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城市防汛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李维宁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城市防汛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李维宁

德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国家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推进,防汛应急指挥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问题引起关注。各地各相关部门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大大提升了防汛监测预报预警和调度及决策指挥的支撑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防汛;应用

引言

我国从上到下体系化的防汛应急指挥数字化建设,大大提升了防汛监测预报预警和调度及决策指挥的支撑能力,取得了巨大成就。

1防汛数字化管理发挥的作用

1.1使领导准确掌握汛情数据

自动监测雨量站通过翻斗式雨量计测量雨量,保证了雨量的科学性、准确性,避免了人工统计雨量的误差,雷达液位计,准确监测积水数据,配合高清网络球机实时采集现场数据信息。预警系统,通过雨量报警器,可以在雨量、积水量达到预警值时,及时予以报警。短信平台建设,可以及时发布雨量信息,保证了雨情信息及时传递到领导手中,让领导胸中有数,便于及时决策。将雷达液位计、雨量计等设备整合,辅以周边地形环境数据及排洪能力数据,对一定区域进行排洪建模,可较好地指导该区域城市防汛的应急指挥调度。

1.2为领导科学调度防汛力量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数字化建设,可以及时掌握重点防汛区域降水情况,从而可以根据降水情况的多少合理制定防汛方案。

2目前城市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防汛责任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和县市的防汛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防洪抗灾预案粗放,应急措施不到位,工程出险不及时,只是流于形式。与此同时,部分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防洪抗旱意识薄弱,领导们存有侥幸麻痹的心理,缺乏预防突发性山洪的思想准备,预报预警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一些集水面积较小的山洪沟没有预警措施,在遭遇特大暴雨山洪时,应急反应处理能力弱,尚未事先安排安置区域,使灾情进一步加剧。

2.2发生事故虚假瞒报

有些地方没有及时向上级汇报险情状况,存在虚报、误报、迟报现象。特别是个别非水利部门和新闻媒体进行险情报导时,存在叙述不清、用词不当、灾情不准等问题,与事实相差甚远,不仅干扰了正常工作,还延误了抢险的最佳时机,这些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注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桥区安全管理不到位

地道桥、立交桥区的安全管理已成为目前城市防汛工作的重心。近年来,其他地区曾相继发生多起桥区积水致人死亡的事件,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地市之所以发生恶性事故,除存在当地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汛情来势过猛等客观因素外,还包括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健全的防汛联动管理制度,相关管理人员反应速度不及时,这些也是造成汛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市还未发生过类似事故,但要防患于未然,吸取经验教训,做好桥区安全管理工作。

3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城市防汛中的应用

在信息被充分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对人类社会各项操作流程的数字化模拟,数字化全面提高社会活动效率的效果充分显现,各行各业纷纷建立和应用自己的数字化流程模拟系统,并相应地称本行业或领域实现了数字化。防汛应急指挥系统的建成与应用,标志着城市防汛数字化建设(简称“数字防汛”)基本完成。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跨领域、跨行业的信息交流与流程操作互动协同创造了条件,数字化发展进入网络化层面。在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计算技术应用形成的“泛在网络”支持下,信息的交流集成使其本身的价值得到明确展现,“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共享资源和利用信息获得利益成为社会各项活动的创新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本质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优化人类社会各项操作流程,以便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创造资源利用的高效模式,“互联网+”行动即是这种流程优化过程的起点。各行各业的“互联网+”行动是实现流程优化的必要条件,“互联网+城市防汛”(简称“互联网+防汛”)亦是整个社会“互联网+”行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基本目标是通过网络充分共享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推进防汛指挥业务流程的优化。作为社会防灾减灾重要活动之一的城市防汛工作,是社会操作的重要成分。因此,城市防汛的数字化、智能化是防汛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4对城市防汛数字化未来发展的思考

网络信息技术将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为此,我国在2015年、2016年先后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及《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纲要》。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城市防汛数字化的规划建设,应及时跟踪并充分利用宽带移动、“互联网+”、高性能计算和云服务、大数据和3S技术及公共数据资源,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弥补信息获取及共享中存在的短板,扎实建设综合数据库,进一步提高各级城市防汛业务应用的深度、广度以及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是数字化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解决信息不够、不准、不及时的问题,包括:地道桥、立交桥区、低洼地段、防汛出水口等城市防汛各重点区域现场积水数据的自动采集;上述区域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时长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其他部门(气象、水利等)间数据共享渠道和共享设施建设,城市防汛主管部门系统内部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决策支持业务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包括:洪涝灾害遥感快速监测、评估、预警业务应用系统,基于灾情遥感监测评估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国报灾系统,防汛资源应急调度业务系统,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及应急管理系统,等等。在技术标准方面,应及时修订完善或者新编技术标准,以适应新形势下防汛抗旱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结语

总之,要充分认识到城市防汛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调动一切力量,切实落实各项防汛部署,把城市防汛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互通,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密切协作配合,数字化、智能化城市防汛系统的建设、运行和使用,能够极大提升城市防汛工作水平,极大提升市民出行安全系数,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修镜洋,孙飞飞.信息技术在宁波市智能防汛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7(1):124-127.

[2]彭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提升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撑系统[J].中国防汛抗旱,2016(3):16-17,30.

[3]王振.防汛抗旱减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数字化,2016,(13):62.

论文作者:李维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城市防汛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李维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