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律意识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使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社会精英群体,大学生将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力军。我国要建设成为法治社会,必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现代法律意识。清华大学的“黑熊事件”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然而,使大学生具备现代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实现,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遵循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和原则,确立具体培养内容,优化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经过长期不懈的培育和养成才能实现。
一、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作为特殊的群体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性,必然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因此,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必须立足于我国法制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今社会环境系统(包括国内、国际社会环境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和青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邓小平民主法制建设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过程中从现代化建设、法制建设、社会现代法律意识建设的整体出发,把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和培养三个面向的“四有”新人相统一、和高校大德育目标相统一。
2.层次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层次性原则就是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和社会对其法律意识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同时,对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应有计划、有步骤、开放式地加以培养。
3.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必须立足于青年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向青年大学生灌输科学的现代法律观念,塑造科学的现代法律心理。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究其实质是一种灌输教化的活动,要使青年大学生能够牢固地树立起现代法律意识,并且能够在法律实践中得到考验和发展,正确地指导现实行为,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养的内容
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必须立足于现状,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调整法律心理机制。其中包括调整青年大学生不正确的法律心理动机;启发青年大学生对法律的原始认识;提高青年大学生法律心理素质;形成现代法律潜意识。
2.灌输蕴含现代法律观念、现代法律理论、现代法律理念的法律知识。对青年大学生来讲,建立现代法律意识,应包括两个层次的现代法律知识的学习:一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学习。二是对现代法律理论的学习。
三、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青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规律和其自身的特点,笔者以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主要有以下途径:
1.课堂教育。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能力形成阶段,其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的课堂教育,即在教师精心准备下依据教学大纲,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授知识,是青年大学生接受法律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青年大学生接受法律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法律课堂教育。从目前高校有关法律方面的课程设置来看,除法律专业学生外,一般非法律专业学生学习法学课程有法学概论、法律基础、经济法、财税法、知识产权法、科技法等。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复合型法律人才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教育部2000年对法律硕士招生条件的变化(只招收非法律专业学生),加之我国加入WTO,司法考试制度的改革,法律方面的课程在高校颇受学生欢迎,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辅修、双学士、自修等各种渠道学习法律知识,甚至取得有关资格和学历证书。许多高校学分制的实行,给广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和课堂,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2.社会环境教育。人是一定环境的产物,人的意识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个体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外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青年大学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好坏,对青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受现实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对此,他们必然给予应有的关注,做出相应的反映;另一方面,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成员,为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成员,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必须学习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范,也为了将来更好地面对社会,在社会中奋斗生存,不能不做认真地思考,眼前所处社会环境中的思想行为、社会规范、风俗习惯则成为他们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的主要参考。因此,社会环境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改善宏观和微观、硬件和软件的社会法律环境,使青年大学生受到现代法律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从宏观上讲,社会法律环境依据其表现形式及对人的影响力是否带有强制性可划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它对人的影响力带有强制性;软件环境主要是指法制宣传教育,对人的影响力不带有强制性。
硬件法律环境教育是通过优化法制环境,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形成依法治国的外部环境,使青年大学生受到现代法律意识教育。
软件法律环境教育是指狭义的法律文化环境教育,即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进行现代法制宣传教育,其中包括各种法制书籍、报纸、刊物和其它出版物的熏陶,各种有关法制内容的电视、电影、戏剧、曲艺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熏陶,各种关于法制内容的标语、图版、黑板报、橱窗等形式的熏陶,在高校特别要注意的是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从微观上讲,主要指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教育包括规章制度教育和校园文化教育。在硬件上,学校应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上至校长,下至学生,任何人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软件方面主要是指校园法律文化建设,利用校园的一切文化设施和载体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法律教育,使学生在法制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首先学校应从综合治理入手,严格治理校风、学风、班风、舍风;其次要通过各种媒介(尤其是网络系统)宣传法律知识,表扬见义勇为,批评违法乱纪,利用墙报、专栏、校报、广播、电视、标语等各种渠道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强化法律观念;再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举办各种活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最后,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法制实践活动,坚持目的明确、思想针对性强、讲求实效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法制现实,强化实现现代法律理想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信念,使学生成为未来法制建设的坚强力量。
在社会环境教育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人的教育作用。青年大学生尽管尚未完成社会化,但他们与社会上的人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形成一定的人际环境,在这一人际环境中,青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受到深刻的影响。要使青年大学生的人际环境对法律意识产生良性影响,必须改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整个社会成员法律意识水平。二是净化青年大学生人际环境。
3.行为养成教育。所谓行为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其要义是通过行为养成教育使青年大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其次,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违反校纪校规者一定要依规章制度予以惩处。第三,组建管理队伍,明确职责,除配置少量专职管理人员外,应发动广大教职员工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第四,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文明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的熏陶,并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进而产生行为约束机制。
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只有把各种途径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培养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由于青年大学生成长过程的连续性、阶段性,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要求全社会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建设一个适宜于青年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形成的社会环境,把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促进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