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荣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石塘中学 541500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转变被动学习态度的理念逐步获得教育界人士的接受和认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授课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之事。就高中化学课程而言,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化学教师持续地探索和反思。
关键词:化学 高效课堂 高中
一、化学高效课堂分析
教育学理论认为在时间充分和资源足够的前提之下,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果。受这一理念之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而受到质疑,在此基础之上,高效课堂应运而生。
1.高效课堂的内涵。高效课堂是指在时空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层面、学习方法层面还有人格完善层面取得进步。
高效课堂不可避免地对教师授课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重新进行定义。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于教师而言,打造高效课堂必备的三要素是:授课开始前教学任务的确定、授课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以及授课结束后及时的评估。于学生而言,高效课堂是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反馈学习情况、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堂。
2.高中化学的学科特征。随着教育理念的日益科学化,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趋于完善。对高中化学的学科特征进行深入解读,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十分有益。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侧重理论研究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上将化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另一个作用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了解化学课程特征的基础之上深入解读教学目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高效课堂的具体运用
高效课堂的运用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运用实验教学法、案例导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教师是授课的主体,高效优质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充分的备课工作。在准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是授课内容的确定问题,第二层面是授课方式的选择问题。(1)教师确定课程内容的过程,是在对学生的素质及需求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课后的评估试题进行遴选,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2)授课方式的选择即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效果最优的教学模式的过程。教师需要认识到学习成绩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相反,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按照时间可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教师需要明确每一阶段的特征和侧重的学习内容。
2.高效课堂的宏观策略。教师与学生之间天然地存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教师的教授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必然存在一种偏差。这种偏差的纠正需要教师与学生加强沟通,对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解读,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需要为调整依据。
化学高效课堂的打造对教师的作用重新做出解读: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的参与;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需要之时。
3.高效课堂的具体方式。情景模拟法是指教师描绘出具体的情景并将学生带入其中,对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引发其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与数学和语文等学科不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充分重视实验的教育意义。实验既是学习化学的手段,也是化学学习的内容,是链接事物现象与本质的桥梁。以实验为媒介,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提高分析现实问题、解读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结语
教学天然地包括教育和学习两个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必然涉及如下因素:教师充分备课、考虑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教育模式;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适应也会使得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化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打造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提高教课效率、优化授课结果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鹤联 讲练结合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3,(06)。
[2]马中林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李明征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2012,(07)。
论文作者:唐玉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高效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过程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