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的现状与趋势展望_宏观调控论文

国民经济的现状与趋势展望_宏观调控论文

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趋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国民论文,趋势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全国上下努力克服连续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带来的挑战,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一、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有哪些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即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结果来得十分不易,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一)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今年年初提出的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运行情况表明,整个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是偏快的经济增速出现减缓。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比上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长10.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上半年经济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上半年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1.8%;一季度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减少10.8%。

二是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比4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6月份比5月份继续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看,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4月份下降0.4%,6月份比5月份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已经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3、4、5、6月份别下降1.8%、0.1%、1.3%和0.8%。

三是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投资消费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之差同比缩小了5.9个百分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增速回落,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14.5%,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大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量比上年同期由增长转为下降。上半年,钢材出口量下降20.2%,而上年同期为增长97.7%;钢坯及粗锻件下降97.0%,而上年同期为增长40.9%;成品油下降0.3%,而上年同期为增长27.6%。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进一步加快。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3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领域的供应得以改善。夏收作物获得丰收,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4%,连续五年保持增产,夏粮亩产达到299.5公斤,比上年提高7.2公斤,增长2.5%,目前秋粮长势良好。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1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8%,生猪出栏增长3.7%,存栏增长5.0%,生猪生产在多项政策的作用下得到逐步恢复。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国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6.6%,其中90平方米以下增长85.1%。

五是经济运行质量较好。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9%。居民收入也继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回落3个百分点。

(二)结果来得十分不易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在面临国际复杂多变的不利形势、遭遇了国内历史罕见的多种特大自然灾害突然冲击的情况下,取得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的结果,确实来得十分不易。

一是国际金融形势发生了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的新变化。世界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减缓。尽管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1%,欧元区经济增长2.9%,日本经济增长3.3%,好于预期,但进入二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显示,世界经济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世界通货膨胀呈加剧态势。6月份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比2007年上涨59.4%,石油价格比去年12月份上涨48.3%,水稻上涨120.9%,大豆上涨30.5%;6月份欧元区CPI上涨4.0%,5月份美国上涨5.0%,日本上涨1.3%。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股市、汇市和期市剧烈震荡。

二是国内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多种特大自然灾害。年初华南、华东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中旬发生了波及四川、甘肃和陕西等地区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5月份和6月份又发生了涉及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洪涝灾害。虽然这些接连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未改变宏观经济基本面,但对国民经济还是产生了冲击。

(三)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针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面对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的变化,宏观调控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牢牢抓宏观,突出预见性。面对“内遭灾害、外遇挑战”的严峻形势,中央明确提出了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方针,牢牢地抓住经济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等宏观问题不放松,体现出了宏观调控的预见性。

二是紧紧抓重点,突出针对性。抓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供应,加大对农业的各项补贴,积极推广新技术,对遏制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价格持续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抓煤电油运,加强对紧缺方面的调度,上调了电油价格,有利于促进供给的增加;抓低收入群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贴力度,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退休金、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既保障了百姓生活水平又有利于稳定社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三是实时盯形势,突出及时性。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及时判断形势、研究对策,灵活地运用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了对受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上调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二、如何看待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的回落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确实出现了回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6%,比上个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长10.1%,比上个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一)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人大会议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的“两个防止”的其中一个,相应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五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出口产品退税率,加大对土地的严格管理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二)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是平稳的回落

一季度经济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长10.1%,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经济增速回落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落。

(三)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在结构调整中的回落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4.9%,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21.9%,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7.2%,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长16.2%,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29858亿元,同比增长22.4%,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5036亿元,增长35.3%,加快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2981亿元,增长28.6%,回落0.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14.5%,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3个百分点。

(四)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速度仍是较快的增速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虽然出现了回落,但仍高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平均增速。上半年经济增长10.4%,比改革开放三十年年平均增速高0.6个百分点,但比过去五年增长偏快的增速仅低0.1个百分点,目前的经济增速仍是较快的增速。

(五)应当看到未来经济仍有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和活力

短期看,资金供应总体还比较充裕,货币供应量增长还比较快;受财政支持民生力度加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带动,消费仍有持续增长的空间;财政为应对较多的突发事件支出增加较多,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形成新的需求,这些都可能形成经济增长加快的因素。长期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都为此注入动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差距都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然,也要看到伴随着经济增速回落,经济的运行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着困难,二是金融领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三、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问题看得严重一些,把形势想得全面一些。

(一)价格上涨压力仍比较大

近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了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而且从趋势看,步入逐步回落仍有相当的难度,上涨的压力仍比较大。一是国际价格上涨输入的因素仍比较强。今年以来,世界各国价格普遍持续上涨,6月份,欧元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越南上涨26.8%;5月份,美国上涨4.2%,日本上涨1.3%,俄罗斯上涨15.1%,印度上涨7.8%。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6月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8.0%,其中石油上涨7.2%,煤炭上涨19.9%;非能源价格上涨1.4%,线材价格上涨3.1%。二是生产价格涨幅持续扩大,形成了比较大的传导压力。今年以来,生产价格呈现出逐步攀升的势头。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2%,6月份上涨8.8%;5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6月份上涨13.5%。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的形势下,生产价格的上涨往往更容易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初步测算,今年前五个月,生产价格上涨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6个百分点。而一些临时性因素将进一步强化传导压力,如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的对建材的需求等都是新的可能引起传导的因素。三是通货膨胀预期仍比较强。在当前国内外价格上涨都比较快的形势下,社会公众容易产生对价格将会继续上涨的预期,以致引起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四是下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仍还比较高。初步测算,下半年翘尾因素将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个百分点。

(二)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尚需巩固

国民经济存在着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和条件,我国地域较大,加之发展很不平衡,在部分地区经济增速放慢的同时,其他地区经济增速却在加快,增长空间较大;以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屋为主的投资仍有较大的空间,消费热点如汽车、与住房相关的消费仍有潜力;工业化、城市化仍处在加速进程中,加之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财富,都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宏观调控的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税财政和货币政策等都有操作的余地。但同时也应看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还需巩固,如在面对世界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存在着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面对初级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农业虽然连续多年增收,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仍有相当的困难,等等;都会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

(三)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困难增大

初步统计,夏粮获得连续五年增产,单产将创历史新高。从目前看,秋粮长势良好,但要看到,夏粮仅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5上下,而秋粮生产能否获得好收成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今年以来,我国不利气象因素较多,自然灾害偏重发生。除年初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5月中旬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外,5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10日,全国洪涝农作物受灾面积3642千公顷,成灾面积1894千公顷,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而到秋收还有一段时间,气候因素是否有利还存在着一定的变量。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农业各项补贴的增加,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农业生产数据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又增加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数据价格同比上涨20.7%,比上年同期上升15.5个百分点,将会侵蚀一部分农民的收入。虽然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仍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因部分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将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增长。

(四)房地产市场在挑战中面临着机遇

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6.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5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房屋销售面积却出现了下降,2~6月份,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下降3.6%、0.3%、4.0%、6.5%和6.9%,其中上半年北京、广东住宅销售面积下降了49.5%和19.5%。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逐步回落。今年1~6月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3%、10.9%、10.7%、10.1%、9.2%和8.2%。如果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的反差持续下去,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将受到影响,若把握不当,可能会影响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资金正常运转。但同时也说明中央出台的土地政策、房贷政策以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抑制了投资性住房的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扩大,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的机遇。

(五)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仍比较严峻

尽管一季度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世界经济尚缺乏良好运行的基础。美国一季度GDP增长1%,经济收缩的趋势明显。6月份,非农就业人口减少6.2万人,为连续第六个月下降。失业率上升至5.5%,是过去三年半来美国失业率的最高值。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50.4的1992年以来最低。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到三年来的最低点,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到2002年来的最低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预测,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1.2%、欧元区增长1.7%、日本增长1.7%,分别比2007年回落1.0、0.9和0.4个百分点。世界初级产品包括石油、粮食等价格仍在高位上波动,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价格上涨的压力,这会促使各国收紧银根,提高利率,减缓经济增速。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国际股市、汇市和期市调整频繁。7月2日,道琼斯指数较2007年10月9日高点下挫逾20%,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一年多来的最低收盘水平;美元贬值的趋势仍在继续,截至7月11日,美元对人民币贬值6.3%。世界经济金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四、全年国民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答可能对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会产生影响的两个问题,即特大地震会对下半年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吗?北京奥运会的闭幕是否会下拉国民经济增速?

关于地震的影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如四川省工业生产5月份增长3.6%,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下拉了全国工业生产增长回落0.6个百分点。5月份,受地震灾害影响,四川、甘肃等地区投资增速大幅回落。1~5月份,四川投资增长22.1%,比1~4月份回落12.9个百分点;甘肃投资增长30.7%,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但从一些发生地震的国家看,地震灾后对其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如2004年发生地震的日本,2002年经济增长0.3%,2003年增长1.4%,2004年增长2.7%,2005年增长1.9%,2006年增长2.4%。2005年发生地震的美国,2003年经济增长2.5%,2004年增长3.6%,2005年增长3.1%,2006年增长2.9%,2007年增长2.2%。这从我国的情况也有类似的结论。如四川省6月份工业生产增长16%。进入6月份,灾区的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1~6月份,四川完成投资2876亿元,增长26.9%,增幅比1~5月份提高4.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甘肃完成投资628亿元,增长30.7%,增幅与1~5月份基本持平;陕西完成投资1809亿元,增长40.8%,增幅比1~5月提高3.6个百分点。可以预期,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包括重建基金、财政支出、税收、金融、产业扶持、土地和矿产资源等政策,四川经济将很快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关于奥运会的影响。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成功举办奥运会,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将具有深远意义。从近期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情况看,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对经济往往会有一定的积极拉动作用,但主要还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一是往往举办前经济会有所加快,对经济总量相对小一些的国家影响要明显一些,如1988年举办奥运会的韩国,举办前包括1988年经济增长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二是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如1996年举办奥运会的美国,举办前一年经济增长2.5%,1996年增长3.7%,1997年增长4.5%。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整个国民经济继续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加之我国经济总量相对又比较大,地域又比较辽阔,经济结构又比较齐全,存在着较大的回旋余地。

换句话说,尽管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些重大事件,但国民经济发展态势主要还是取决于宏观经济基本面。从目前看,世界经济形势仍比较复杂,还存在着一些十分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但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世界经济增速上调了0.4个百分点,国际原油及部分粮食价格下降,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一些。国内尽管存在着通货膨胀的较大压力,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困难较大等问题,但总体上看,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还比较大,只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全年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标签:;  ;  ;  ;  ;  ;  ;  ;  

国民经济的现状与趋势展望_宏观调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