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系统进化的动力机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动力论文,系统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日益沿着综合化方向发展。运用自组织理论来研究技术的发展问题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技术系统的进化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技术系统进化问题,作者首先指出技术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结构,而后对技术系统进化的动力机制作了初探。
一 技术系统的自组织结构
技术系统不是一个静态的集合,而是一个处在不断进化并将永远进化的过程中的信息系统。我们认为,这是系统具有自组织结构。
首先,技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结构。任何一门技术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处在一个与之不断进行信息交换的环境之中,这个环境包括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以及精神产品世界。每一门技术,一方面要通过人类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吸取来自环境之中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要以各种形式反馈或作用于环境之中。技术系统就是处在这样一种信息流程之中。技术系统的这种开放性和动态性是技术系统具有自组织结构的必要条件之一。
其次,技术系统是一种处在“远离平衡状态”的耗散结构,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和非线性性。技术系统的耗散性主要表现在系统与环境的信息流之中。一门技术既要从现实或其它技术中吸取养料,又要服务于现实和其它技术。否则,它只能衰落、消亡。另外,技术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规模和途径都不是纯粹的决定论的,而是一种合目的的或然性结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一个由众多可能性和趋向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为基础。在这个可能性空间中包含了无穷多的技术萌芽和发展趋向。这个可能性空间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必然性。每门技术都来源于这个可能性空间。技术系统不仅具有这种合目的的或然性,即内在的随机性,而且具有内在的非线性性。这主要表现在:(1)技术的产生是非线性的,它不是由严格的逻辑推证获得的,也不是由线性简单积累取得的;(2 )技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参与相互作用的诸要素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都丧失了自身运动的独立性,形成了某种整体的作用和效应。技术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效果,会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同样一门技术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其推广力和价值评价会不同,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在系统中的地位也不完全一样,表现为主导技术及主导技术群的更替。
再次,技术系统具有自稳定性。如果由于给系统施加的无约束性力而引起的干扰没有超出内部约束性力的自控能力,那么这个系统就会努力保持或恢复在由其内部约束性力所规定的状态之下,这就是系统的适应性自稳过程〔1〕。技术系统也具有这样一个适应性自稳过程。 这主要表现在,当技术系统受到外部的“无约束性力”(即任意的信息)作用时,系统的结构并不是马上失稳、解体,借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硬核概念说,就是技术的“硬核”,并不会马上遭到反驳、抛弃,而是努力发明一种“潜技术”,构成一个“保护带”,使反常只指向保护带。对来自外部的反驳,只要保护带业已证实的经验内容在增加,反驳就不会损伤“硬核”。以保护带进行调整、再调整,甚至全部替换,以保护技术硬核的过程就是技术系统的适应性自稳过程。
第四,技术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当系统从外部输入干扰时,系统也在重新组织其内部固有的约束性力,使系统获得稳定状态的新参量,即系统具有向着比原稳定态更能抵抗干扰的新稳定态的发展趋向。〔2〕每一个技术系统都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干扰,而是主动地进行必要的自我组织,调整、协调系统内部诸组成要素,使其增加适应外部干扰的能力。即通过调整,适应技术范式,同化外部的干扰(反常),使反常成为预期现象,这就是技术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过程。
以上我们论述了技术具有自组织结构,这意味着对技术系统的结构分析,在角度上从静态过渡到了动态。我们对技术系统的分析,首先是把它置于一定的信息流程之中,然后一方面从微观上论述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和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从宏观上论述系统的自稳定性、自组织性。这样描述的技术结构系统是一种动态的、自为的和开放的结构,这为进一步阐明技术系统进化的动力学机制奠定了动力学基础。
二 技术系统进化的动力学机制
技术系统存在着偏离稳定态的涨落。技术系统的涨落就是技术稳态中关于技术信息域的偏离。所谓技术信息域指的是技术系统中的物质手段、程序、方法等信息组成的信息集合。这些偏离就是关于技术稳态系统中的问题的“异解集”。它们相对于技术稳态来说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常”。技术系统中的涨落放大是技术系统进化的基础和根据。但技术系统的进化并不是把所有涨落进行放大,除了极个别的涨落被放大,最后扩展成为一个新的技术系统,其余大量涨落将衰退、消失。一门技术并不是一遇到反常、反驳就马上被证伪,就会立即发生技术革命。到底哪些涨落会衰退,哪些涨落将被放大?这取决于涨落对技术系统的干扰程度及其范围。我们用涨落的“干扰值”概念,作为这一程度和范围的标度。当干扰值低于某一个临界值时,涨落将衰退;当干扰值高于某一临界值时,涨落将放大。真正能够得以放大的涨落,是个别具有较大干扰值并达到临界值的涨落,我们把这些涨落叫优涨落。每一技术系统的进化的内部根据只能是优涨落,更多的非优涨落将衰退、消失。对于优涨落不唯一的技术系统,常存在着各优涨落之间的协同与竞争。这时技术系统进化将由它们的协同和竞争来决定。这里,技术系统存在着一个在多种可能性之间进行的选择,在这种选择里有一个随机因素。当然作为选择的主体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技术系统具有自主性。其自主性是指技术系统有自身固有的特性和规律,有自己的生命和历史,有一个适应性的自稳定过程和自组织过程。技术系统的自主性决定了达到临界值的涨落必将放大为巨涨落。这是因为涨落并不是完全背离技术系统的信息,它只是与技术信息域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信息相互矛盾。因此,一个涨落就会在与它相容的“信息子域”的基础上放大。这样,涨落在保留自己的属性基础上又以系统的属性为自己的属性,同时系统在丧失自己原有的某一属性基础上也以涨落的属性为自己的新属性。正是涨落与技术系统之间的这种不断协同的过程,使涨落得以放大。涨落与技术系统之间的这种协同作用在本质上是一种非线性作用。由于这种非线性作用是连续不断的,技术系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子系统与涨落相互同化,最终使所有的子系统都以该涨落的性态为统一性态,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新的有序结构的技术系统。这时的进化是革命式的进化,技术系统发生了不可逆重组过程,这种不可逆重组表现为技术信息域的分解和会聚,以及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但当涨落还没有达到临界值时,技术系统进化仍是靠技术系统的自主性。这时进化只是一种常规式的进化——技术的局部性改进,这种进化产生不了革命性的重大成果。革命式的进化与常规式的进化是技术系统进化的两种基本形式。
当一个系统进化到某一个临界点,将要出现进化途径分歧时,系统将会沿哪一条途径进化呢?这是一个具有很大随机性的问题。系统将走向何方要在一个有多种可能性的空间中选择,这一可能性空间不是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是由系统内在性质确定的。但系统进化究竟选择哪种可能性,则取决于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环境条件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体现了系统进化过程中确定性(必然性)和随机性(偶然性)的对立统一。〔3〕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每一具体选择。我们认为,环境是通过控制因子来影响每一个选择。控制因子实质上是外部环境的一种信息、指令,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信息、指令,有什么样的信息和指令,技术系统就沿着什么样的途径进化,这是一个随机选择的问题。
另外,控制因子还决定了技术系统进化的趋向。技术系统有自身的进化规律和趋向,技术系统的进化受着控制因子的支配。当技术系统基本成熟时,其整体性和自组织程度都得到显示。随着技术系统的不断进化,系统内各因素和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协同作用才得到加强和显示,控制因子才发挥出深层的作用,这时技术系统的进化才是整体的更高一层的协同进化。在控制因子作用下,当技术系统进化到一定程度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系统必然被会聚成一更大的系统。因此,技术综合化是技术系统进化的趋向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门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技术综合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和开发综合技术。
Research on Dynamic Mechanism of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
Chen Laiche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is appli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problems of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This paperpoints that,technological system is a strueture of self-organization; then it discusse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
标签:自组织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