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运行管理能力的高低和影响着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配电网运行管理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不仅能够确保配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而且还能够提升日常用电的质量和安全。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固有的配电网运行管理系统已经跟不上现代电网运行的要求了,但是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将会给配电网运行管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所以,认真分析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当中的表现和原则,改进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术和优化电网运行管理制度体系,是提升用电质量和确保人们用电需求的前提。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现实意义,同时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策略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配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提升。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现实意义;优化策略
1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对于用电需求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而对于电量需求却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用电需求旺季与淡季之分。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增加了空调与制冷设备的使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供电线路的超负荷运行,从而导致了部分供电线路损坏,甚至出现烧毁的现象,进而造成了区域大面积停电。而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有效的调整了电路超负荷的现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出现故障的线路进行准确定位,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与维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而提升了电力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2 增加了配电系统的经济效益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能够适当的调整各地区的用电量,从而满足各个地区的用电需求。不但极大的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的缓解了浪费的现象。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当中,人工检查是传统配电系统管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改善了传统电力系统运行存在的弊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降低了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实现了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
1.3 促进配电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
传统的供电线路安排过程中,供电企业根据各个地区的需要,合理布置其供电线路。但是,各个区域在对用电需求的估算过程,经常会出现计算结果不准确,存在很大的误差。而当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系统后期的运行状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能够根据用电需求,对其作出自动调节。因此,电力企业要想改善当前这种现状,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发生,加强对电网系统作出及时调控,提升供电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避免出现供电不足,或者出现用电浪费等现象。
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分析
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远程的实时监控,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减少对人员的使用,并将监测到的运行问题反馈给工作人员做到对设备的及时维修。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监控电能的质量和对电力进行多样化控制,并且按照操作人员下达的指令进行运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拓展性很强,能够按照技术人员改造的要求自行拓展,另外,配网自动化系统还具有人机交互,使用便捷的功能。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首先说的就是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部分是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大屏幕显示器、工作站、打印设备等组成,通过电力系统的专用广域网连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工程可以根据有关设施进行采集数据,对电网等进行有关的分析,电力系统还可以估计相应的电荷值,对电网进行有关的控制,并且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3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优化策略
3.1 提升电网供电安全性能
电力企业要想实现智能电网的自动化建设目标,则需要营造良好的供电环境,提升电网供电的整体安全性能,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在智能电网自动化的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根据电网运行的现状,根据自动化系统建设标准,加强对现有供电环境的合理优化,选择科学的供电方式。双电源环网作为当前作为典型的供电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电网供电的整体安全性。而在应用双电源环网方式进行供电时,建立以相邻电路为单位进行连接操作,通过发挥双电源环网的优势,以此来促进供电安全性能的全面提升。此外,电力企业要加强对供电系统安全管理,做好相关方面的安全防护控制工作。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电网配电系统运行检查,及时排除配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网配电系统运行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
3.2 优化电网配电系统网络结构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当中,线路损坏是其最为常见的事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电力企业要想实现电网配电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则需要合理优化配电系统内部结构。其一,相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完善的配电信息远程操作数据中心,不但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实现智能电网的安全供电目标。其二,建立负荷管控操作平台。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供电需要,为了实现电力企业与用户的联系,电力企业需要建立负荷管控操作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立,不但可以满足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为电力用户的实际需要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3.3 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过程中,根据自动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建设标准,努力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目标,只有实现上述的建设目标,才能够充推动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步伐。其一,电力企业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借助信息技术完善信息自动化管理,并加强对配电信息管理与处理流程的管理。与此同时,加强对配电电压与供电电压的综合调配,营造良好的电力企业供电环境,提高其供电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其二,加强完善电力系统检修制度,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自动化配电系统进行定期检修。及时检查配电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加强对配电系统检查工作管理。其三,建立远程监控数据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立,有助于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运行监控管理。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其进行实施监控,做好相关监测记录,并针对监测的结果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以此来提升电力供电环境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现状而言,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是电网建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但符合了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而且对于电力企业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要给予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足够的重视,优化电网配电系统网络结构,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加强对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提升电网供电安全性能,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善于总结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经验,并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记录工作,使其为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明, 凌万水, 吴栋萁.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运维指标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7(24):98-104.
[1]傅铭, 周青, 徐友刚. 大检修体系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运维管理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23):134-135.
[1]张华正, 张永庆.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自动化终端智能运维管理系统[J]. 电气应用, 2018, 37(9): 58-62.
论文作者:纪陈祥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电网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加强对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