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1713
摘要:人是建筑活动的主体,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有很多种,其中人为因素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因此,要重视并加强对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析探究,对其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剖析,全面促进建筑工程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事故的分类,论述了人的因素分析和分类系统,并探讨了如何优化建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影响。
关键词:建筑业;安全事故;人为因素
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人为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因,单纯依靠技术设备的进步并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以往的成果多偏重于研究单个或几个人为因素对安全事故的影响作用,缺乏系统研究建筑安全事故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为系统研究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及交互作用机理,本文对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进行了分析。
一、事故的分类
在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中,通常事故可分为机械事故和责任事故。机械事故是因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设计、生产、使用及维护过程的不规范或疏忽大意,其间都离不开人的因素。而责任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所以责任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无论是机械事故还是责任事故,都可以认为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一、人的因素分析和分类系统
HFACS是基于理性的通用失误模型(瑞士奶酪模型)的一般人为失误框架,它最初由美国军方开发,用于调查和分析航空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理性的瑞士奶酪模型包含了几个防御层,每个防御层都有自己的缺陷。当不安全因素通过防御层时,就会发生事故。根据该模型,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上游组织的潜在失误共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以往的研究往往把直接造成事故的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视为事故的原因。然而,理性模型主要是一个理论性质,却未说明在实际情况中如何应用。也即是说,模型并未说明每个层次的缺陷是什么,所以在事故发生前就无法检测和纠正这些缺陷。HFACS补充了该模型,并描述了四个层次的人为失误:操作员的不安全行为、操作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监督和组织影响。
1、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导致事故的操作人员失误,以往的事故调查大多集中在这一层面,而未研究其他影响因素。操作员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为失误和违规两类。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相同的,但当涉及到组织规则和规章时,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失误是指不违反组织的规章制度,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行为,而违规是指故意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HFACS有三种失误和两种类型的违规,即决策失误、基于技能的失误和感知失误、常规违规和异常违规。
2、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理性的“瑞士奶酪”模型对事故调查特别有用的是指出了事故原因中潜在的失误是操作人员的失误。这些潜在的失误会潜伏几天,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直到有一天它们会导致事故发生。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是HFAC中第一层次的潜在失误:操作人员的状态与做法。
①操作员状态。操作者的状态包括不利的精神状态、生理状态和自身的智力缺陷。不利的精神状态是指对绩效有负面影响的精神状态。不利的生理状态是指因工作时间长或工作强度大等引起的疾病、视力损害、身体疲劳等,能促进事故的发生。自身智力缺陷是指操作人员不能获得安全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感官信息,或即使能获得此类信息,但操作人员没有能力、技能或时间安全完成任务。
②操作人员的实践。在HFAC中,操作员的实践分为班组资源管理和人员准备。班组资源管理是指班组内或班组间的沟通失误,比如班组成员不在一个团队中工作,或直接负责操作人员工作的人员不能协调各操作员间的行为。人员准备是指操作人员在生理和精神上准备好发挥出最佳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不安全监管。分析了HFACS中存在的四种不安全监管:监管不到位、运行计划不合理、纠正问题失败与监管违规。监管不到位是指监管员对操作员进行指导、培训、激励和管理,若监管者未能做到这些,便出现监管不到位。不合理的作业计划是指当作业节奏或安排使作业人员处于不可接受的危险中,影响绩效。尽管这些情况在紧急情况下不能称为违规,但在正常工作中是不可接受的。纠正问题失败类似于违规监管,但两者之间又存在不同。纠正问题失败是指监管者意识到操作员、设备、材料、培训或其他相关安全问题存在缺陷,但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存在。而违规监管是指监管者故意无视现有的规章制度。
4、组织影响。Reason还指出,高层管理者的决策直接影响着监管者的做法,以及操作员的状态和行为。HFACS认为,组织影响反映在资源管理、组织氛围和组织过程中。资源管理是指组织资源的配置,如人员、资金、设施等。组织氛围是指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对这种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感知,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特征的共同感受。组织程序是指组织内正规的程序、过程和监督。
三、如何优化建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影响
1、政府应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系数,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的监督管控。政府对工程的安全监管优化升级,可分为以下方面:由于缺乏政府人员,应单独设立安全监督部门,可将项目安全监督工作外包,再由政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建筑安全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建筑单位处以罚款或停工整顿等处罚,严格的处罚可使安全标准的管理深入企业管理者的心中,才能自觉地进行安全监督检查,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面对建筑安全问题,需要对必要的标准进行立法和监控,有关部门应将建筑安全划分为不同的级别。首次出现不严重的安全不达标处于罚款处理,第二次可进行停工整查,如若出现多次不达标事件应将建筑企业列入黑名单,进行工程限制,这种方法可提高政府监管力度和建设项目 的施工效率。
2、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宣传。为了优化工程建设中的人为因素,必须专门对建筑企业的安全文化进行建设,企业领导要引导企业树立价值观,并树立正确的建筑安全观,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带领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培训员工基本安全知识,对施工现场机械进行安全排查。在企业建设中,必须建立安全建筑结构,形成大规模的安全排查和管理,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自身进行安全监督。将建设项目的安全问题分为不同层次,奖惩分明,只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和控制建设项目的安全。同时,要解读国家政策,把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企业员工晋升的考察标准。
3、提高工人的综合素质。在施工中,要注意人员的选择。在施工现场,还需要对等级进行划分,有现场管理人员,不同的施工岗位需不同的人员,在人员选拔中,要排查监管员的安全知识和文化水平,合理应用人才,使实际建设项目的管理落到实处。在基层员工管理中,要及时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优化整个建筑业的素质水平。在职工教育中,要对机械操作员进行安全考察,合理维护机械设备,提拔一些基层职工参与施工安全管理,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把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员工,要建立激励机制进行处罚,这样能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但在激励机制中,激励要大于惩罚,否则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依旧高发频发,而人是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第一因素,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高达90%,但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只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只有以一种结构化的系统方法识别并分析人的失误,找到影响人失误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事故或降低事故发生带来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陈梦莉.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04).
[2]彭锋.浅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民营科技,2018(11).
[3]黄曙东.组织管理因素对人因事故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14(02).
论文作者:刘伟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是指论文; 人员论文; 事故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建筑论文; 不安全论文; 操作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