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行为分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_过程能力论文

农村民间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行为分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_过程能力论文

农村民间自由借贷过程中的交换行为分析——基于浙江温州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中论文,浙江温州论文,民间论文,农村论文,自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活跃的民间借贷活动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所谓民间自由借贷,是指发生于彼此熟悉的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自由借贷和民间金融组织。虽然其借贷是基于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熟人关系而发生的,但这种借贷行为并不是纯感性的,而是一种带有明显的理性行为。因为在整个借贷过程中,发生了多种资源的交换,有物质性的资源也有非物质性的资源,借贷主体的理性就体现在对资源的控制上。笔者结合对温州农村民间借贷的个案访谈与问卷调查,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分析温州地区民间自由借贷活动,对在自由借贷过程中,从借贷动机的产生到借贷的实现以及出现借贷纠纷,交换意识如何产生,双方的资源如何得以交换,以及为什么会出现交换失衡等各种交换行为作出分析。

一、借贷动机——交换意识的产生

社会交换论的理论前提是理性主义假设,即认为人们在行动中都是理性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渴望获取是人的本能心理。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一定的资源,如果一个人被他人所拥有的资源所吸引,他便会渴望得到该资源。这个理论前提在民间自由借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贷方和借方各自拥有着不同的资源,比如贷方拥有大量闲置资金,借方拥有信用,于是人们的借贷动机产生,其中包含两个层面的交换需要:首先是物质层面的交换需要。在温州做个案访谈时,一位村民告诉笔者,“借钱是非常普遍的,人们有时手头很宽,有一笔闲置资金,反正放着也是放着,如果能借给别人拿点利息,要用时再拿回来,那就能将这笔钱充分利用起来了。当然也有钱紧缺的时候,一般会向亲戚朋友借点过来。”村民的话说明了贷方有获取利息的需要,而借方则有拿到一笔资金的需要。然而,并不是所有借钱给他人的人即贷方都是为了拿利息。调查还发现,这里的自由借贷具有较强的互助性,在对“如何看待借钱给别人”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是帮助别人,是善举”的人最多,占了41.4%。当借钱给关系很密切的熟人时一般不收利息或者只收很低的利息,他们借钱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于帮助他们,特别是信仰基督教的人们之间的借贷,互助性更强(注:温州信仰基督教的教民很多),这反映了在民间自由借贷中非物质层面的交换需要。贷方的助人行为,更深层次地是在乡亲们中获得好名声,基督教教友们则因自己履行了神的旨意而期望得到神的喜悦。此外,作为贷方,有能力借钱给他人,无论是为了拿利息还是为了帮助他人,都是一种经济能力或者说财富的体现。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中把经济列为社会分层的标准之一,财富可以区别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民间自由借贷中所体现出来的贷方的经济能力,无疑可以显示出他(她)相对优越的社会地位。因此,名誉、地位以及基督教信徒对上帝的服从都是非物质层面的交换需要。借方在该层面的需要则体现在个人能力上。现实中,有人能借到钱而有人则借不到,因为贷方决定是否借钱时会考虑借方借钱的用途、偿还能力、信用、利息等因素。表1是根据温州农民在问卷中对问题“在您决定借钱给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的回答情况的统计,表格显示,选择对方的信用、关系好坏和偿还能力的农民最多,分别有64.3%、58.4%和53.9%。可见,信用、双方关系和偿还能力在借贷中的重要性。若借方成功借到钱,说明贷方认同了他的信用、偿还能力以及双方的关系,这就是间接地体现了借方的能力。

表1 贷方考虑的因素n(%)

贷方决定借钱给他人时主主要考虑的因素

对方的 关系偿还 借钱 金额 别人 他人 利润

信用

能力 的用途 大小 的需要评价

是 99(64.3)

90(58.4)83(53.9) 72(46.8) 70(45.5)

20(13)

17(11)

15(9.7)

否 55(35.7)

64(41.6)71(46.1) 82(53.2) 84(54.5) 134(87) 137(89) 139(90.3)

总数:154(100)

从交换论的视角看,借贷活动是借方和贷方交换资源的过程。霍曼斯认为相同的刺激能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借方和贷方各自拥有的资源,使得双方都相信,通过交换,他们都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一方面,双方在以往的借贷行为中成功获得自己所需资源,满足了自己的交换需要,所以当出现类似的借贷情况时,他(她)很有可能发出同样的行为,期望再次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温州民间自由借贷的普遍性,大部分人都参与到借贷活动中,他人在借贷活动中得到的好处,鼓励了当事人在遇到类似的情景时也选择同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的需求促进了交换意识的产生,接下来便是选择借贷对象,这是一个非物质资源交换的过程。

二、借贷对象的选择——非物质性资源的交换

1.经济地位

交换的实质是资源的转移。借贷活动作为一项交换活动,其最基本的用于转移的资源就是钱,所以财富是借贷主体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表2显示了借方在选择向谁借钱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57.7%的人选择了考虑对方的实力。

表2 借方考虑的因素n(%)

借方选择向谁借钱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关系好坏 对方实力金额紧急程度利息 私密性 其他

是 108(69.2) 90(57.7) 70(44.9) 59(37.8) 46(29.5)13(8.3)9(5.8)

48(30.8) 66(42.3) 86(55.1) 97(62.2) 110(70.5) 143(91.7) 147(94.2)

总数:156(100)

借方决定向谁借钱时,他(她)必须考虑这个人的经济状况如何,有经济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帮助自己解决经济困难。作为贷方,他(她)也不希望自己借出去的钱付诸东流,所以要考虑对方的偿还能力。因而,经济地位作为一种社会有价物是选择借贷对象时的一个关键因素。

2.社会声望

声望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获得的尊敬与认同。自由借贷是基于熟人关系之间的信用行为,社会赞同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个被公认为不讲信用的人,很难参与到自由借贷活动中,人们也倾向于向有好的社会评价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温州地区的自由借贷有两种形式:一是只有贷方与借方的直接性借贷;另一种是通过中介人而实现的借贷,既有借方找中介人寻找贷方的,也有贷方委托中介人帮忙把钱借出去的。声望在第二种形式的借贷中发挥的作用尤其鲜明。这位中介人,一定要有良好的社会声望——讲信用,他(她)不仅起媒介作用,而且还担任着担保人和调解人的角色,确保借贷顺利地进行。

3.情谊

温州历来有重亲情友情的民风,这是该地区借贷行为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观察表1和表2都可以发现,双方关系的好坏是借贷双方都非常看重的,是选择借贷对象时的重要因素。需要借钱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亲戚朋友。不仅亲情、友情给参与借贷的人施加压力,双方因碍于情面而不得不在经济上友好互助,同时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借贷活动也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交流,稳固其情谊。

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当行动者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之间就产生了相互吸引。借贷双方之间的双向选择源于各自对对方所拥有的资源的相互吸引,通过经济地位、社会声望、情谊等非物质性资源的交换,最后确定借贷对象。

三、借贷方式——物质性资源的交换

据访谈资料来看,温州民间自由借贷的资金数额往往都在1万元以上,具体数额视资金用途、亲疏关系、紧急程度等因素而定。用于生产投资、买房的,就需要比较大额的资金,而用于办红白喜事、变账的资金数额则相对小些。关系比较亲密的亲朋好友之间更容易借到数额较大、比较紧急的资金。同时资金的紧急程度也影响了借贷数额。总的来说,借贷主体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最后的数额。然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都透露出了一个现象:希望借贷金额与实际借贷金额之间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在金额较大时。假设甲有能力给乙所需要的金额,如果乙向甲借1万元,甲很有可能会借给乙1万元,但若乙要借20万元,那么甲可能只借给乙10万元或者15万元。经调查发现这与借贷的私密性有关,村民们不希望完全公开自己的私人财产。利息是借贷时双方需要确定的,现今温州民间借贷月息一般在8‰与15‰之间。除了月息往往受银行利率影响而有所变动外,借贷双方还会考虑数额、期限、亲疏关系等来调整利息。如上文提到的,贷方有不同的借贷动机,以营利为目的的,那么利息就相对高些,若为了助人,则低息或者无息。在具体操作中,大部分人在开始借钱时先说好一个利息率,但在还钱时或者算利息时,有时会按比原先说好的利息率低的利率来计算。一村民对这种做法作了解释:“都不算利息或者利息太低,别人可能以为你钱很多或者资金一点都不紧张,因而不还你的钱,即使他手头有了钱,也先还别人的钱而不还你的。事先定个利息,别人还钱和利息会积极点。宁愿先还了再借也不要借了一直不还。”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钱要有个期限才好。一般有两个期限,还钱的期限和付利息的期限。有的借贷事先说好了借贷期限,如两年,再按这期限确定多久付一次利息,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付一次,也有些不另外规定付息期限,而在还钱时一起清算,特别是只借用很短时间的情况下,如几个月。另一种,也是在温州民间比较普遍采用的期限方式是,没明确还钱期限,但事先约好一旦贷方需要用钱时,借方要尽快还钱。贷方会提前十天或一个月告诉借方自己将要调回那笔钱,好让借方有所准备。在这借钱期间,借方要按一定期限付给贷方利息。

四、借贷纠纷——交换失衡

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报酬或者受到了没有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例如,贷方没有拿到预期的利息,他可能对借方产生不满情绪,以至双方发生纠纷。这种纠纷是在交换过程中,一方没有或者双方都没有提供另一方所需要的资源而造成的失衡。借贷纠纷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未借到钱而发生的纠纷,原因包括贷方不肯借,贷方肯借但双方在借贷金额、期限、利息、手续等方面的意见不一致等;另一种是借到钱后而发生的纠纷,可能的原因有借贷手续上的不一致,借方要求延期而贷方不同意,借方没有按期还钱或还利息等。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一方没有或者双方在交换中都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资源,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委婉地表现为一般口角,激烈地则表现出动武斗殴,以致关系破裂。由于亲情、友情的压力,所以双方在出现不和时大多不会表现太激烈。一村民告诉我们,他们有一种拒绝借钱的方式,“告诉对方自己暂时没有多余的钱,所以少拿点钱,大概几千,先让他(借方)拿过去用,也不算利息,还不还就由那个人自己定,这样可以避免冲突。”若真的双方闹得不可开交,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们出面帮忙调解,若是有中介人介绍的,那么中介人要承担起一定责任。比如,当初贷方是看在中介人诚实可靠的份上借钱给借方的,现在资金到期了贷方要求拿回资金而借方不还,此时中介人就要开始担任调解人与担保人的责任了。一边催借方筹款还钱,一边说服贷方尽量宽松时间好让对方准备。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那么中介人就要自己弥补贷方的损失。借贷纠纷的出现是由交换失衡造成的,因此纠纷的解决就是要重新平衡双方的资源,满足了双方的交换需求,纠纷也就不存在了。

通过对温州民间自由借贷过程的分析可见,交换行为贯穿于整个借贷过程。因此,自由借贷行为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行为。民间自由借贷的顺利进行需要借贷主体合理地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度,这也是需要借贷主体进行理性思考的。

标签:;  ;  ;  ;  

农村民间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行为分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_过程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