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中医医院 湖南 长沙宁乡县 410600
摘要:目的:对比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总结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选择PVP治疗55例纳入PVP组,选择PKP治疗57例纳入PKP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术后,PVP组与PKP组VAS评分、Cobb角低于治疗前,PVP组Cobb角高于PKP组,PVP组后凸畸形矫正率低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暴露时间(256±81)min低于PKP组(382±114)min,PVP组后遗症发生率61.82%(34/55)高于PKP组38.60%(2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有助于改善症状,PKP手术后遗症发生率更低,但术中放射暴露时间长。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微创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coporosis,OP)是老年人常见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世界七大疾病之一。胸腰椎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1]。老年人手术耐受差、麻醉风险较高,一旦卧床时间延长,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过去处理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常采用保守治疗,疗效较差,患者卧床与疼痛持续时间长,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近年来,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得到广泛推广,但不同患者疗效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次研究试以2011年1月~2015年1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手术利弊,总结手术要点。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80例,年龄55岁~82岁、平均(72.6±6.0)岁。损伤节段:T10段10例、T11段31例、T12段40例、L1段30例、L2段1例。麻醉风险等级:Ⅰ级58例、Ⅱ级54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无误漏诊;②男性≥60岁,女性≥55岁;③单椎体压缩骨折;④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④无手术禁忌症,如脊髓损伤、凝血机制障碍、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⑤新鲜骨折;⑥患者知情同意。据入院顺序,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意愿,选择PVP治疗55例纳入PVP组,选择PKP治疗57例纳入PKP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伤椎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PVP组
完善术前检查,择期手术。全麻,俯卧位,悬空腹部,影像学定位,标记定位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至关节突骨面周围,充分麻醉。在穿刺部位纵行切开约5mm切口,DSA设备透视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直至关节突骨面椎弓根投影处,左侧定位于椎弓根投影区9-11点,右侧定位于1-3点,若穿刺不理想,可重新穿刺。穿透骨面后,透射下观察调整入针位置,使穿刺针侧位透视平行于塌陷终板,然后穿刺至椎体。拔出针芯,通过工作套管置入实心椎体钻,正位透视钻尖部大约位于椎弓根与棘突连线中点,同法对侧穿刺及钻取骨道。以PMMA骨水泥粉末与固化液调和,在粘稠期之前注入到骨水泥注射器内,取出实心椎体钻,X线透视下,缓慢推注,观察其弥散情况与椎体压缩骨折高度恢复情况,分批注射,总量3-6ml,待骨水泥稍凝,间断转动注射器及工作套管,在硬化前拔出。切口碘伏消毒,卧床2h,常规护理,若无疼痛,可佩戴腰围下床适当活动。
1.2.1 PKP组
术前准备与PVP组同。碘过敏实验阴性。术中透视定位、穿刺方法与PVP同。将实心椎体钻钻至椎体前中1/3处,取出实心椎体钻,再以相同深度钻孔。将扩张球囊置入椎体骨道内,透视下,以带表加压器将造影剂缓慢注入球囊行压缩椎体扩张,透视下见椎体高度恢复良好(14-16个大气压),立即停止扩张,吸出造影剂,拔出球囊。同法对侧穿刺、钻取骨道及球囊扩张。最后同法注射骨水泥,X线监视下注射,观察弥散情况,每侧一般在3ml以内,待骨水泥稍凝固时,间断转动骨水泥注入器、工作套管,待发热硬化前拔出,消毒、包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后凸畸形角(Cobb角)水平、后凸畸形矫正率。术中放射暴露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例、后遗症发生例。
1.4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指标对比
术后,PVP组与PKP组VAS评分、Cobb角低于治疗前,PVP组Cobb角高于PKP组,PVP组后凸畸形矫正率低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PVP术相比,△P<0.05。
2.2 骨水泥渗漏、放射暴露、后遗症发生情况对比
PV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PKP组发生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放射暴露时间(256±81)min低于PKP组(382±11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遗留腰背痛4例、后凸畸形24例、活动受限6例,合计34例,发生率61.82%,PKP组术后遗留腰背痛3例、后凸畸形17例、活动受限2例,合计22例,发生率38.60%,PVP组后遗症发生率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微创手术相较于开放手术,可有效控制麻醉、手术、卧床时间,适用于年龄较大、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目前,常用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主要为PKP术、PVP术。PVP术操作简单,风险低,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多数患者可获满意疗效,症状改善率高,其主要通过注入骨水泥恢复伤椎稳定性,增强椎体机械强度,骨水泥对神经细胞还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减轻神经末梢对疼痛敏感性[2]。PKP在恢复伤椎形态学、力学稳定性上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椎管容积增加,Cobb角明显下降。两种微创手术均可快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体征,促患者及早下床,有助于早期康复训练开展,进而预防各种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显示PKP术在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方法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这可能与PKP手术更积极主动的扩张椎管,椎管高度恢复、Cobb角降低效果更理想有关。本次研究中,PKP组术后Cobb角低于PVP组、后凸畸形矫正率高于PVP组,也证实了这一点。有报道称,PKP术中骨水泥扩散方式以团块型扩散为主,骨水泥填充以大空腔填充为主,弥散不均匀,在损伤椎体内空间分布不均匀,可能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但从此次研究来看,未得出类似的结论,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与医师骨水泥填充技术水平较高有关[3-4]。骨水泥弥散方式对临床效果影响尚无明确定论,有报道称团块型弥散远期效果有一定的下降,个别团块型弥散可能出现不稳、移位情况,术后加强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认为,对于压缩椎体在1/3到2/3的骨折,可采用PKP手术,可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畸形[5]。对于体质较差、高龄患者,考虑到其对手术耐受较差,宜尽快完成手术,不过分追求椎体复位与畸形矫正效果,建议单侧穿刺PVP,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暴露。对于压缩超过2/3患者,不建议行PVP、PKP术治疗,注射骨水泥发生渗漏风险较高。为降低手术风险,适当延长放射时间、严密监视是非常必要的,但需充分考虑患者耐受。
综上所述:两种手术均有助于改善症状,PKP恢复伤椎损失高度效果更好,后遗症发生率更低,但术中放射暴露时间长。
参考文献:
[1]Svejme 0,Ahlborg HG,Nilsson JA,etc.Early menopause and risk of osteoporosis,fracture and mortality:a 34-yea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390 women[J].BJOG.2012,119(7):810-816.
[2]党育,付中国,张殿英,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9例随访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6):431-433.
[3]杨金华,张伟,王筱林,等.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55-57.
[4]张亮,高梁斌,李健,等.椎体成形术中椎体骨密度对骨水泥弥散体积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1):915-918.
[5]史丽娜,吴春根,李文彬等.椎体压缩性骨折MRI信号特点与PVP术后疗效相关性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32-36.
论文作者:许峰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椎体论文; 手术论文; 水泥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畸形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