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的意义和作用
马一雄(玉溪市文化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多次对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这些讲话一脉相承,相互关联,是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纲领。文化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推出更多艺术精品和精品服务惠及群众,让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就成为摆在我们群文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作者所供职的玉溪市文化馆近年来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所取得的经验做法为例,阐释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的意义和作用。
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问题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一书中将品牌的含义定义为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牛津大辞典》里,品牌的意思是:“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即用以区别和证明。文化馆在为广大群众输送文艺产品服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输出,它具有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只有把握受众需求客观规律才能达到供给侧和需求侧双赢的局面。通过对多年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经历“回头看”,我认为文化馆,特别是基层文化馆在履行免费开放职能,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供需不对称。文化馆的服务受众涵盖了社会各个年龄层次和职业,传统意义上提供的“大锅饭”式文化服务缺乏针对性、连续性。文化馆对群众的需要、观众的结构,没有做细致划分,导致提供的服务往往一厢情愿,与实际需求脱节、错位,缺少吸引力。没有建立有效的服务效能反馈机制,导致群众参与性不高。二是文化服务产品有数量无质量,有高原无高峰问题。文化服务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对于文化品牌建设方法、规律研究不够,对品牌建设实践审视不够。对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展示和研究工作,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和民族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和艺术精品方面普遍做得不够,导致所推出的服务产品质量偏低,群众知晓率、满意度不足。三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资源整合不力。一个辖区内有的文化服务设施过于分散,文化服务单位各自为政,资源分散。有的设施设备遭遇闲置,无法运转;有的场馆建设标准不达标,缺乏应有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同时,很多县级文化馆出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断代问题,主要体现为随着老一辈业务骨干的退休,新到岗的同志受制于单一岗位,学非所用,不能充分发挥特长专业优势;很多群文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需所想,作品不接地气,缺乏群众基础。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方式方法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可定义为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积极评价的文化服务项目、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团队等,是人们对公共文化部门的文化服务一种积极的评估与认知,往往具有优良的服务。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找准定位。一般而言,连续举办3年以上,在区域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受群众和业内评价较好的群众文化活动可确定为文化活动品牌。从服务内容上,文化馆品牌活动项目大致可分为培训、演出、展览、讲座、文艺创作、非遗保护5个方面;从服务形式上来说,可分为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几种模式。其次要科学立项。在立项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建议,按需点单、按需配送,不能搞“大水漫灌”式服务输送。文化馆决策层根据群众需求科学评估社会效益和风险。品牌规划过程中要兼顾地域性、民族性、行业性、时效性。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文化馆建设这个契机,达到线上线下、共建共享的效果。再次是塑造既结合实际,又个性鲜明的文化品牌。要树立相对稳定的品牌形象,就要学会讲好品牌故事。品牌为什么热衷于讲故事?因为故事是最容易被记忆、被传播的。故事最贴近人性,使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给人以美好与温暖。在公共文化服务同质化的情况下,品牌故事是最能使之实现差异化的一种工具,有助于树立品牌个性,是品牌与公众建立情感的桥梁与纽带。故事讲得好,文化服务品牌就容易推。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时令节庆都是构成品牌的要素。最后是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品质是文化服务品牌内在的质量,品牌是文化服务质量的外延与形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离不开内在优良的服务品质,好品质有利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区域文化资源分布不均,是服务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要破解壁垒效应,避免“短板太短”就要想方设法整合利用资源。目前正在开展的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建立健全人才和统一调配的服务平台。将主要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用优质服务给群众以满足感和获得感。同时,要注重引入绩效反馈机制。受众对于文化馆品牌活动项目的评价反馈是品牌持续和延伸发展的基础。在品牌活动开展过程中,可采取事中监管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服务效果进行监控。文化馆决策层定期研究群众反馈意见,在吸收合理意见后对活动品质进行管控。
玉溪市文化馆基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的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实践
近年来,玉溪市文化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以守正创新为工作总基调,以建设聂耳音乐之都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推陈出新地推出了一批贴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服务品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扩大受众覆盖面,进一步巩固免费开放成果,充分发挥文化馆阵地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来。一是举办全市女职工素质提升培训活动。玉溪市女职工素质提升示范基地建设于2015年,基地以玉溪市文化馆为平台和载体,基地建成后,作为工会女职工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了以女性“自尊、自强、自新、自立”内容为主题的教育,引导广大女职工树立自主意识,使“四己”成为女职工发展需求和行动自觉。市文化馆采取分批次逐步进行免费公益培训,在3年时间里,不断开展范围广、层次高、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系列培训活动,每两个月为一期,截至目前共连续举办14期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2000余人,涉及10余个行业。培训内容涉及形体、民族舞、瑜伽、声乐、书法、美术、手工、服装设计等10多个艺术门类,对全面提升我市女职工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上获得了较大影响力,受到了群众广泛关注。二是打造“碧玉清溪是我家”美、书、影展览阵地文化品牌。自2016年开始举办的“碧玉清溪是我家”美、书、影展览至今已历三届。展览以社会群众自觉投稿参与为主要稿件来源。展览以市文化馆综合展厅为主阵地,通过巡展的方式辐射全市各县区文化馆。市文化馆从各县区美术书法摄影艺术门类专家中遴选出评审组负责对每期投稿作品进行评选。3年来,共展出作品600余件,内容涵盖国画、油画、粉彩、漫画、版画、书法、摄影等静态艺术门类。作品以歌颂伟大时代、反映玉溪人民生活为主线,通过艺术家的笔墨和镜头表达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艺术的追求抒发,在这方寸之间,带给观众的感动却充满整个心田。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投稿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三是打造“周末小舞台”助力“音乐之都”建设。“周末小舞台”是市文化馆于2016年推出的一项重点演出文化品牌活动,以每周五为固定演出举办日。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通过向合作办学单位、馆办文化活动示范基地、挂靠文艺队多方征求意见,按照“精心谋划、科学组织、稳步推进”的原则,文化馆开始酝酿一个“群众演、群众看”的群众性舞台。2016年2月,精心筹措的“群苑周末小舞台”正式诞生,从整体运作方案到设备修缮购置都倾注了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心血。“群苑周末小舞台”采用“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活动预告细化到“周”,采用门户网站、公众微信平台、户外版面宣传每周发布“舞台有戏,下周有啥”,观众如何参与,志愿演出队伍如何预约也罗列清晰,一目了然,做到了活动信息与百姓零距离,解决了文化配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按照“我搭台、你唱戏”的思路,积极鼓励基层文艺团体将更多原创作品搬上舞台,让群众演、群众看、群众当评委。另一方面,力争解决一些剧目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却由于演出成本等原因获奖后便束之高阁,缺乏为群众演出机会等问题。截至2019年1月,共举办演出120余场次,内容涉及器乐、声乐、舞蹈、花灯、滇剧、非遗专场演出等。年底,通过挑选再加工的优秀节目作为每年举办的“中国梦大地情文化惠民巡演”的节目组成部分送到玉溪的村村寨寨。通过惠民巡演经验的成功移植,社会文艺爱好者互相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从“每年有”变为“每周有”。文艺爱好者在演出的同时一起研究演出经验、艺术技巧。在惠及基层群众的同时,也让基层文艺队伍得到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总而言之,不断有创新、有亮点才是文化活动品牌的生命线。我们在打造文化品牌时,要以“弹钢琴”的方式合理规划和安排多个品牌项目的开展。不能一味贪多求大,既要有“主旋律”又要有“协奏曲”。
3 名受训医师利用机器人系统对 9例患者施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膀胱尿道吻合,均顺利完成吻合,平均吻合时间为(23.4±8.6)min。患者术后引流液肌酐水平未见明显升高,未见漏尿。术后第 7 天膀胱造影均未见造影剂外漏,术后第8 天顺利拔除导尿管。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提升油气产量计划获得阿联酋最高石油委员会(SPC)的批准。该计划未来5年将累计投入1323.3亿美元,2020年前将原油生产能力提升至400万桶/日,2030年提升至500万桶/日。阿联酋正在扩充原油产能,预计今年底达到350万桶/日。同时,ADNOC将继续提升LNG产能,目前天然气产量约为98亿立方英尺/日,随着Hail、Ghasha等海上天然气项目的投产,预计日产量额外增加15亿立方英尺。
标签: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品牌化论文; 文化馆论文; 意义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 宣传思想工作论文; 群众文化工作论文; 文艺工作论文; 玉溪市文化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