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论文_李杰云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论文_李杰云

东莞市塘厦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逐渐增多,在群文活动建设中打造具有时代生命力的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现今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一个突出点。本文分析了群众文化活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意义,并结合实践,就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设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活动体系化;管理机制

群众文化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进步与文明,具有促进经济建设,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做得好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称作群众文化品牌,一个好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最好展示舞台,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展示改革开放城市发展的丰硕成果,更为城市今后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出现了一些停滞,使得文化品牌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是很理想,也就使得文化品牌的建设成为当前较为关注的问题。

1 群众文化活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活动是在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引导和扶持下,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下,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方式,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非职业性重要社会文化形态。群众文化活动涵盖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组织、群众文艺团队及其活动,以及群众文艺创作等。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全面认识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1.1 群众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主体”的基本理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以上有关群众文化活动的论述,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主体”的正确理念和根本原则。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和实现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城乡文化一体化、提高基层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1.2 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群众发挥效能的关键环节。从出发点和立足点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其中就包括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的权利;从服务对象看,公共文化服务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群众文化活动是面向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载体;从建设主体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导者是各级政府,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则以普通群众为主体,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实质是通过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资源供给、平台支撑等,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自我表现和自我服务;从服务内容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关键是不断推进服务创新,而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丰富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多样化、形式灵活化,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的效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从根本上说,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重要的实现形式,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基层的突出体现和重要任务。

1.3 群众文化活动是么、共文化服务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

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跨入健全、成熟、完善阶段的时间节点上和实践过程中,是否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主体,是否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大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是否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格局,已经逐步成为衡量地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也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1.4 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价值的具体体现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社会响应度最大、群众参与度最高、综合运行成本最低、服务效能最直接最明显的特点。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政府投资建设的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公共文化场地设施的运行效率,也能弥补原有文化体制架构所形成的“事业孤岛”式设施运行方式的缺陷。另一方面,大规模群众文化活动往往不依托室内固定设施运行,而是以开放式、社会化、广场活动等服务方式运行,这对于原有室内机构、室内场地的运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如此,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把社会团体、文化志愿者、甚至企业等社会力量组织调动起来,充分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大众参与性、民间自主性、服务社会性。因而,借助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激活原有公共文化月艮务体系建设中硬件设施及基本服务项目,又可以使之真正与基层群众的需求无缝隙对接。

2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实践

某省立足基层、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大胆创新,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初步形成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化建构、体系化运行,逐渐呈现出全体动员、全民参与、全面覆盖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发展大繁荣景象。当前,全社会关注、参与基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高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民俗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节庆文化和现代新兴文化活动等方兴未艾,呈现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态势,形成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

3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建的启示

经过多年悉心扶持和持续发展,该省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体系化和品牌化特征,同时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建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

—是“软指标”转变为“硬抓手”。群众文化活动在很多看起来是“唱唱跳跳、说说笑笑、无关紧要”,是“软指标”,由于这一原因,—些地区的群众文化虽经多年发展仍然无章法、无目标、无制度,工作长期无起色。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公共财力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期开展提供基本保障,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群众文化活动也成为常态。

二是“偶然性”转变为“科学性”。群众文艺团队以自发为主,在微观层面,其产生和运行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在政府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和扶持,以及运行规范方面,应当走科学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努力,该省的群众文化活动呈环环相扣、梯次分布、全面覆盖的良性格局。

三是“随机性”转变为“制度化”。长期以来,群众文艺团队的建设运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特点,运行的形式、规模、效果受客观条件制约的情况比较明显,随机性非常突出。为了使群众文化活动走上长期持续、规范运行的发展轨道,多个城市持续不断地推进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群众文化活动的制度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逐步形成为群众文化活动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撑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逐步完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内在动力和运行效率的各种机制。

四是“孤立性”转变为“关联性”。群众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常常以孤立的状态产生、存在、运行,常常表现为自生自灭、短期行为,即使以“运动方式”加以强力推进,其“热度”也只能维持一阵子,难以持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般特征。为了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该省将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把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作为全市各部门和各类文化机构的重要职责,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新格局。各市州直属文化机构实行农村定点对口辅导和社区包片辅导,重点鼓励和支持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类专业艺术院团,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蓬勃开展和不断提升水平,提供组组、支撑、专业指导、人才培训和其他资源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群众文化到群众文化品牌,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的加入,却是对政府、社会和参与其中的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才能够慢慢改善现在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才能够逐步将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为群众和社会带来的利益最大化,使得社会文化更加稳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吉星,方延厚.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2(13):105-107

[2]唐春艳.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J].长江丛刊,2015(31)

论文作者:李杰云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论文_李杰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