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体系的三维结构--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为例_高中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体系的立体化架构——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京师范大学论文,校本论文,为例论文,分校论文,架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背景

1.校本课程建设的社会背景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显示当前高中课程管理正走向决策分享或课程决策的民主化。所谓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设计和自主管理的课程。校本课程可以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虽然课程的三级管理为学校开发和设计校本课程留下较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如何设计针对不同个性倾向、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课程,已成为各个学校亟待解决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学课程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课程生态系统。

2.南师附中江宁分校背景

2003年,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江苏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创办了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全日制学校,这就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以下简称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八年来,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在校生由2003年的700多人,增加到今天的6 000多人,教职工也由当初80多人,增加到今天的660多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没有盲目乐观,而是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没有特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江宁分校认识到学校的特色在于学生充分地、个性化地发展,课程应成为达到上述目标的一个强有力的“抓手”,于是如何构建以“丰富性、选择性和层次性”为主要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

2006年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申报了江苏省规划办“十一五”立项课题“课程行动研究:个性化教育的校本探索”,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在探索中设计和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尝试实施学校的校本课程方案。

3.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建设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物理教研组应学校的要求曾经设计并开设过不少校本课程,如:“物理思维方法”、“专题辅导”、“物理社团”、“趣味物理实验系列活动”、“专家讲座”等,但是这些课程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随意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明,整体功能不明显,而且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设计在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盲目性。

如何对高中物理已有课程进行整合和再开发,使物理学科的所有课程形成的课程群组的结构更合理,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教育合力,成为高中物理组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为此,物理组承担了“课程行动研究:个性化教育的校本探索”的一个子课题,即高中物理立体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实施的研究任务,把物理组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纳入整个学校课程行动研究的大背景中去。

二、理论思考

1.结构主义

中学课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给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具体课程的开发增加了难度,而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思想方法则可以为我们理清思路。结构主义的基本思路是寻找那些复杂事物的构成要素和各要素间的关系与秩序,从而形成这种事物的结构,进而认识事物的整体。研究者们使用这种结构主义方法的目的就是试图让那些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研究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在方法论的各种流派和思潮中,这种结构主义方法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士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把结构主义应用到教育和心理领域,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就是深受皮亚杰的影响,引导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1]。

良好的结构将使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高中物理立体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实施”课题组引入了结构主义思维方法,将现有的以及将要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与重组,尝试进行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校本课程结构模型,调整课程体系的结构或各要素关系,使得构成校本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到优化,得到一个具有良好结构的课程体系,并借助结构的力量争取课程效率的最大化。构建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体系不仅要围绕学科的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需求,构建出适合学校实际的、可操作的、立体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2.课程结构

结构作为事物的本质,作为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各种搭配和安排,主要是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形式出现。因此,要研究学校课程体系,首先要从其中提炼出核心的对立关系来。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呈现出来的二元对立关系有: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实在课程与空无课程,理想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等等。以上每组二元对立均可以形成一个空间维度(dimension)或一条坐标框架(frame),若干二元对立的维度则可以形成多维度的空间。从上述课程系统的众多二元对立可以看出,课程结构是一个由很多框架构成的复杂的多维课程空间。为简化和形象,可以从这些框架中取出三条,构成一个我们熟悉的三维课程空间(如图1所示)。

X维度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必修和选修,反映了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程度,箭头方向表示自由度减小,表现为必修课程,负方向表示自由度增大,表现为选修课程。Y维度的两个端点分别是活动和学科,反映的是课程的价值取向。箭头所指的一端表示的是学科课程,即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或称学科本位课程,这类课程注重各学科本身,如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内容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培养。箭头所指的反方向的一端表示的是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以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以学习者的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这类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也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Z维度的两个端点分别为综合和分科,反映的是课程内容的横向结构。箭头所指的一端表示的是综合课程,是指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以上三个维度的两端之间是一个连续体,中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选择维度上,从选修到必修之间分布着任意选修课、限制选修课、必选课、必修课。再如在价值维度上,在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的课程都可以称为是整合课程。又如内容维度上,在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以学科本位为例,存在着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学校的任一门课程在此空间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每门具体课程都对应着空间中的一点。实际上,可以从这些点的分布情况大致看出学校课程的结构和重心,从而形象地看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课程结构的平衡与稳定程度。

众多的二元对立所形成的若干维度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课程空间,再加上由于存在着维度间的不独立而形成的不正交的关系,所以实际的课程结构或课程空间要比图1复杂得多,更难以用简单的图形描述。但是,从学校的实际教育实践来看,以上三个维度无疑是最重要的、相互独立三个维度,学校的课程建设应着重在以上三个维度上进行。

三、高中物理立体化校本课程体系

1.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结构透视图

作为一门学科,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不能单靠一门课程,而应在整体上设计出一组课程,从而形成这门学科的课程群组。课程群组中的任何一门课程均应在必修与选修、学科与活动、分科与综合三个维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当这些课程能形成一个稳定、协调的结构时,它们就能有效地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课程的效率。学科课程群组中的每门具体课程都应做到在它们所属学科内部的“和而不同”,做到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所谓课程体系的设计,就是要让校本课程体系有一个稳定的、协调的课程结构,就是在三个维度之间寻找平稳点,同时又要使得各门具体的课程在上述三个维度之间形成必要的张力。物理组从整体上设计了校本必修、校本选修、校本活动三类课程。

虽然每门具体的课程都对应着课程空间中的某点,但这门课程到底处于哪个位置则是很难确定的。比如学生学术社团,我们只能确定它是活动课程,但到底是必修还是选修则很难说得清。所以,要想得到一幅完整的、明确的、立体化课程结构图是非常困难的。

2.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体系

(1)校本必修课程。校本必修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意志,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的一类校本课程,完全渗透着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校本必修课程是基于学校的现有资源,根据学生层次非常丰富、兴趣爱好特别广泛、自主意识相对强烈的特点,为确保每位学生充分地、个性化地发展而设立的课程。按照学校的建议,经过课题组的研究,物理组开发并设计的校本必修课程有两门,即“物理思维”和“物理实验”。我们认为,可以把物理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依次是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物理学习就是获得物理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修养科学精神并最终形成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认识。若哲学如罗素所言是介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某种东西,那么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就是介于物理知识和哲学之间的某种东西。其中物理思想更接近于哲学而物理方法则更接近于物理知识。物理教育留给学生的应是他们忘掉所有学过的物理知识后而剩下的思维方法、思想观念、科学精神和世界观。物理知识可能被遗忘,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作为一种程序型知识,一旦形成将受用终身[2]。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综合、类推、演绎,形成原理、定律、定理,进而形成理论。这些理论再回到实验中去经受检验,一旦与新的实验事实违背,那么便要对原理、定律、定理进行修正,甚至重新建立理论。所以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和条件。物理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物理思维”和“物理实验”作为校本必修课程,进入学校的正式课表,每周1课时,在高一和高二开设。

(2)校本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把校本选修课程进一步界定为校本选修Ⅱ和校本选修Ⅲ课程。校本选修Ⅱ课程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所说的“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开发和设计选修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要适应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兴趣、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还要可以鉴别学生能力发展倾向甚至职业发展方向。物理组开设的选修课程有:生活物理、实验物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浩瀚的宇宙。这四门课均在高一和高二进行开设,每周2课时,充分满足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各种可能需求。选修Ⅲ课程是我们设计和开发的另一类独具特色的课程形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来实施教学。开发与设置选修Ⅲ课程的前提是学校要确保必修与必选课程按国家规定的课时开齐、开足,但又不能增加课时,不能随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加深和拓展,不对高考要求的内容“一步到位”。物理教研组开发的选修Ⅲ课程集中在学业拓展方面,分为荣誉课程、专题研究、专题实验、衔接课程。“荣誉课程”是针对少数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很强,将来可能从事纯理科学习的学生而设置,教材选用《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采用自学和导师个别指导形式,最终达到大学物理水平;专题研究是针对数理逻辑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较强,将来可能从事综合理科学习的学生而设,选用的是自编教材《物理专题研修》,这本教材将中学必修、必选阶段可以拓宽加深的内容梳理成若干专题,由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弥补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专题实验是针对自然探索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将来可能从事实验理科以及工程类学习的学生而设,充分利用实验室已有资源并设计和开发新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衔接课程是针对必修、必选课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设,采用提前补充学习新课需要的衔接知识,将这部分学生在这门科目上拉到与其他学生同一起跑线上。

(3)校本活动课程。针对学校学生“自主意识特别强烈”的特点,物理组特别设计和开发了一组校本活动课程,即学术社团、趣味物理实验、大学系列讲座、竞赛系列活动。物理组的“学术社团”包括“九龙格物”和“相对论研究会”,这两个社团已有多年的历史,这类完全由学生组织的学术团体,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领导才能和交流合作能力。“趣味物理实验”、“大学系列讲座”、“竞赛系列活动”这类课程激发并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进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提供了内驱力。

以上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展在校园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学校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了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

四、意义

物理组通过课题申报、建立组织、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终于架构出了物理学科的立体化校本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倾向的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物理校本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物理组开设的选修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喜爱,激发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强,学习后劲足,具有优秀的思维品质、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以及高超的组织才能已经成为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毕业生的一大特点,他们在各类高校中均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成为佼佼者。

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也提高了行动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巩固,增强了课程意识,加深了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标签:;  ;  ;  ;  ;  ;  ;  ;  ;  ;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体系的三维结构--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为例_高中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