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期刊学研究的跨世纪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跨世纪论文,期刊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一世纪就要到来了,回顾我国期刊学在近20年间的发展轨迹,可以大致看出它已经经历了从萌芽、发展、逐步取得共识的发展阶段。下世纪初我国期刊学的研究路向,目前应当说还不十分清晰、明朗,我们只能依据本世纪期刊学发展的历程和规律,来预测期刊学研究发展的大致路向。我们认为,下世纪初我国期刊学研究的发展路向大致是:
1 淡化期刊学的“理论”研究, 更注重对期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毫无疑问,期刊学理论研究具有特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但理论必须来自实践,绝对不能离开实践去进行抽象的期刊学理论研究。因此,期刊学的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思维、构建、探索和假设的同时,必须十分强调从实际出发,十分强调对期刊工作实践的调查研究,十分注重对期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只有这样,期刊学的理论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在坚实的实践知识基础之上,也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符合实际的理论,科学的理论。
2 淡化期刊学的“纯理论”研究, 更注重理论的应用价值和对实践的指导功能。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关于期刊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历史以及和其它学科的关系等(即“纯理论”)的研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又不能仅仅搞纯理论的研究。因为一门学科理论能否诞生、能否建立、能否具有生命力、能否不断地向前发展,不仅应有“纯理论”研究,更必须取决于学科的理论研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指导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淡化建立完整固定的期刊学“学科体系”模式研究, 更注重各分支学科的探索。
应当明确以下两点:1.学科体系是学科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仅仅靠人为的思维活动是难以建立起来的;2.学科体系是随着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深化及学科研究的整体联系而发展变化的。所以,企图一劳永逸地建立一个固定、完整的学科体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伴随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认识的不断深化,原先的一个研究“点”,有可能发展成一个研究的“面”,即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继续发展和深化,也有可能发展成为原学科以下的一个次级学科。倘是这样,原来的学科体系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设想建立一个完整、固定的期刊学学科体系实际上不可能。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期刊不同类型的研究,认识的深化,对期刊某一类型特征、规律的认识必然不断趋向全面,形成一个有特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研究功能的比较完整的下位类学科,如现在已经出现的诸如报纸学、杂志学、晚报学及年鉴学等等。这些下位类学科和期刊学相比,对期刊工作更具指导作用。因此下一世纪期刊学研究界将更注重于对期刊学下位类分支学科的研究和探索。
4 淡化图书馆期刊管理“手工操作”的理论研究, 更注重图书馆期刊管理中计算机及其网络建设和应用的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期刊工作处于手工操作状态,工作人员除了手工采访期刊外,还必须同样通过手工劳动完成到馆期刊的登录、记到、分类、著录、主题标引、目录组织以及索引的编制、期刊的检索等业务服务工作。因此,以往对期刊及期刊工作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手工操作的技能、经验、规律以及理论的研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期刊及期刊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期刊及期刊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期刊及期刊工作研究的内容重点必将逐渐转移到对期刊管理的计算机化、期刊收藏的社会化、期刊服务的网络化等方面,同时更着重于将现代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使现代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传统经验更具有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从而使期刊及期刊工作的理论得到完善和充实。
5 淡化“图书馆”期刊学研究, 更注重社会期刊工作理论的研究。
综观我国期刊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期刊学研究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在图书馆学界,其基本特征是以“图书馆期刊工作实践及其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图书馆期刊的采访、验收、记到、著录、分类、目录组织及期刊文献的外借、阅览和开发服务等的经验、规律、技能和理论。这对提高图书馆期刊工作的水平、效率、质量和效益,当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学科建设角度而言,却局限了学科的发展,也很难使期刊学尽快地得到社会学术界的认同。因为图书馆工作所涉及到的期刊文献,毕竟只是整个社会系统中期刊文献的一部分,而仅仅研究这一小部分期刊文献及其社会实践,是很难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因此,期刊学的研究者们应当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观察视野、思维视野及研究视野,挣脱图书馆学传统思维的局限,大胆走向更广阔的学科研究领域,让期刊学的研究触角深入到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流通及信息传播、人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形成名副其实的、涵盖整个社会系统全部期刊文献理论及其实践的期刊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期刊学研究者必须更加注重社会期刊工作理论的研究,以更快地推动期刊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
6.淡化“个体图书馆”期刊工作理论的研究,更注重于社会系统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理论研究。
综观我国期刊学研究文献的内容可以发现,研究图书馆期刊工作经验、技能、教训的文献占了很大的比例,总之,较多着眼于“个体”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研究。这固然有研究深入、探讨有据的特点,但却明显地局限了研究者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视野,更不利于期刊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个体图书馆”期刊工作只是社会图书馆期刊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社会价值必须通过向社会其他系统的社会成员提供期刊文献及信息服务才能实现。可以说,对“个体图书馆”期刊工作理论的研究在一些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但在与社会其他系统联系的研究上,尤其是从整体角度对社会系统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研究方面,却远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很有必要加大社会系统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研究,以推动和促进期刊学学科建设的社会化发展进程。
7 淡化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研究, 更注重强化期刊工作的操作规范及理论研究。
以往期刊学研究的内容,相当多的集中于对图书馆期刊工作“具体操作技能”的研究方面,诸如:期刊文献采访操作的技能、验收的技能、记到的技能、分类的技能、著录的技能、目录组织的技能、期刊文献外借服务的技能、阅览服务的技能及期刊文献信息开发服务的技能等等。这些研究对提高期刊文献的收集、管理的质量、水平和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具体操作技能的研究不能代替期刊工作操作规范及理论的研究,点上的进步难以推动整体的革新,因而我国的期刊工作水平在整体上就难以有突破。随着期刊工作的业务、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图书馆之间期刊工作的协作、联系也必将迅速上升。一个图书馆的期刊工作成果要能被社会系统的其他图书馆或其他图书馆的用户利用,其首要前提是遵守共同的业务、服务操作规范。而正是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研究却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一个阶段中,我国期刊学界将会有意识地注重强化对期刊工作操作规范及理论的研究。
8 淡化“传统”的期刊服务工作理论研究, 更注重强化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高层次服务理论研究。
我国二十世纪期刊学研究的主要重点是关于期刊的具体工作研究,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图书馆期刊管理和“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发行方面的研究。随着各种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期刊工作领域的普遍应用,期刊工作无论是在组织形式还是在工作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期刊工作由于引进了现代技术而提高了效率,同时又拓展了许多崭新的业务、服务领域。这就使得期刊工作与知识、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传统的以期刊文献传递服务为基本内容的服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图书馆及其他期刊文献信息服务机构转变观念,改进手段,提高层次,拓宽范围,走进社会,提供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研究、管理甚至娱乐、消遣直接相关的期刊文献或期刊文献信息。而这些方面的服务,“传统”的期刊服务理论及其他相关的期刊服务理论是难以适应的,更不要说对实践进行指导了。在进入21世纪以后,期刊学界必将相对地“淡化”对传统的期刊服务理论的研究,而将研究的重点有意识地转到强化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层次的服务理论的研究上,并以此指导新的社会环境中的期刊及期刊信息服务工作,使传统的期刊服务理论来一次蜕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9 淡化图书馆期刊“文献管理”的理论研究, 更注重图书馆期刊文献开发应用研究。
我国期刊学研究的内容一直偏重于期刊的“文献管理”方面,研究的对象也主要是文献管理工作过程的研究,而对于如何发挥期刊文献的作用、如何使期刊文献更便利地得到社会成员的利用、如何使得期刊文献中的知识信息更快、更好地被需要利用这些信息的社会成员利用,以及如何使期刊工作在社会系统中更好地发挥信息传递的社会功用等方面的研究则明显欠缺。我国期刊学界在进入21世纪以后,必将加大对期刊文献开发应用的研究,并且将着重研究期刊文献区别于其他文献的特性、期刊文献信息开发的理论和技能、期刊文献信息传递的方式、途径、模式、机制、手段,其中尤其将着重研究期刊文献信息用户的特征、类型、需求表现及需求实现方式等理论问题,从而使得期刊文献的开发应用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0 淡化“孤立”的、各自为政的期刊工作理论研究,更注重期刊文献从生产、传播、管理、开发和提供服务的整体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各种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期刊工作研究者们的研究视野较多地集中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如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较多地研究图书馆期刊管理方面的问题,而较少研究图书馆期刊工作以外的问题;期刊编辑出版人员较多研究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而很少研究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以后的收藏及社会成员的利用情况;同样,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也很少去研究期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割断了期刊文献工作的完整过程,也割断了期刊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割断了期刊工作规律的延续和发展,同样也割断了期刊工作各个环节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局面,严重地制约了期刊学科的发展。为了促进期刊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使期刊学科的理论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期刊学研究者在继续不断深化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更加注重对期刊文献从生产、传播、管理、开发和提供服务的整体研究,更加注重期刊文献生产、传播到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注重期刊文献工作各个领域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进而推动期刊学科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