学协会等;二是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援助计划;三是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等院校连接起来;四是进一步推动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5年在50个主要的外国留学生接受国中有160万名留学生,其中65.5 %来自于非发达国家。在美国的外国学生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28.3%,英国为12.3%,德国为10%,法国为8.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来自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一体化理念的一部分,它伴随着经济一体化、文化国际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思想和趋势而提出和发展;二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处于问题和“危机”时期,自身难以解决,而发展中国家普遍进行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国际化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但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将带来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进步,因此它受到了国家的支持;四是知识是世界共同的财富,一体化是许多教育家的梦想,因此它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欢迎;五是现代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可能性。
(五)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化
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在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中,它已无处不在,如果离开了它,这些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办公室、实验室、“信箱”将关闭。高等教育从新技术和信息网络得益最大的可能要属远距离教育, “网上大学”(Virtual University orMetaUniversity 也译为无墙大学, 其意为超越过去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信息交流技术手段和网络,建立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型的教学组织方式)正在构想和实践。在这个设想的影子下,更显示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化上的巨大差距。这种构想给我们许多启示,如高等院校教学等方面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校园的、远程的教学,来满足扩大学生数量的要求和解决资金的问题。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何构划下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框架。下面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来概述。
(一)外部因素
高等教育的社会角色。高等教育发展于一定的社会,既贡献于社会,又依赖于社会,与其周围的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因此,与环境因素建立恰好的联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的中心使命是为人类和社会服务,通过教学和培训、科研和咨询、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贡献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变革与继承和保护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之间建立平衡。
与政府政策的关系。高等教育与各级政府及其他组织建立高效而有秩序的关系是高等教育推进发展和改革进程的先决条件。政府确定高等院校的总体原则和扩大财政拨款,高等院校以此为基本框架履行其使命。政府制定政策和法律保证高等院校的权益,高等院校“建立一个基于可信赖的独立性和负责的学术自由双重原则基础上的管理模式”。这是政府和各级组织及高等院校二者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分别负有的又紧密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与劳动市场的关系。两个平行发展的趋势决定着高等院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各界的关系。一是伴随日益增长的知识密集型现代经济更依赖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趋势,高等教育正向大众高等教育方向发展;二是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毕业生必须更新他们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甚至变换工作。学生过去所学的大部分专门课程将迅速变为陈旧的知识。高等院校应以长远的观点和宽阔的视野来看待与劳动市场的关系,适时地调整学生培养模式,以确保毕业生更大的就业机会。这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信息技术。已在本文的其他部分陈述。另外与中小学教育的匹配也是应考虑的因素。
(二)内部因素
教学与课程及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急剧增长使高等院校课程的数量在增加,内容在扩展。其直接的结果是授课时数的增加、学生负担加重、教师力量和物质保障不足,其深层的问题是它并没有带来学生质的变化。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教改的基本原则可考虑为:一是跨学科的原则。靠增加课程数量和学生负担,来求得学生对传统课程和新知识全面吸收是一个不可能维持下去的方法;二是弹性的原则。强化教学计划的弹性和学生选课的弹性;三是与就业相联系的原则。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院校的两个主体,他们在教学过程和其他各种活动中相互作用,并决定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两个方面。教师的积极性决定着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影响着学生诸多能力及创造性、进取精神和责任感等素质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总之,教学和课程的改革根本的思路应是:使设置的科目能够“发展学生智力能力,让学生自己有见地地处理技术、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和多样性,用主动的、进取的和创新的态度和能力等品质来装备学生,使学生在现代工作环境中非常自信地发展和发挥作用”。
强化高等教育的科研功能。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高等院校和教师的责任。“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完成它的使命和成为整个社会可长久维持与存在下去的合作伙伴,除非它的教师和系统组织的实体——根据他们特定学校的目标、学术潜能和物质资源——也进行科研工作。这句话需要特别反复地讲,这是由于高等教育像其他科研机构一样,需要更新的、充满活力的公共支持”。这一陈述说明了高等院校科研活动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教师和学术单位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和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二是不断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与社会各界进行项目和资金的合作;三是以更高、更新的研究成果来赢得社会更大的支持。
强化高等院校的内部管理。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理顺与大环境的关系,大环境指的是高等院校外部(地方和国家)与之相互作用的因素的综合,它为高等院校提供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又对高等院校有服务的要求和规则的制约;二是小环境的结构化,小环境指的是学校内部以招生为入口,学生毕业就业为出口,及中间各环节因素组成的系统。高等院校这两方面的运行状态体现着管理者的素质与学校总体的管理水平。
质量及其提高。质量问题越来越为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所关切,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最终要取决于教职工、教学计划、学生及基础设施的质量。但质量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下面给出与质量评估紧密相联系,决定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1)教师。教学、 个别指导和科研任务及其所需财物等资源的恰当分配,对教师的管理原则,提高与培训,建立鼓励教师从事多学科科研的激励机制,可接受的待遇和地位等。(2)学生。合理的知识能力框架, 责任感和团队观念,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与生活以发展进取精神,学校给学生提供社会、心理及与教育有关方面的指导和援助。(3)课程。 教学计划的弹性及跨学科、多学科性质,培养“精英”和与就业相联系的原则,现代技术的应用,国际化等。(4)现代化。 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如网络的建设。(5)管理。大环境系统和小环境系统的运行状态, 管理者的水平,教师和学生对管理的参与等。
国际化的策略。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虽有不同的看法,但它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虽然国际化目前还是一个理念,但它是一个强劲的发展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高等院校国际化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改革目标与国际化的趋势相统一,按照国际惯例及有利于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原则确定在管理(如学制和学位、扩展国际合作管理结构的功能等)、教学(如学科组织、教学方式等)、学生(如外语、外国文化及国际事务知识等)等各方面的框架,这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二是将国际的思想融入学校使命和宗旨,一份调查显示:72%的加拿大的大学在其学校的使命表述中提到“教学、科研和服务国际性视角的重要性”;三是高等院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解释国际化的含义,确定模式;四是应保留特色,因为国际化的直接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全部照搬只能适得其反;五是中心任务是开展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国际化的核心内容,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下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21世纪的社会将是知识、信息和教育的社会。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障碍和矛盾,但呈现在高等教育面前的是发展的和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