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论文_王树玉,姜宏伟,李莉,姜宏娜,李东华,程海英

探讨临床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论文_王树玉,姜宏伟,李莉,姜宏娜,李东华,程海英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中心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心内科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7年1~12 月120例心内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心内科监护室中(CCU)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内科;快速心律失常;护理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mmon arrhythmia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20 cases of rapid arrhythmia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in 1~12 months of 2017.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60 cases each.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CU) for patients with rapid arrhythmia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an achieve more effective nursing effect,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rapid arrhythmia;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本院通过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120 例本院2017年1~12 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中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8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按照如下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2.1严格心电监护 对快速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5次/min)、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发房颤,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 d更换电极片1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观察有无皮肤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

1.2.2配合抢救 对于高危患者,应备好抢救用物,为患者准备血压监护仪、吸痰器以及除颤监护仪[1]。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迅速恢复有效的心律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旦心电监护显示为心室颤动或扑动,应立即除颤。对于单相波除颤,电击能量360J,若无效可立即进行第2次和第3次除颤。此时应尽量改善通气和矫正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以利重建稳定的心律。采用双相波除颤,可选择150~200 J能量,1次150 J能量双向波除颤的有效性>90%。

1.2.3遵医嘱使用药物防治心律失常 在此过程中,包括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升高血压的药物、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以及硝酸甘油。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时速度宜慢,一般5~15 min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1.2.4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在心内科监护室,没有家属陪伴,对自己的疾病也有一定的了解,对治疗费用和预后是否能够恢复正常生活非常的担忧,出现了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然而快速型心律失常更是严重的打击,患者没有办法好好的配合护士进行诊疗工作,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同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5辅助检查 由于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而CCU内的老年患者多数合并有器官衰竭,此时如果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将对机体造成重大损伤,甚至引起生命危险[2-3]。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与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无关,其主要诱发因素为感染、缺氧和电解质紊乱[4]。感染是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差;缺氧是由于老年人肺功能下降,排痰能力减弱,易造成气道堵塞;电解质紊乱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内环境代偿功能减退[5]。每天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由专人每天详细记录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类型及当天的血常规检查、氧分压、pH 值、电解质等。在此过程中可以对于患者实施电解质、乙肝指标、血常规、胸片、肝肾指标以及心电图的检查。

1.2.6制定活动计划 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或快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

1.2.7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有着一定的好转,但没有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没有任何的好转,甚至有一定的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CU是专门为重症冠心病所设的监护病房。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病房中设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相关的仪器,能够帮助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极为优秀的治疗效果。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患者出现了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后,可以及时发现并通知医师,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严格心电监护、积极地配合抢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并为患者准备好充分的药物以及治疗仪器,能够较为完善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学军,许睿.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4,28(6):513-514.

[2]陈竹青.老年人近期感染与心律失常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2(8):1074-1076.

[3]刘波.老年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4):73-74.

[4]梁发杰,孟庆云.老年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188 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2(15):3050-3051.

[5]魏晓霞.急诊老年人心律失常147 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4(5):13-14.

论文作者:王树玉,姜宏伟,李莉,姜宏娜,李东华,程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探讨临床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论文_王树玉,姜宏伟,李莉,姜宏娜,李东华,程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