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在我国粮食统计调查中的应用_统计调查论文

抽样调查在我国粮食统计调查中的应用_统计调查论文

抽样调查在我国粮食统计调查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抽样调查论文,在我国论文,粮食论文,调查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情的好坏不仅影响到12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影响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十分重视我国的粮食形势和粮食统计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直接领导下,我国建立起了较全面的粮食产、购、销、存统计报告制度,并将先进的调查统计方法不断引入粮食统计调查之中,其中,抽样调查方法的引入是最具实用意义的。

一、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历史回顾

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支集中统一的抽样调查队——全国农产量调查队成立。同年,国家统计局颁发了《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案》(草案),由1964年按统一规定的方案对各省(区)的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主要农作物的产量进行抽样调查,并推算全国各省(区)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数字。“文革”中这一工作被迫中断。1981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和城市两支抽样调查队, 农村调查队主要从事农产量调查、农民家计调查和农村经济调查;城市调查队主要从事职工家计调查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调查。1982年,我国恢复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国家统计局、农牧渔业部联合制定了《全国农产量抽样调查试行方案》,与1963年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相比,该方案在调查方法上有重大改进:(1)由原来的省抽县,县抽大队, 大队抽地块和地块抽样本的四阶段抽样改为省抽县,县抽公社,公社抽生产队,生产队抽地块和地块抽样本点的五阶段抽样;(2)相应调整了各阶段的样本容量;(3)改进了抽样框设计。省、县、 公社这几个阶段改原来的以总体各单位的预计平均单产进行排队,并以相应的播种面积作为辅助资料编制抽样框为以近3年平均亩产水平由低到高排队,利用相应的3年平均播种面积作为辅助资料设计抽样框。在生产队以下保持1963年原方案的方法;(4)调查样本单位采用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方法。

为同时满足农产量调查、农民家计调查和农村经济调查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由1984年7 月制定了《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抽选方案(试行)》,对抽样调查方案作了重大变化,新方案规定:农产量、农村住户及其他农经调查的调查县三套网点合并为一套,实行以亩产水平为排队标志,以播种面积为辅助资料,或以人均收入水平为排队标志,参加分配人数为辅助变量计算抽样组距。在抽取样本方面,改过去的半距等距抽样为对称等距抽样。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目前采用的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按亩产标志排队困难较大。目前,我国农产量调查中县抽乡,乡抽村是以近3年粮食平均亩产标志排队来构造抽样框的, 而村抽地块时用当年预计亩产标志排队来构造抽样框。但由于农村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农业生产单位以一家一户为一个基本单位且每户种植粮食的地块较分散,要进行逐丘逐块的田间估产,取得预计单产资料困难大且很不准确。由于抽样框构造较困难,就使得这种在理论上认为比较科学的抽样方法的准确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目前的抽样调查资料由于采用逐级汇总的汇总方式,因此,调查结果的人为干扰大,准确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粮食产量有时被用来作为衡量当地政府政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虚报粮食统计数据的现象时常发生。

(三)抽样调查点样本存旧也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由于农村抽样调查队人员编制一旦确定,就很难变更,加上经费等问题,目前有些县级抽样调查点已十多年未能更换,使样本代表性受到很大影响。

除此以外,还有两个问题在目前的农产量抽样调查中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村以下抽地块还是抽农户的问题,目前仍沿袭以前的抽地块方法,工作量较大,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各农户所承包的耕地一般是优劣搭配,自然村内各农户的土地质量差异不太大,因此,我们认为村以下完全可以采取抽户的办法达到抽样的目的;二是如何确定实际播种面积的问题,由于许多地方采用习惯亩的计量方式,就使得实际播种面积难以确定,因为习惯亩和标准亩并非一回事,这样,在根据抽样结果(譬如平均亩产)推算总产量时就会使误差加大,使抽样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由此可见,目前农村抽样调查队实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正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在利用粮食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实际问题时信心不足,并出现了多套粮食产量数据并存的局面。目前我国有几套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有来自统计局系统的,农林系统的和粮食系统的,而其中仅统计局系统有的省份又有来自不同途径的4 套粮食产量数据:一是从村级向上逐级上报的;二是以县、乡为单位全面调查,县以上通过抽样调查获得的;三是通过各重点县的每季主要品种的抽样调查获得的;四是通过农村抽样调查队采用前面介绍过的抽样方法获得的。对来自不同部门、不同途径的粮食产量资料准确性的评价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然较一致的看法是,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介于农林部门和粮食部门之间,被认为是较接近实际的,其中又以农村抽样调查队的数据为可靠性最大。人们之所以认为农村抽样调查队的数据是多套数据中最为可信的,原因在于抽样调查方法本身具有的科学性,问题在于这种科学的方法是否一定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从上述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可略见一斑。因此,从实际出发去探索新的抽样调查的方式方法就成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二、抽样调查在农户粮情调查中的应用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农村居民户的粮油生产、销售、储存、消费的基本情况,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国家粮食储备局从1994年开始对全国农户进行粮情抽样调查。

(一)调查的总体思路

粮食部门一直保留着通过报表的逐级上报获得粮食产量及其他粮情统计数据的制度,这种逐级汇总逐级上报的制度由于工作量大且受人为干扰的影响大,其数据成本和准确性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因此,我们的方法必须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使调查更经济,结果更准确。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抽样调查和超级汇总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从目前粮食部门的实际出发,采用尽可能简便的抽样方式方法,既便于人们对抽样调查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利用粮食部门现有的统计人员来进行这项工作,又便于消除统计人员对抽样调查的神秘感,促进抽样调查方法应用的发展。鉴于这些考虑,我们认为,在进行农村粮情抽样调查时,必须抓住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以农户为基本调查单位。农户既是农村的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从农户着手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农村粮食的生产、分配、消费、流通、储备等粮情;

第二,农户抽样比例参照国家统计局农户家计调查抽样比例0.03%而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取三阶段抽样,即省抽县,县抽村,村抽户,以减少抽样环节;

第三,县以上采用有关标志排队,县以下全部采用无关标志排队,按比例等距抽样方式。无关标志可以是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顺序,抽户时可以户主的姓氏笔划,以充分体现抽样的随机性,同时按比例等距抽样可以简化总体资料的推算;

第四,不断对样本户的代表性进行跟踪,每年重新确定样本户;

第五,充分利用粮食部门现有统计人员及粮管员对粮食生产过程熟悉以及与农户有较好关系的优势,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完成农户粮情资料的搜集登记工作。

(二)样本农户的抽取

在确定了0.03%的抽样比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如下三阶段按比例等距抽样方式抽取样本农户:

第一阶段:省抽县

第一步:将省内各县按近三年人均粮食产量排队;

第二步:按等距(机械)抽样方式抽取二分之一县作为被调查县;

第三步:按各县农户数比重将本省需调查的农户数分摊到各个被调查县。

(说明:按二分之一比例抽调查县只是考虑了各省的工作量,理论上,每个县均作为调查县,样本的代表性更好,误差也更小。)

第二阶段:县抽村

第一步:将调查县县内各乡按自然顺序排队;

第二步:将各乡的村按自然顺序排队;

第三步:按每村抽5户左右的规模确定全县应抽取的调查村数目;

第四步:根据各乡、村按自然顺序排队的结果,按等距(机械)抽样方式抽取具体的调查村。

(说明:理论上,对乡、村排队均应按三年人均粮食产量平均数排队,考虑到实际的困难,在此提出了按乡、村自然顺序排队的做法。)

第三阶段:村抽户

第一步:按农户户主的姓氏笔划为序将调查村全村农户进行排队;

第二步:按等距(机械)抽样方式抽取具体的调查户。

由于我们的抽样办法既遵循了随机科学的原则,又充分考虑了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国家粮食储备局自1994年开始的全国农户粮情调查采用了我们设计的抽样调查方案。

(三)调查结果的剖析

根据我们对1994年全国首次农户粮情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由于涉及全国性粮情的具体数据资料不便公开引用,这里略去了对实际资料的分析),结合本调查方案的特点,对本次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归结为如下几点:

1.本次抽样调查是根据万分之三的比例确定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要调查的农户总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为调查总体,所得到的样本资料可以用来推算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情况;通过汇总即可推算全国的情况。这次调查的抽样比例定为万分之三是参考了国家统计局进行农户调查时所定的抽样比。我们这次调查项目比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农户调查项目要少,并且这次抽样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高,所以在同等调查条件下,其结果的可信度和精度不应低于农户调查;

2.在省抽县时按有关标志(三年的人均粮食产量)进行排队,然后按照等距抽样依次抽出样本县。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多年实践表明,按有关标志进行排队的对称等距抽样能较好地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其次,这次调查在第一阶段抽样时,要求各省抽出二分之一的县作为样本县,在实际做的过程中还有的省每个县都抽,所以这次的抽样调查点分布得比较广,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

3.本次调查依靠粮食部门的各级机构由上而下地进行,并在调查前对各省参加抽样调查的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并要求各省粮食局统计部门对各项资料进行审核,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登记性误差;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得到的资料由国家粮食储备局统计处组织集中汇总,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以防数字掺假;

5.从各省调查资料的最后汇总来看,本次的调查结果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十分接近。

这次调查有些地区在抽农户时,没有严格地执行方案中的抽样程序和要求。有些地方尽量找熟悉的农户或人口较多的农户,有意回避五保户或长年在外打工的小家庭户,结果导致部分省抽样农户数比例与抽样的人数比例不一致,且通常是样本中人数的比例高于户数的比例,使得调查结果产生了完全可以避免的偏差。因此,如果在抽取样本时能严格执行方案中规定的抽样程序和要求,本次调查结果的误差将更小。

三、对在粮食统计调查中应用抽样调查的几点体会

我国的粮食调查统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人员数量多、构成复杂、专业知识和水平差别较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应用抽样调查技术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抽样调查确实是一种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经济较简便的调查手段,但是,如果方法的科学性离开了与客观实际的统一性,不能为人们正确地认识、掌握、接受和利用,则它仍是无价值的。因此,在粮食调查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技术时,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处理好方法应用的广泛性及其适用性。在粮食调查统计中广泛地应用抽样调查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不管是在粮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储备等领域,必然会愈来愈多地采用抽样技术来搜集我们所需要的有关信息资料,但由于各种抽样调查方法各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因此,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调查内容下最佳的抽样调查方法就成为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

(二)如何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和群众性。粮食调查统计通常是群众性较强的一项工作,这就决定了在粮食调查统计中应用抽样技术也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也就决定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时不能完全按照书本上或理论上的要求来进行抽样及资料的搜集,而只能作某些变通。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出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并能付之实施的抽样调查方案,又使方案不失其原有的科学性又是我们在粮食调查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处理好调查的准确性和经济性。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有足够多的样本就能保证抽样调查的准确性,但在实际中,足够多的样本与调查的经济性又是矛盾的,调查通常是在有限的经费下进行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抽样方式和方法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之关键。

另外,如何降低非抽样性误差是所有实际的抽样调查中最难解决也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在粮食抽样调查中,非抽样误差能否有效降低是抽样调查能否在粮食统计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

标签:;  ;  ;  ;  ;  

抽样调查在我国粮食统计调查中的应用_统计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