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葛洲坝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0
摘要:本篇文章结合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经典案例,向我们阐述关于如何进行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实践,做到良好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进一步提升、推动小城镇的特色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实践
引言:特色小镇的特色就是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产业资源形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殊人才,同时最基本的要求是生态和宜居。同时,“特色小镇应该有四个‘有’,两个‘住,即有特色、有底蕴、有创意、有故事,同时留的住,住的下”。
1.特色小镇的目的或意义
首先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新型城镇化要求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平台的有效举措,加快城镇化特别是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化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最后,是探索推动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方法。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基于多年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经验和实践案例,认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规划设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是根本原则。对于一些距离大中城市比较近的城郊地区,具备交通方便快捷、区域旅游要素多、民俗文化深厚、主题特色鲜明、地形地貌独特等条件的,在规划设计和后期建设运营上,应大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解决农村就业,提供回乡创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特色小城镇。
2.特色小镇规划要点阐述
2.1响应政策号召,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全面建设“田园综合体”。结合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调查摸底,依据国家和省上相关政策规定,探索盘活集农村体建设用地途径,制定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用地保障。
1)全面进行规划设置
加强规划衔接,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2)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
安排用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用地不低于省上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5%;3)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4)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从事旅游经营;
5)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合理控制设施农用地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规模,引导设施建设合理选址,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注意政策限制,争取不占用耕地面积
规划时应该结合实际,总结成功经验,对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按照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按需配套的原则,合理确定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布局,纠正个别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划出规划区范围(或作为生态用地保留),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用地需求“菜单”,落实到城市控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科学划分相关功能区块,确定用地类型,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2.3加强建筑多种功能安排,强调多维度的综合规划
传统规划类型很多、内容很多,而特色小镇规划是横向多规合一、纵向多个层面规划的结合,是多维度、高度融合的综合规划,本身是一个多规合一的规划。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规划,是综合社会和管理的规划。镇里本身也是各种规划的集合、整合。各部分综合规划内容需要在成果中明确表现出来。
2.4注重以特色为导向的规划
传统规划注重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特色小镇规划是在传统规划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乡土特色、产业特色等以特色为导向的规划。
乡土特色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特色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乡土特色的“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产业特色是小镇活力的重要体现,是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打造一个有活力的特色产业,就能够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能促进当地就业、繁荣市场。特色小镇的打造,应把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2.4加强高效而创新的管理
特色小镇管理机构要小,管理上要精简,要用复合的管理机制,避免大布置。要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加强去僵存新的机制设计。对于专门的人员、机构、管理方式,突出高效和创新。特色小镇的体制机制要高效,要变革,要注重建设管理机构及管理方式的设计,这也是特色小镇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特色小镇建设案例分析阐述
随着“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出现,全国各地都在为如何响应政策号召,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旨在以农民受益的“田园综合体”的构建与发展献力献策,寻找标杆样板。
蓝城农业”第一个实体农庄在百年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实现。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的中式宅院。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
为有效规避不占用耕地面积的政策限制,主体建筑分为了两层,主体建筑一层是一个高3.9米架空层,也是一个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农艺空间: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层水培、基质培、立柱栽培等,用于32㎡的垂直多层水培空间里,蔬菜的可种植面积就有160㎡之多,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管理下,产量也是传统手作的3—5倍。二楼则是一个建筑面积为143㎡青瓦白墙木柱的合院,不大的空间里却拥有3个房间,2个卫生间,1个大厅,还有一个厨房加工区,在功能设置上囊括了会议室、起居室和农具房和书吧的多种功能。
种植空间主要集中于内园,其中蔬菜和鲜花还有蓝莓杂种,以及专门的葱蒜韭菜区、竹笋区和蜜蜂养殖区,主要用以满足农场主的日常生活。外围则是将近11亩的大片果林、农田。种植区采用原生态的生产方式,科学有机精心套种,采用粘虫版和太阳能杀虫灯,用会发的气味物理防治病虫害和减少农药使用量等,所有的农产品,上市前经过农药残留检测,提供既不对土壤造成污染,又为城市人提供无公害的食品。
这个20亩的样板农庄,内外园一共种植了二三十种种蔬菜、十几种果树,需要3个“农业工人”,才能照管好这类规模的一个农庄。当这些一个个小的农庄汇聚成大规模“农业综合体”时,不仅激活农村经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而且实现农民从一种“身份”向“职业”的转换。
这不是去乡下租几亩土地,盖两间民宿,种几棵菜,养几头猪,也不只是去做一个项目,而是做一个“大体系”,彻底改变三农问题,这是一种“大农业观”,整产业链、全绿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
站在巨大的露台上,凭栏俯瞰,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从脚下的景观小院,蔬菜花园、迷宫和廊架,老树下的休憩区,到近处的玻璃暖房、生态泳池……
或许这样从小规模的农业劳作中,才能让人获取大地丰足的食物同时,又体会到了每个田间工作步骤的重要性、创造的喜悦与感动,以及在简单生活的同时,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的感悟。
4.总结
根据上述来看,要坚持科学综合规划,突出生态乡土特色,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明确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用地布局、风貌控制、政策措施和产业定位,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等,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以此打造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的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黄绮珊;王楠;张明军;刘志楠;浅谈历史经典型特色小镇的产业联动发展之路——以西湖区龙坞茶镇为例[J]河南中科建筑.2017(06-190)
[2]张杰;王艳林;刘娜;浅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实践经验[J]大连中科建筑.2017(06-190)
论文作者:陈丝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特色论文; 小镇论文; 建设用地论文; 农村论文; 产业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乡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