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联网能够实现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是实现信息化的有效条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基于物联网的电网信息化建设逐渐向电网技术改革大方向发展,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电力企业建立智能电网系统,基于智能电网系统进行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业务,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社会不断进步,优化、创新成为各行各业持续发展的条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用电需求随之升高。电网作为各地区电力系统的支撑,其挑战不断增多。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数据处理、信息捕捉、自动化运行等效率,促进电网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电网;信息化
引言:近年来,智能电网的提出使得电网从单一的供应模式转变为开放式供应模式成为可能。开放式供应模式下,用户可以采用光伏等其他绿色分布式电源进行电力供应,这一模式具有动态特征,因此,需要使用智能电网进行有效的调控和测量。目前,电网信息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如:异构性、多信息源、信息孤岛等。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系统建立,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扩展电网覆盖范围、进行信息数据收集处理,以此实现智能化全方位识别、定位、跟踪等功能。因此,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智能电网、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述
智能电网是电网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在于促使电力系统中设备检测智能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因此,需要利用物联网来保证智能电网的建设实施。智能电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技术进行支撑。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大倾向。智能电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较强的防御功能、促进管理技术发展、信息汇总与分析、促进用户与供应机构积极互动。
电力物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电网体系。通过学者的多年研究,对电力物联网进行了概念规范,即其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对电网基础设施、电网环境、电网管理、技术、开发等人员实现识别、感知、关联和远程控制等功能的网络系统。一是其网络结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对电网机械状态、环境状态以及有关的电量数据信息进行捕捉采集,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传输及信息反馈。应用层主要指物联网当中的一些基础设施和中间件以及其他的各种应用等,主要的功能在于促使智能电网中的相关应用能够依托互联网而得到充分使用。二是其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以Web为中心的可互操作性通讯、虚拟能量存储、智能电表。电网系统信息量巨大,利用传统的运算已经无法满足其庞大的数量处理、数据分析难题,引进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数据计算难题。通讯、储存是智能电网有效运行的重要要求。智能电网中建立以Web为中心的可互操作性通讯技术,在利用通讯技术及时协调能源分布,建立良好的能源储存模式。智能电表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硬件设施,也是一种电网智能化的体现。智能电表的出现,给用户普及了智能电网相关知识,促进了用户、供应商的双向沟通。
2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
2.1 实现电力监测与检修一体化
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与更换是保证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监测是进行电力设备检修的基础。随着物联网逐渐引进电网系统中,可以有效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电力设备运行参数的收集、分析,完成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老化程度的监测。电力设备的监测过程中,应该对信息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考虑,根据电力设备上下线信息、资产信息,分析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并及时判断出设备发生异常的部位、问题的原因,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解决问题,维持电网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物联网技术引进智能电网系统,可以有效的实现电力监测与检修一体化,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电网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物联网信息监测、信息反馈功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高效监测,及时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检修,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2.2 实现外部信息的监视与预警
电网系统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各地区用电。电网管理者想要保障各地区用电稳定,不仅需要对电网系统内部设备进行监测与检修,还需要对外部环境信息进行监视与预警,为外部电网设备能够有效运行奠定基础。外部环境的有效监视,主要体现在对气象信息、外部设备信息进行获取与分析。电力物联网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气象部门的宏观性气象数据,对电力设备外部信息进行有效监测,如温度、湿度、风向、雨量、气压等。将监控到的数据通过分析系统与易出现事故的气象进行对比分析,当发现数据切合度较高时,及时通过通讯技术发出预警,通知相关人员作好应对准备。另外,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人工智能、数学模型等对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趋势进行预测,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实现外部信息的监视与预警,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另一条件。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物联网的便利性、信息性、时效性等快速掌握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期达到风险监视与预警的作用。
2.3 实现基于射频识别及移动终端的信息管理
射频识别技术的引进能够对智能电网系统实现资产的管理与监测。首先,需要将相关资产数据信息向相应的电子标签中录入,并且保证其资产与标签对应。其次,在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会形成相应的射频通讯链接,以此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采集。最后,无线通讯网络可以将数据信息传输到数据平台中心,以实现监测平台与移动终端的信息交换。电力物联网背景下利用无线射识别进行信息采集,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一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在检修资产的同时可以同步实现资产管理,促使资产调配效率得以提高。二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跟踪与监控资产的相关信息,可以减少人为干预的现象存在。三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资产信息,为电网管理者进行相关投资决策提供实时信息,提高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另外,在资产应用率提高方面射频识别技术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2.4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智能电网系统中引进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电力信息采集、能源管理、分布式电源等,并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一是电力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是智能电网系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信息反馈的基础,其为智能电网系统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电力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互动沟通,提高服务效益,促使用户得到全面的服务。三是用户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有效激发用户提出问题、反馈服务的积极性,同时促进电网平台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变革,以期达到服务效益最大化。
3 总结语
我国电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异构性、多信息源、信息孤岛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大方向,其能有效解决我国传统电网存在的问题。智能电网以自身特性需求为基础,引进物联网技术,促进电力物联网体系的形成。电力物联网的形成,不仅实现了电力监测与检修一体化、外部信息的有效监视与预警,还建立了基于射频识别及移动终端的信息管理,实现信息资源有效传输与共享。
参考文献:
[1]胡雯,孙云莲,杨成月,张翔.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3(4):51-54.
[2]李烽,岑新,陆中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1):117.
论文作者:祝莹,周海鹏,杜成斌,余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射频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