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固定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论文_韩妙珍,郑丽萍

韩妙珍 郑丽萍

(福建省宁德市医院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位固定方法。方法:将806例需要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3例。实验组通过改进固定患儿头皮静脉穿剌时的按压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体位。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小儿头皮静脉穿剌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膝部固定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应用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膝部固定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199-0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及时有效的穿刺成功保证了小儿的抢救与治疗能够顺利的进行。但是小儿头皮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较低,其主要的影响原因有五点:(1)家长期望值过高,都希望能够一针见血。有些家属甚至还没有开始穿刺便对护士大喊大叫,要护士保证能够一针见血,加重操作者的心理负担;(2)穿刺时小儿往往哭闹不配合或是躁动不安,不利于穿剌固定;(3)部分患儿比较肥胖,皮下脂肪较厚,血管模糊不清,静脉深浅不易掌握;(4)家属配合不当,舍不得用力抓紧孩子,导致护士穿刺时血管移位;(5)患儿因为疾病原因造成血管不充盈,回血速度慢等原因,增加穿剌难度。故对操作者的穿刺技术要求非常高。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通过对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的长期观察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需要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80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3例,其中实验组男幼儿237例,女幼儿166例,轻度肺炎116例,上呼吸道感染93例,肠道感染85例,发热待查61例,急性胃炎24例,支气管炎20例,其它4例,患儿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2周4个月。对照组男幼儿220例,女幼儿183例,轻度肺炎110例,上呼吸道感染110例,肠道感染70例,发热待查68例,急性胃炎21例,支气管炎18例,其它6例,患儿最小年龄5个月13天,最大年龄2周7个月。

2.方法

2.1 实施方法

对照组:助手用双手将患儿头部固定在穿刺台小枕头上,用肘部将患儿双手紧贴身子两侧夹紧,助手腹部贴紧患儿下肢。操作者坐于患儿头侧合适高度的椅子上完成穿刺工作。实验组:助手用双手将患儿头部固定在穿刺台小枕头上,用肘部将患儿双手紧贴身子两侧夹紧,另一名助手将患儿膝部向台面方向竖直用力压紧,操作者坐于患儿头侧合适高度的椅子上完成穿刺工作。

2.2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见下表。

4.讨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穿刺能够成功的首要条件,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规范化、系统化操作,做到举止优雅,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说话有涵养,赢得患儿家属的第一印象分。面对哭闹不止的患儿要相信自己,无论面对的患儿静脉多么的复杂,都要沉着冷静相信自己能行,这种稳健有条不紊的心理素质是穿刺一针见血的第一步[1]。大部分患儿年龄较小,四肢相对来说较短小,血管细且不易穿刺。有些患儿较肥胖,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血管深浅不好掌握所以首选头皮进行穿刺,也有部分患儿家属主动要求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穿刺前应先选择合适的血管作为穿刺血管。可以选择的血管主要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前额正中静脉、眶上静脉,每个人的穿刺特点不一样,擅长的穿刺部位也不一样,应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进行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虽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但是准备工作不容忽视。首先,要按常规规备好输液所使用的用物。其次,要指导家属如何固定好患儿[2],固定患儿的助手一般选择其家属,助手选择家属可以减少患儿的恐惧感,以及对环境的,陌生感,能增加患儿安全感和配合,从而减少患儿因恐惧而激烈反抗引起大汗淋漓,去除使静脉血管因血容量减少而虚瘪等[3]。将患儿置于穿刺台上,头下垫一个小枕头,助手固定好患儿,选择合适的血管,剃除穿刺点周围的头发,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将穿刺处皮肤适度绷紧,有利于血管固定,不可绷太紧,否则因血管被压,回血速度慢,甚至无回血影响成功穿刺。按要求常规皮肤消毒,面积不小于5cm2[4]。用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适度绷紧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成10~20度角进针,进针手要稳,动作要轻,速度要慢,要看准血管,见回血或有落空感,再进少许,穿刺成功后固定好,调节滴速,告知家属注意事项。小儿由于恐惧加上疼痛刺激会使出浑身的力气反抗,所以在穿刺过程中保持小儿头部不动显的尤为重要。传统的固定方法没有强调膝部固定或只是用助手的肚子紧贴患儿下肢反而给患儿一个反作用力的作用。一旦下肢发生移位,身体和头部也会跟着晃动,进而影响到头皮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导致穿刺失败,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膝部固定有助于显著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儿再穿刺的痛苦,使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缺点则是要比常时多一名助手专门固定膝部,不过当今社会,一个患儿输液常有两名家属陪伴,此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只有一名家属陪伴情况下可以请其他护士或其他患儿家属协助帮忙。

【参考文献】

[1]薛玲,薛莉.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首度医学网,2011,9(10)

[2]钟跃,翟昌林,邵忠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J].医学前沿,2012.2(2):35.

[3]高维波.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59-460

[4]吕湘君.“三保险"固定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中的应用.医学信息,1006-1959(2010)-05-1085-02.

论文作者:韩妙珍,郑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膝部固定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论文_韩妙珍,郑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