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综合科,528200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1例脑梗塞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临床效果及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得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AM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恢复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水平。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塞;偏瘫;失语;肢体恢复
由脑梗塞并发症导致的脑梗塞偏瘫,在脑梗塞早期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况[1]。循证护理是一种结合先进的文献资料、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的新型护理措施,可充分有效地利用科学依据进行临床护理实践,保障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2]。本研究探讨了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从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1例脑梗塞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51±6.51)岁,平均病程(7.81±1.21)d,左右侧肢体麻木分别为24例、12例;观察组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52±5.11)岁,平均病程(8.63±0.84)d,左右侧肢体麻木分别为26例、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CCCD学术会议标准确诊为脑梗塞偏瘫症,并结合CT和MRI检验结果证实;②患者病情平稳,无异常生命体征;③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学委员会审议;④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肺、肾、肝等脏器疾病;②患有阿兹海默症、脑出血及脑萎缩等疾病;③患有精神疾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循证护理,包括:(1)制定循证护理方案:①问题查询:查阅脑梗塞疾病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资料总结护理问题;②询证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网络资料、护理病历等,对脑梗塞疾病相关护理问题进行证据的查询,从而获得对脑梗塞的更多相关知识;③制定护理措施:根据前二步的工作成果,对脑梗塞的护理问题得出结论,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2)疾病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在适宜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3)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吞咽食物训练,对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吞咽食物训练、肢体康复训练等,早期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身心承受能力进行合理设计。(4)饮食护理: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戒烟限酒。(5)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给予坚定的精神支持[1]。(6)皮肤护理:定时翻身,同时观察皮肤情况;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床上擦洗1次/d,及时更换污染衣被,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1.4疗效评价标准 (1)护理临床效果: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脑血管疾病恢复标准:治愈:患者无病残或功能缺损症状;显效:患者病残1~3级,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显著;有效:病残>3级,功能缺损恢复至患病前的50%~70%;无效:功能缺损无恢复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护理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护理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量表总分100分,得分<50分: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5分:无运动功能障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语言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FAM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AM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根据疾病相关文献资料及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完善的护理方案,准确、明确地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护理依据,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合理应用[3]。
在本研究中,对循证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制定循证护理方案、疾病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这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有全面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及科学求证的精神,这促进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4]。循证护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一般护理干预组,且护理干预后,循证护理干预组FAM值高于一般护理干预组,表明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脑梗塞疾病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循证护理综合患者临床诊断、疾病相关理论知识、护理临床经验及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不仅可结合患者病情转归调整护理措施,而且在处理应急情况、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方面更显优势。本研究中,循证护理组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保证了患者吸收充分合理的营养,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在早期康复训练中,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改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了肌力锻炼,显著提高了患者肢体恢复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恢复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海丽,安学芳,吴海燕,王琴. 循证护理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6):1118-1121.
[2]尤东敏.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24(5):130-131.
[3]吴淑苗.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8-20.
[4]左少敏.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健康周刊 ,2016,21(1):28-29.
论文作者:谢晨颐,袁媛,张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脑梗塞论文; 病情论文; 疾病论文; 情况论文; 高于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