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治疗及护理干预现状论文_张慧

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治疗及护理干预现状论文_张慧

张慧

(上海市曙光医院 上海 200021)

【摘要】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本文综述了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疼痛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现状,提高对术后疼痛认知水平,加强护理干预必要性的理解。

【关键词】 腹部手术;疼痛;影响因素;治疗;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274-02

前言

疼痛是各种手术后常见的症状,75%的患者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外科手术一般常为创伤性的手术,手术时常常会造成组织的损伤,可释放大量的炎性物质,从而刺激疼痛的感受器官,产生疼痛。尤其是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更容易产生疼痛感。因此,加强腹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至关重要。下面将为大家阐述腹部手术后引起疼痛的因素、目前的治疗方式及护理干预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腹部手术后引起患者疼痛的因素

外科手术已经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最关切、最急于消除的症状。研究表明,疼痛并非是单纯的神经生理过程,而是痛感觉和痛情绪的综合反应。年龄、镇痛方式、职业和焦虑是影响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其中焦虑情绪的影响作用最大。2013年杜凤云采用方便取样法对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进行疼痛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最大因素是术后切口因素;其次是疾病性质、治疗和护理的因素;影响最小的是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因此,患者的焦虑程度大大影响了术后的疼痛。

2.腹部术后疼痛的治疗方式

有效的控制腹部手术后的疼痛,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12年蔡龙青研究采用氟诺昔康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将9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使用芬太尼和氟诺昔康自控静脉镇痛,结果氟诺昔康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及呼吸抑制)。2013年蒲江北等研究探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将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各60例,结果显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好,胃肠功能恢复早且不良反应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5年陆文英等研究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将110例接受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佐辛镇痛,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地佐辛联合镇痛,结果显示,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值得推广。2015年吴周全等研究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羟考酮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急性疼痛的抑制作用,作者将6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成4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羟考酮,即0.05mg/kg、0.1mg/kg、0.2mg/kg和对照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关腹前给予相应的剂量,结果显示关腹前给予羟考酮具有抑制腹部手术后疼痛的作用,但是0.1mg/kg的羟考酮最适合,即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又不影响患者苏醒,可临床推广。2015年张丽红等研究探讨急性疼痛管理模式(NBAS-APS)在腹部手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应用效果,将腹部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疼痛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实施NBAS-APS进行疼痛管理,分别比较术后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胃肠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护理干预现状

术后疼痛的干预不单单只采取药物的干预,护理的干预也是至关重要的。2011年李彦眉等探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腹部手术后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镇痛药应用、健康教育,并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使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13年赵雪勤研究观察针对性护理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影响,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即在常规护理上,又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合的护理干预,进行疼痛知识健康教育等,结果显示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可以降低腹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可临床推广。2013年张雪玲通过对6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出现的疼痛对机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寻求有效的护理手段,通过术后患者疼痛所引起的对机体不同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疼痛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减少痛苦,并且有效的抑制了并发症的发生。2013年盛波[19]的研究表明,在腹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主动关心病人疼痛的程度,向患者讲解必要的疼痛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疼痛护理的满意度,稳定患者情绪,促进康复。

3.小结

综上所述,术后疼痛是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增进患者的舒适度正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疼痛一直是术后影响舒适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术后患者对疼痛的影响因素(焦虑、切口因素、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心理护理、主动干预、行为干预、针对性护理干预等),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在以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治疗及护理中,临床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发现个体化的疼痛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来使得每一位患者都有其独特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来缓解术后疼痛所造成的不适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以此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371.

论文作者:张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治疗及护理干预现状论文_张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