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敏型城市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璞

水敏型城市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璞

身份证号码:44512219860925xxxx

摘要:本文从水敏型城市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应用WSUD的必要性,最后探讨我国应用WSUD的三元体系发展模式。

关键词:水敏型、城市、研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然而同时也经常会受到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近几年来愈演愈烈,在中国的某一些城市形成了既怕水又缺水的尴尬局面。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日益受到威胁的今天,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空间设计手段,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解决空间景观层面上的问题,更应该致力于改善安全问题和生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将融合了城市综合水管理与城市空间设计的水敏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即 WSUD)引入我国既必要又紧迫。本文就水敏型城市的研究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水敏型城市的相关概念

1.1水敏型城市产生源起

2009年来自澳大利亚水利部门的专家考察欧洲和新加坡之后提出了水敏性城市的概念。他们认为,水敏性城市内城市的开发建设应与城市的自然生态和谐相处,能够反映城市人们的需求,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敏性城市的城市社会水循环应与自然水循环过程协调发展,其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社区发展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水敏性城市应有以下特点:

第一,节约用水从个人开始,为每个人确定节水目标;

第二,提高城市的用水效率;

第三,鼓励采用示范项目和示范导则的形式推广WSUD实施;

第四,促进多团队的合作;

第五,基于宜居的理念提出全市的水敏性策略;

第六,提高对水能源的利用促进绿色能源开发。

1.2演变与发展

WSUD源于早期的暴雨径流技术,目前WSUD的设计内涵和范围已经逐步拓展。早期的 WSUD(源于西澳大利亚的佩斯)是作为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方法,来试图打破城市环境中大型基础设施间的独立,整合水管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循环、通过增加雨水下渗和利用城市景观来滞留雨水来减少暴雨径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种激进的想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直到90年代中期由于人们对暴雨影响城市水生态健康的问题关注日益增加,才逐渐被人们重视。目前,作为一种处理城市水问题的城市设计新思维WSUD 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各个国家所接受,已经从早期的暴雨径流量控制上升到能够综合解决暴雨的循环利用、污水处理以及暴雨径流控制问题。并且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框架,使城市规划和城市水循环管理有机结合并达到最优化。

1.3水敏型城市的定义

WSUD涉及范围包括城市水环境的综合保护和水文系统的可持续管理。综合国外对WSUD的概念研究主要将WSUD的概念分成两个角度来论述。

(1)官方的定义。国际水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定义WSUD是城市设计与城市水循环的管理、保护和保存的结合,从而确保了城市水循环管理能够尊重自然水循环和生态过程。澳大利亚水资源委员会提出:“WSUD是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将城市开发建设与城市的水循环相结合的一种城市规划新途径。

(2)学者定义。对于WSUD的概念国外学者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大体上是分为宏观的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个概念。国内对于WSUD的概念大部分人还处于翻译、介绍阶段,只有一小部分学者从景观的角度提出了WSUD的概念。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从宏观的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相关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我国应用 WSUD 的必要性

2.1我国水问题日益严重

水作为城市中的宝贵资源,在城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城市不透水路面增加,城市中的水流的地表漫流长度减少,蒸发量减少,增加了暴雨之后的地表径流的径流量和城市中水的排放难度以及水污染的可能性,同时也改变了集水区的径流特点。最终,这些负面的因素将会影响地下水的补给、水资源供应以及影响城市环境造成城市水灾害。我国城市的主要水灾害包括干旱缺水、暴雨频发、径流污染三个方面。

2.2WSUD的优越性

源头处理的雨水径流措施及可持续的排放方式固然重要,但是要解决根本问题就要求我们以整合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仅要解决城市暴雨径流量控制和污染控制,更要从整体水循环的角度来解决我国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等问题。在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基础上,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澳大利亚的WSUD为我国的雨水管理和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新视野,为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新思路,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和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但如何在我国将WSUD理念应用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并达到与水生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优化城市水系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来说还亟待探索。

2.3我国城市设计的水敏性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开发建设对城市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表现在城市水环境方面如城市中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破坏、水体污染以及城市水特色消失等。城市空间布局的设计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设计师自身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容易造成千篇一律,或形式单一的城市空间布局。方格网式的城市开发在我国城市中屡见不鲜,这不仅造成了城市特色的消失而且由于设计脱离自然还造成了城市中水灾害频发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使城市设计更加科学,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功能,城市设计师的思想应做如下转换:设计思想应从排放转变到水资源的利用,传统的以排放为主的城市规划思想已经不能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水问题。城市设计师需要适应日益变化的城市水问题,需要转变规划设计思路,通过设计的手段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降低城市水问题给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 我国应用WSUD的三元体系发展模式

从城市规划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结合的角度出发,结合水安全雨洪控制、水生态雨洪修复、水景观雨洪利用的WSUD三元体系有利于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3.1水安全雨洪控制

根据水文学原理,将降雨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收集和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的过程即是雨水综合利用的过程。通过雨水的综合利用,水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可以被人们再次利用达到可持续的目的。根据雨水综合利用的原理,根据雨水的不同利用形式,可将雨水的综合利用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从时间上划分,将雨水综合利用划分为即时利用、延时利用、和综合利用三种利用方式。另外一种是按空间来划分,可将雨水的综合水资源利用分为就地、异地以及综合的利用过程。

3.2水生态雨洪修复

水生态雨洪修复,主要是指减少雨水污染、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域生态缓冲区以及调节微气候四个方面内容。生命起源于水、水是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水生态环境的好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城市规划设计阶段提高对水生态修复的认识,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基本手段之一,有利于为城市创造出可持续的、健康的空间环境。根据水文学的基本理论,保持正常的水循环、利用雨洪调蓄技术以及水系修复等方法是减少暴雨径流的主要手段。

3.3水景观雨洪利用

水景观雨洪利用设计主要包括水景观特色塑造、水景观舒适性塑造、景观场所营造三个方面。WSUD理念认为水景观不仅应具有景观舒适性、场所营造等功能同时也应承载雨水综合利用的功能。根据雨水的综合利用理论,延时利用和异地利用是雨水利用的主要手段。通过雨水调蓄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收集利用雨水,同时将雨水调蓄技术和景观设计相结合,能够发挥雨洪调蓄措施的多功能作用。

4 展望

通过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单独的水处理技术并不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水问题,而将其认为是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城市空间设计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性的城市水管理方式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最优手段。希望通过本文对于水敏型城市的的初步探讨,为实际的城市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论文作者:李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水敏型城市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