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_物理论文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科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科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8~9年级)于2003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在几年里,此套教材在南至广西、北至黑龙江的广大实验区进行实验。在教科书编写、修订与使用的过程中,教材编写组、各组教研部门和教学一线教师建立了通畅的对话与交流渠道。在此过程中,编写与修订工作服务于教学一线的需要,同时,教科书也引领了教学实践的变革,实现了多方的共同发展。

以下对话根据教材分册主编刘锋与哈尔滨市教研员时传朴、区教研员丁召民、教师刘松的一次座谈录音整理。

突出实验基础,注重知识整合

刘锋(主编):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对打牢和提升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极为重视。为了教学过程能顺利开展,为了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和第二章《运动和能量》。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观察新奇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实验器材,学习测量知识,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为今后进行实验探究创造条件。第二章从整体上介绍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形形色色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物理学从整体上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学会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初步认识物体的微观结构,初步了解能量的观点,为后续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运用理性思维打下基础。

丁召民(教研员):让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是教科版教材的一个很好创意。新教材由一系列的实验活动组成,几乎每节课都要动手做实验,课后作业也包含了大量的家庭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边学边实验。但是,学生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学校的实验室学习。因此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解决学校仪器不足这个普遍问题。

刘松(教师):品味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发现新教材独有的魅力。从大处看,教材先将物理学的框架构建出来,并用“能量”这条纽带将各知识块联系起来,把能量的概念贯穿于每一种运动形式之中,把能量的观点渗透到每一部分内容之中,完整地诠释了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和学生在感受这种联系的同时,会进一步去思索更广泛的各学科之间乃至各领域之间的联系。能量观点的渗透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光的世界里》一章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和探究活动,从能量角度描述了光的传播,加深了对焦点、实像和虚像等概念的认识。这种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从全局的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再从小处着眼,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科学探究的循序渐进,都纳入了教科书的框架,从而使物理学变得有血有肉,独具魅力。

时传朴(教研员):“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看似简单,实际很不容易。我们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对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难度更大,因为常年积淀下来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想改变确实困难。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一件事:先拿出自己当年最满意的一节课,再拿起新教材,重新去设计一下,然后逐渐地去重新审视每一节课,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的观念。

这套教材较为注重知识内容的建构和整合,体现了以物理为基础、关注学科渗透和综合理科的教育思想。例如:《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两章的知识,以二力平衡为线索对物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浮力、升力等概念及规律进行了结构性整合;在《功与机械》部分,以做功为主线探讨机械及其工作的本质,摆脱了以往教科书中机械的内容同功的内容脱节、功的概念学完之后缺乏具体应用的弊端。

内容源自生活,营造“情境物理”

刘锋(主编):注重情境,特别是注重问题情境和应用情境的创设,这是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基本理念的一种方式。在教科书的编写中,我们力图创设多元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实验,在交流讨论中提出问题,充分交流合作,进行科学探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教科书可以叫做“情境物理”。

时传朴(教研员):“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的是“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是物理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课程资源,从生活出发改变物理的严肃面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新教材许多章节的开始部分都有“情境创设”,从熟悉的现象引出物理问题,让学生从观察、思考生活现象出发,经历“问题提出”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置身于探究环境中,形成学习的兴趣。教材中许多知识点的情境创设也是如此,比如回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等。

刘锋(主编):由于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活动需要,具有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的特点,因而它极易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探究、发现,得到充分的主动的发展,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们认为,情境教学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是定义、概念,还是定律、公式,都应努力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体验,尽可能地让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活动中汲取知识。

丁召民(教研员):“从物理走向社会”既是使学习走向深入的过程,也是物理教育目标的需要。学生们掌握了物理知识,一方面懂得了知识的用途,体会“物理学改变世界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应用中加深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从而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可以看出,新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如“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改变世界的机械”等。这些都给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冲击,引出很多问题和想法。通过这样的物理课程,学生的头脑中不会仅仅留下几个公式,记住做过些什么题型,而会勾画出一幅壮丽的物理学图景,形成物理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价值观。

刘松(教师):新教材配备了大量的插图,为教材添色不少,这是旧教材无法比拟的。在使用中我发现,这些插图具体可分为四类。

1.来源于生活实录,如各种晶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

学生们看到这些图片,感到亲切自然,能回忆起经历过的事情,很容易领会其中蕴含的知识。

2.以漫画的形式表现物理现象。

教材中插入了许多用卡通漫画创设的问题情境,如小猫叉鱼、小聪和小猫、南极企鹅、小鸟与触电等。这些情境插图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情绪,较好地营造了探究氛围,唤起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这一“角色”。

3.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图片。

例如导体电阻的“石头—水管模型”,汽化和蒸发的分子运动卡通图,从直线电流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演化过程的多媒体展示等,这些图片把抽象的概念、公式及物理过程同一些具体的、形象的物理模型及可视性较强的图形联系起来,创设了许多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物理情境。

4.还有一类图片以开阔学生眼界,陶冶情操为目的,如《物理欣赏: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等很多方面都有利用价值。

总之,这些插图的配备,适应当前学生的心理。适当引导,合理利用,学生们可以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自然领会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示范探究过程,引导自主学习

刘锋(主编):注重科学探究、关注过程,是新课标与旧大纲的重要区别。我们认为,注重科学探究关键在于落实。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倡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物质基础。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科学探究,其探究过程可以从只涉及部分要素逐渐过渡到涉及所有的要素。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对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分为示范性探究、有“路标”引导的开放性探究和课题研究式的综合探究几个层次。

对于各个层次的科学探究,根据不同内容和难易程度,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将探究式学习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部分内容和各个环节之中,要求学生对于一个未知问题,不是由教师告诉答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开展自主学习。

丁召民(教研员):通过设置“路标”,可以使学生既有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又不会迷失方向而盲目探究。例如,在“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的探究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后,教材是这样叙述的: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们从实验室找来了冰、海波、蜂蜡、松香等材料,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取一种晶体和非晶体,分别用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自主探究,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材料可能不尽相同。实验中怎样加热?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现象?停止加热后,熔化过程可能怎样变化?如果没有“路标”的引导,实验探究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材中以实验片断和对话的形式设置了一系列“路标”,比较巧妙地化解了这一难题。

刘锋(主编):“路标”体现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家探究的根本区别。“路标”是教材和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关键点、学生易出问题点的指导,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设计。它是开放型探究活动能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符合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缺少“路标”的探究,将极大增加教学的“费用”,导致科学探究难以实施。有“路标”引导的开放型探究是中学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

刘松(教师):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却不让学生感到生涩难懂,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在过程的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逐渐熟悉每一个环节,再逐渐过渡到完整的探究。例如八年级上册的课程设置,从对刻度尺观察,到“测量的误差”实际操作及数据的分析,到“建立自己的信息档案”和“降落伞的比赛”中对探究的初步了解,以及后面的每一个或几个小环节的练习,终于迎来了“平面镜成像”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给人的感觉,就像孩子的成长,从会翻身,到会爬,到扶着走,到终于能自己走路。接下来的探究,就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走了,虽然会有磕磕绊绊,但终究会箭步如飞的。

时传朴(教研员):“注重科学探究”不仅限于科学探究实验,实际提倡的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强调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结论分析和知识应用的过程等。其目的是在这些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不应否定传统的优秀教学方式,使学生受到包括“科学探究”在内的多元学习文化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长远发展。

刘锋(主编):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既考虑到物理学科的完整性,也考虑到对传统教科书的继承,并通过物理教材编写的一些创新,力图去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但在教学中,只有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才是我们这套教材成功的关键。

标签:;  ;  ;  ;  ;  ;  ;  

对话: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