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万达茂海洋馆自密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高浩然,郑颖,冯昊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摘要:混凝土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随着混凝土原材料品种不断增多,混凝土制作工艺不断丰富、发展,以及高效外加剂、活性掺加料应用,混凝土得到复合化、高强化、高性能化的发展,特种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程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混凝土;性能及特点;自密实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高抗分离性、高间隙通过性和填充性,依靠自重即可充满复杂性模型,能通过密集的钢筋并应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均匀性,并且在同条件养护和标准养护条件下其各种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达到普通混凝土的要求。因此配制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必须解决高流动性和抗分离性的矛盾,即混凝土在高流动性下不离析、稠度适当,从而提高间隙通过性和填充性。同时配制免振自密实混凝土时需解决好混凝土较高的工作性能与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矛盾。目前国内配制免振自密实混凝土主要依靠掺加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在25%左右),以达到高流动性的目的,掺加高量的高细度水泥和超细掺合料提高混凝土的抗分离性,调节混凝土的工作性,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以较低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对钢筋握裹力、混凝土收缩性、抗渗性和抗碳化性能、抗拉、抗折、弹性模量及其它力学指标等)。

1、工程概况

海洋馆结构复杂,水池众多,为满足抗渗及水池抗裂要求,3.01池体中加入了适量的硅灰和WK混合型膨胀纤维抗裂剂。并且水池池体钢筋过密,考虑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由于3.01水池池壁厚度为1200mm、底板厚度为1350mm、混凝土标号为C35 P10,2.01水池池壁厚度为1200mm,底板厚度为1800mm,混凝土标号为C35 P10,水泥水化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较大,如何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升,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关键。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高抗分离性、高间隙通过性和填充性,依靠自重即可充满复杂性模型,能通过密集的钢筋,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均匀性,并且在通条件养护和标准养护条件下,其各种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达到普通混凝土的要求。

由于海洋馆结构形式复杂,各水池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极高,且为了避免传统混凝土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等,水池混凝土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

2、施工方法

2.1材料的选用

1)水泥:水泥品种及用量直接影响水化热高低,同时为了解决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工程的潜在危害、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和整体性,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测定,要求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7d的水化热不大于250j/kg。

2)骨料: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提前要对粗、细骨料进行清以及晾干,保证骨料的含水率符合自密实砼的搅拌要求,粗骨料采用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碎石,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小于0.5%,细骨料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3,含泥量小于3%,泥块含量小于1%,在单位体积用水量为180kg。其它指标符合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要求。

3)掺合料:采用Ⅱ级磨细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有“滚珠效应”起润滑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可补充泵送混凝土要求粒径0.315mm以下细骨料应占20%左右的这部分的细骨料,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可泵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4)外加剂:外加剂主要指TC-2聚羧酸盐缓凝高效减水剂;混凝土中减水剂占胶凝材料的2.3%,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拌和用水,节约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缓凝剂不仅推迟水泥水化反应,使混凝土较长时间保持塑性、方便浇筑,提高施工效率,而对后期强度无明显影响;

5)硅灰:能够填充水泥颗粒间的孔隙,同时与水化产物生成凝胶体,与碱性材料氧化镁反应生成凝胶体。在水泥基的砼、砂浆与耐火材料浇注料中,掺入适量的硅灰,可起到如下作用:1、显著提高抗压、抗折、抗渗、防腐、抗冲击及耐磨性能。 2、具有保水、防止离析、泌水、大幅降低砼泵送阻力的作用。 3、显著延长砼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氯盐污染侵蚀、硫酸盐侵蚀、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下,可使砼的耐久性提高一倍甚至数倍。在矿物掺合料中加入胶凝材料总重的5%的硅灰。

6)复合型WK膨胀纤维抗裂剂:是将高强阻裂纤维,抗裂组分,膨胀组分等经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复合而成。阻裂纤维以巨大数量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构成一种乱向支撑体系,抑制新拌混凝土中骨料的下沉,降低混凝土的泌水性,抗裂组分能有效延缓微裂纹扩展的速率,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膨胀组分中的膨胀源水化反应生成的凝胶物质,有效填充和阻断混凝土的毛细通道,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在矿物掺合料中加入胶凝材料总重的6%-8%的复合型WK膨胀纤维抗裂剂。

2.2混凝土配合比

本工程试配工作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负责,在考虑施工和易性的前提下,初步选出水灰比、水泥用量,求出用水量,再依据所选的砂率,求出砂、石的重量,得出初步配合比。在得到初步配合比后,以此制作强度试件及膨胀试件(包括自由膨胀试件和限制膨胀试件),在检验试件的强度、膨胀率(特别是限制膨胀率),均满足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试拌,核对坍落扩展度≥600mm、调整用水量,并最后确定施工配合比。

水池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10-12小时,终凝时间控制在12-14小时。

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内外温差(不超过25℃)及降温速度(不超过3℃/d)的控制指标,制订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入罐前要加入冰块进行搅拌降温,加冰块降低拌合用水的温度,控制混凝土拌合用水在10度以下。

3、 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3.1水池施工缝留设位置

3.1.1水池底板浇筑要求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小时以内浇完其上部外导墙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杜绝出现冷缝。

3.1.2 海洋馆3.01、2.01水池施工缝留设

3.1.2.1 3.01水池首次浇筑到±0.00标高处,第二次浇筑到4.1m标高处,第三次浇筑到12.3m标高处,由于受3.01水池钢结构深化的影响,在进行-0.8m标高楼板,3.93m标高楼板时要将3.01水池周边的楼板及梁钢筋提前预留出来,此部分楼板和梁与3.01水池一起浇筑。

水池与-0.8m楼板连接楼板后浇带留设位置 水池与3.93m楼板连接楼板后浇带留设位置

水池与12.3m楼板连接楼板后浇带留设位置 海藻池墙体水平

后浇带留设位置

3.1.2.2 海洋馆2.01水池首次浇筑到±0.00标高处浇筑之前将±0.00标高处的楼板及梁钢筋预留出来,第二次浇筑到4.1m标高处,日第三次浇筑到12.4m标高处。

水池±0.00m标高处后浇带留设位置 二层施工缝留设后浇带位置

三层后浇带留设在梁的1/3跨处 鲸鲨池墙体后浇带留设位置

3.1.2.3施工缝止水材料选取及施工

水池施工缝处采用孔宽为70mm、孔高为70mm、厚度为10mm、宽度为400mm的s级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由于橡胶止水带为柔性材料,为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橡胶止水带偏位,根据橡胶止水带的宽度用12 @200mm的钢筋焊成U形钢筋套。用此U形钢筋套来固定橡胶止水带。

固定橡胶止水带的钢筋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埋设位置要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与施工缝的中心线要重合。 止水带的接缝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用热压焊接,保证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场。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转角处做成圆弧形。

3.1.2.4施工缝新旧混凝土的交接处理措施

混凝土面上进行凿毛,把混凝土残渣冲洗干净,保证新旧混凝土表面结合牢固。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要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要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使上下层混凝土能够牢固黏结。

3.2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

生产自密实混凝土与生产普通混凝土相比要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投料顺序要先投入细骨料、水泥及掺合料搅拌20s后,再投入2/3的用水量和粗骨料搅拌30s以上,然后加入剩余水量和外加剂搅拌30s以上。为保证混凝土的搅拌量能满足现场需求,搅拌站准备两台80t散装水泥运输罐车来装载水泥。来满足搅拌时对水泥的需求。

3.2.1 水池混凝土浇筑方法:2.01水池采用汽车泵进行浇筑,3.01水池采用混凝土地泵接泵管进行浇筑。

3.2.2 运输时间的控制

为保证连续浇筑,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每次浇筑混凝土量和时间确定车数及每车间隔时间,保证施工现场停留至少一辆混凝土罐车,最大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min。

运输车从开始接料到卸料的时间不宜大于120分钟。

由于施工现场场地狭小,混凝土浇筑必须保证连续浇筑。因此现场的组织协调成为混凝土浇筑的一个控制重点。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2)浇筑前召开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的专题会议,落实好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供应、车辆现场组织协调、浇筑路线等情况。

3)为保证基础底板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必须事先协调好混凝土罐车的行车路线,保证混凝土罐车运输的连续性。现选择鑫源混凝土搅拌站为我司供应水池混凝土,鑫源混凝土搅拌站位于小蓝经济开发区富山大道西238号,混凝土运输车从鑫源搅拌站出发,到达我司施工现场必须途经生米大桥才能保证行车路线最近,行车路线约24公里,车程约40分钟。

4)运输车在接料前要将车内残余的其他品种的混凝土清洗干净,并将车内积水排尽。

5)运输过程中严禁向车内的混凝土加水。

6)卸料前搅拌车应高速旋转1min以上方可卸料。

7)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遗撒。

3.3 混凝土浇筑

3.3.1水池池底浇筑方法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浇筑。池壁浇筑时由一点向两边分层浇筑,每次浇筑的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

3.3.2施工工艺

1)浇筑前必须认真核对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商品混凝土浇筑配合比单、随车小票根据不同泵车编制流水号并记录好时间(要记录出机时间、运到时间、开始浇筑时间和浇筑完毕时间),确保所浇筑的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并做好坍落度的现场测试工作(每2h测一次),并做好混凝土的出罐温度检测,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发现问题及时与搅拌站取得联系解决。如因停滞时间过长导致初凝、离析等现象的混凝土坚决退回,在浇筑之前要联系搅拌站安排专职人员到现场负责现场调度,项目部也要安排人员到搅拌站进行驻场。

2)泵送混凝土前,先泵水冲洗泵管,将水采用吊斗吊出场外,严禁泵入模内,再泵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3m3,将润管砂浆均匀分散开,防止局部过厚的砂浆堆积。确保泵管全部湿润畅通,方可泵送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较大或混凝土产生离析时,立即用压力水将泵管内的残存混凝土清除干净。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计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提前湿润模板及基层且无明水,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浇筑的混凝土应要填充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为防止产生浇筑不均与及表面起泡,在模板外侧辅助敲击。

3)下料时,混凝土应自然流淌,采用一个坡度(1:6左右)斜向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50mm(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左右,浇筑点位置布置在两个节点核心区之间。当混凝土浇筑到垭口上表面时,要停止浇筑,避免混凝土从模板处溢出。

4)池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下料的高度控制在500mm,下料部位应避开垭口薄弱部位,振捣时钢筋密集的部位采用型号为ZX-3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并在水池壁外侧进行振捣,使混凝土中气泡能顺利排出。

3.3.3混凝土浇筑要点

1)混凝土标高、平整度控制:预先用水平仪抄平,抄出底板结构面+500mm控制线,用红油漆标注在四周柱筋上。混凝土浇筑时将所标注点拉线控制标高,拉线点与点间不宜超过10m,并应在每柱跨内对角拉线,以此线为准用刮杠找平,再用木抹子提浆二遍,反复抹压数遍,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搓压一遍,闭合收缩裂缝。

2)为防止基础表面混凝土假凝(结硬壳),要求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覆盖塑料布一层,抹压时揭开,抹压后再及时覆盖养护。

3.3.4现场试块制作

为了解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除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内按规定留置试块外,混凝土运到现场后,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检验取样制作试块。

1)对进场预拌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每车应目测检查和随机抽样进行坍落度检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凝土做退场处理。

2)抗渗试件按每500m3取样一次,每次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留置一组,6个试件为一组,并送入标养室养护,养护期不少于28天,不超过90天;混凝土的抗渗试块、强度试块的试样必须取自同一车次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对于预拌混凝土还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3/4之间取样,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用量的1.5倍,但不少于0.2m3。

3)抽检试件时,应记录好车号、坍落度扩展度及抽检时间等情况。

3.3.5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要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对于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控制其温差裂缝的形成是施工的关键。必须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如超过应立即采取以下保温措施:

1)混凝土测温

采用JDC-2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测温仪数字显示准确、直观、快捷,测温误差小。测试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Ω。安装前必须在水下一米处浸泡24小时无损坏,安装时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采用电线专用绑扎带进行绑扎固定。

1测温点布置: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埋设测温线。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采取温控措施。在基础底板

水平方向每6-10米设置一个测温点。垂直方向:一般沿浇筑的高度,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温点间距为600mm。

②测温制度: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混凝土自入模并接触到传感器开始测温并以此作为各测温区的入模起始时间。

③测温时间:混凝土浇筑完后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每段混凝土的测温由各段工长负责安排实施,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并及时做好原始记录,试验员进行检查及审核,并负责测温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

④每天由测温人员做好大气温度记录,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测温时间为每天的02:00、08:00、14:00、20:00时,同时记录当天的最高、最低温。每测完一次立即向有关方面(技术部门、质量部门)报告温度场情况和温度变化趋势,着重报告混凝土中心和表面、表面和环境温度之间的最大温差、混凝土降温的最大速度,测温中如发现混凝土温度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由技术员报告上级领导以及技术部,最后根据测温结果由值班技术员制定出应急措施并下达指令。

⑤每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指派专人测温,测温操作要规范正确,并把测温记录表及时填写好。测温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字迹工整。测温员对养护不到位、温差过大、混凝土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不正常现象要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反映实际情况。

2)混凝土养护

水池抗裂,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降温养护的重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基础底板混凝土终凝后,先在表面铺一层塑料布防止水份过快散失,同时加盖一层麻袋保湿;混凝土降温速率为2度/天。

②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水池墙体养护使用一层麻袋进行保湿养护,保湿持续时间不少于28d。

③ 基础底板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配合机电专业利用最近的水井对底板进行蓄水,蓄水厚度为25cm,蓄水之前对水体进行测温,保证水温与大气温度的温差控制在25度以里,由于在养护中期水分蒸发,导致水位降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水池池壁采用喷晒系统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28天,养护保持时保持麻袋的湿润。将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保证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度。

④ 喷晒系统做法:混凝土的养护使用麻袋进行降温养护,用水将麻袋浸湿,由于高温天气需对水池池壁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具体做法如下:在水池附近集水坑增加4kw、26m扬程水泵进行对混凝土养护供水,集水坑水源由现场施工用水进行补给,养护水管使用PE管De32围着水池四周进行布置,垂直间距为2m,在其给水管上安装DN15喷雾水嘴间距2m一处,水泵增加水泵控制箱,3*4+1*2.5电缆,电源从最近的二级箱接入。

3.3.6基础底板混凝土防裂措施

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时,由于凝结过程中水泥散出大量水化热,因而形成内外温度差较大,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水化热,结合实际具体措施如下:

1)降低水泥水化热

根据与搅拌站协商,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降低部分水泥水化热:

①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②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①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和浇筑温度,在混凝土搅拌前,由搅拌站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入罐前温度,冷水搅拌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搅拌物的温度。

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浇筑,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高差过大。

③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并根据所测温差,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

3)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强度

①选用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②采用两次投料法,两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混凝土龄期采用60天温度。

3.3.7预防碱集料反应措施

本工程碱含量要求如下:地下室结构混凝土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3,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2%。

1)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原理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是由于来自水泥、外加剂和环境中的碱金属离子与砂石集料中活性组成部分发生化学反应,在混凝土过渡区界面生成白色凝结物质,这种物质与水接触或处于潮湿环境中吸水膨胀,从而造成混凝土结构从内部开始膨胀。碱集料反应已成为混凝土工程的一大潜在危害。

2)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三个必要条件:

①混凝土中具备相当数量的碱活性集料;

②混凝土中具备相当数量的碱(Na2O、K2O);

③混凝土工程使用环境为直接与水接触或具备足够的湿度。

3)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具体控制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混凝土发生碱集料反应的三个必要条件,要解决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重点在选择适用的低碱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剂、砂石料、粉煤灰等,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发生,满足混凝土强度、防裂抗渗要求,保证混凝土安全,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① 原材料要求如下:

a 本工程地下结构要求商品混凝土厂家所用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材料,必须具有市技术监督局核定的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测报告》,无检测报告的材料搅拌的混凝土禁止使用。

b 防水混凝土试配时优先选用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加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其混凝土中总碱量不得大于3.0Kg/m3。掺加低碱混凝土外加剂,要求外加剂既能达到限制的膨胀率,含碱量较低,又能保持体积稳定性。各搅拌站应在施工前,提供各种混凝土碱含量评估报告和材料碱含量报告。

②掺入适量粉煤灰

用II级粉煤灰取代20%左右重量的水泥,并控制混凝土含碱量,可抑制碱集料反应,并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因为掺粉煤灰可取代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中碱的最大来源;同时,由于粉煤灰中碱溶出率低,(溶出率不到0.1%),这样粉煤灰引入的碱量微乎其微。另外,粉煤灰有较大的比表面,可以吸附碱金属离子,从而降低混凝土孔隙中碱的浓度,起抑制碱集料反应的作用。同时,粉煤灰的三种效应均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a 形态效应:粉煤灰的铝硅酸盐玻璃微珠,可填充水泥浆体孔隙,提高密实性,减少干缩。

b 活性效应:粉煤灰中SiO2、Al2O3与水泥、石灰的水化物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与石膏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降低了混凝土的孔隙率,改善了孔结构,且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c 微集料效应:粉煤灰、矿粉、硅灰、WK复合型膨胀纤维抗裂剂中微细颗粒分布于水泥颗粒之间,有利于混合物的水化反应,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

4、安全注意事项

4.1 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指挥进出厂车辆,尤其在出入口,避免发生碰撞。夜间施工时,在交通出入口的运输道路上,应有良好的照明。危险区域应设警戒标志。

4.2 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固定输送管的支撑架采用φ48钢管,钢管不能直接放在钢筋上,需放在铺设的垫木上,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泵管转弯处需做加强处理,且应用密目网和防漏彩条布进行围挡,防止泵管爆裂伤人,输送前必须试送。

4.3 振动棒使用前必须经电工检查,确认无漏电后方可使用。

4.4 使用振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现象。

4.5泵送设备的停车制动和锁紧制动应同时使用,轮胎应楔紧,应离基坑边缘保持一定距离,水源供应正常,料斗内应无杂物,各润滑点应润滑正常。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应定期检查泵管,特别是弯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泵送混凝土时,应设2名以上人员牵引布料杆。

5、成品保护

5.1 混凝土浇筑初凝后(脚踩不下陷),应立即进行覆盖养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 N/mm2,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行走、进行下一道工序。

5.2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5.3 浇筑混凝土时,墙、柱插筋用塑料薄膜包裹高度不小于500mm,以免混凝土污染钢筋。

6、结语

南昌万达茂海洋馆水池自密实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由于结构形式复杂,水池钢筋配置较密,且各水池对混凝土施工要求极高,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无法达到质量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同时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以免对后期的精装、包装施工造成影响,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混凝土浇筑方案,根据规范、规定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建模和计算,从理论上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以及确定混凝土施工后养护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详细记录,确定处理方案,为后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借鉴作用,避免同类问题的重复出现。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江见鲸,陆新征,叶列平 2005

[2]《新型建筑材料》中国建筑工业杭州设计院 中国建材(集团)公司

[3]《GB500102-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 中建总公司 2003

论文作者:高浩然,郑颖,冯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南昌万达茂海洋馆自密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高浩然,郑颖,冯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