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效论文,课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教学理念上,有的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教学内容上,有的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的教师不注重结合新的形势,理论与现实脱节。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忽视思想政治学科特有的隐性与生成性效果。在教学评价上,以考试分数定优劣仍是很多人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凡此种种,都不能适应政治课教学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收获颇多,现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具体措施
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政治课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五个方面全方位更新,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学理念更新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
基于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性质的这种理解,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必须牢固树立《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理念,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概括地说,就是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树立民主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是新的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这种观念下,学生不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重心向学生转移,不再单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而应经常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以及独立的分辨能力、理性的批判能力等。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与学生对话过程的再生性和多样性,不以固定的结论锁定学生的思维和智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2、教学目标更新
社会的发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每一个中学政治课教师来说,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努力追求如下教学目标。
(1)要解决学生的知行不统一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价值观、道德准则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容易高标准、严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解决学生对公民的品德知识、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不知与知、不信与信、不行与行的矛盾,实现由知到信到行的统一,是中学政治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2)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情感。对青年学生来说,情商与智商一样重要。没有良好的情商,就没有健全的人格,也就不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情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不仅如此,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也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中就能够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3)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本身就是一门素质教育课,它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纪律素质、思维素质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课教师应以育人为中心,按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法制观、社会观、经济观、政治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需求来组织教学。
(4)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问题,如环境保护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人类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教学内容更新
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经济学及哲学等内容,不仅知识面窄,对社会学、法学等涉及较少,而且过于政治化、理论化,且缺乏生活因素与人文关怀。因此,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1)要科学传授教材内容。教师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活动,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提炼教材精华,以最简洁的方式传授课本知识。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是课堂教学表演的剧本。离开了教材,教学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结构体系,弄懂教材的特点、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弄透教材是怎样来组织、呈现教学内容的,而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与学生实际又是怎样联系的等方面的问题。
(2)要重视课程资源开发。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习内容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教师和同学,来自各种媒体及日常生活;不仅来自课堂、学校,也来自家庭、社会。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能力等的载体与渠道,都应视作课程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束缚,把教学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更多适宜的人文及社会内容,如中西哲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变迁、风土人情等融入课程,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3)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寻求生活的本真意义。政治课教学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追踪时代变迁和把握社会进步的脉搏,体现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教师要积极将适合教学内容的新闻素材、时政热点引入课堂,用教材理论分析新闻素材,用新闻素材证明教材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教学方式更新
谈到教学方式更新,我们最常想到的就是课件等现代科技手段。事实上,电脑、幻灯等现代手段只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更新,而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还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1)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确定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开展研究型学习,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重点,而教师则只发挥指导性作用。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创设活跃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发言。
(2)要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这是主体性教育的客观要求。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尊重并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独立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因此,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3)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与独立学习相对应的合作学习,同样是一种必需的教育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设计、布置一定的需要多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得以完成的任务。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就必须结合成一定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它将班级与小组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来看待,将教师与学生作为社会中的角色来看待,将有目的、有计划的人际交往作为社会活动。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4)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新课程突破了教室是学习惟一场所的传统观念。教室中传授的多是间接经验和理论性的知识,这对于阅历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并不是十分容易接受的。而如果有了体验,对知识的学习,就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例如,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仅仅从书本上是很难体会深刻的,而如果能够组织学生参观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如果能通过专门的模拟生存实验设计,学生就能够体验到艰难岁月中,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考评方式更新
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完善。教学评价也直接影响和引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从总体上看,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估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在教学评价方面突出了内容、方法的全面性,注重了过程、态度和情感的体验。因此,评价思想政治课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局限于看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否全面而深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更重要的是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教育手段、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内容化为自己的觉悟和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坚持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考核教学成效标准之一的情况下,同时要积极开展调查访问,多走入课堂,从多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二、新课程改革中容易出现的偏差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一系列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过程中,要努力避免下面几种偏差。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现象。新课改使得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气氛比传统教学时有了很大改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过分强调探究性学习、而否定接受性学习的倾向。其结果是一堂课热热闹闹,又是讨论,又是辩论,甚至还有小品表演,虽然生动活泼,但是基础的东西落实不够,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尽如人意。如何把活跃的课堂气氛与掌握基础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
2、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倾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在新课改过程中,有的教师讲授越来越少,总喜欢让学生回去查找资料,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却忽视了对学生必要的指导。因此,学生往往不能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抽象、提炼和分析。这样,很不利于深化学生对一些疑难问题的理解。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如果教师能够给以恰当的讲授和生动的举例,就会在启发学生的同时,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华而不实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政治理论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枯燥,为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而又深入浅出,使用课件能给学生以愉悦和美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现在的政治课教学中,有一种“过度”使用课件的倾向。一堂课使用还是不使用课件,要由所授课程内容决定。有的内容并不需要,甚或说并不宜使用课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仍然使用课件,不仅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课件内容具有模式化和固定化特点,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的主动性和课堂授课水平的发挥。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出发,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随着高中政治课新课程的确立,我国的中学政治课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让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走进新课程,实施新理念,为中学政治课的改革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