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德胜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第一中学
【摘要】适性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即遵循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通过科学确定发展目标,一生一案,因材施教,对学生在学校共性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育。在整个教育进程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现象,不断提供符合其发展的教育情境,适时给予各种发展机会,以适切教育方式,有效开启学生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并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其自信心,保持并增进继续学习的兴趣,谋求学生的充分发展。
【关键词】适性教育、适性立德、适性立范、适性立学、适性立长、适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262-02
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跑的,跳的、采花的、在河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
——题记•陈嘉映《无法还原的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写道:“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校长,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校长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大槐树一中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优秀”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适性教育”的办学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权,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权,立足学生、老师个人情况,科学制定发展目标,一个学生一个成长方案,一名老师一份发展计划,让每一位都能体会到被关爱、被尊重、被需要、被认可的幸福和自豪,都能够在大槐树一中快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能够自信从容的成长,绽放最美的自己。
一、适性教育的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中也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冯建军、刘霞在《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一文中写道:适合的教育首先是合乎人性的教育,其次是适合学生群体特点的教育,再次是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实际上适性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选择的进行教育,也是根据学生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进行灵活的选择教育,是以学生个体情况为依据,科学制定发展目标,不降标,不增负,让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得着苹果,让老师努力了能够看得见成果,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是素质教育发展目标的体现。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在现代的实践。
二、适性教育的孕育
大槐树一中位于洪洞县城区,现有24个教学班,教师105人,学生1200人,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外流严重,学校内外环境都不容乐观,学生家长片面追求分数,社会只看中考达线人数,学校教师教育功利化严重,填鸭式的灌输,流水线式的培养,已经违背了党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相同、相似的人才,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寻找和发现更好的“我”,为学生寻找和发现更好的“我”提供帮助与平台。自2018年1月我自登临中学调任后,提出“把每个学生都放在心上,促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优秀”的办学理念,积极倡导教师关注学生全体,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教育观,在学生心里种下公平的种子。
“把每个学生都放在心上”即涵养高尚师德,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关注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优秀”即根据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依据“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认真分析学生个人情况,科学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在自身基础上永争第一,做到最好。
为全面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经全体教师讨论,学校提出实施“适性教育”工作思路,适性教育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是在全面分析学生家庭生活情况,分析学生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后科学制定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因材施教,一生一案,对学生在学校共性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育。即“精准分析”、“精准培养”,在整个教育进程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现象,不断提供符合其发展的教育情境,适时给予各种发展机会,以适切教育方式,有效开启学生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并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其自信心,保持并增进继续学习的兴趣,谋求自我的充分发展。
尊重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前提,顺应学生是适性教育的规律,发展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归宿。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尊重与顺应学生的目的,不是“放任”学生,而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优秀,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适性教育的植入
确立了全面实施适性教育工作思路,要把适性教育理想愿景转化为现实存在,在学校工作各个层面落实“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思想,真正构建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学校文化,切实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积极创建让每一位都能获得需要满足和成功体验的教育环境,学校确立了“适性立德”、“适性立范”、“适性立学”、“适性立长”四项工作措施。
1、适性立德
适性立德就是研究学生的思想现状,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出发,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教育重点,以《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涵养学生良好个人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以“最美孝心少年”评选、“走进清明”、“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认识屈原”、“毕业典礼”德育序列化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以《苏轼诗词诵读》、《 欧阳修诗词诵读》、《辛弃疾诗词诵读》、《毛泽东诗词诵读》校本教材为依托筑牢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以校外研学实践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学校德育五大教育平台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2、适性立范
“范”就是行为有范,学生行为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内心思想的反映。适性立范,就是研究学生行为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研究不同年级学生行为特征,科学设定针对性培养目标,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大槐树一中学生行为考核细则》为抓手,强化校长助理团与学生会工作,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以养成“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文明有序的行为习惯,自主高效的学习习惯”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行有规,立有矩。
3、适性立学
“学”就是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成绩。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外在体现,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基础与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适性立学就是以完成《大槐树一中适性教育学生情况分析手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学生家庭情况、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科学合理确定学生成绩提升目标,以入口定出口,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引发教师焦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生一方案,一生一目标,设置教育底线,建立契约课堂制度,制定针对性、个性化教育措施,让学生从小步做起,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成绩全面进步。
4、适性立长
“长”就是特长,根据国家体艺2+1工作要求,初中阶段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2项体育技能加1项艺术技能,让学生过完整而幸福的生活。适性立长就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特长。
四、适性文化的构建
“三流的学校做制度,二流的学校做品牌,一流的学校做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学校表层的竞争是升学率的竞争,中层的竞争是名师名校长的竞争,而深层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标识,是全校师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浑然天成,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适性教育办学思路指引下,我校依据学生发展特点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形成了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一训三风,努力建设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1、办学理念
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优秀。
解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底色,爱是教育的灵魂,“把每个学生都放在心上”指要关注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人,需要每一位教师关心、爱护与尊重;“促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优秀”指要注重学生差异,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适合的教育。学生生而相同,又生而不同,教育只有从学生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可供选择的课程,是学生健康生长,成为最美的自己,达到自己阶段发展的最高点即为成功的教育。
2、校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解读:
“勤学”,学为安身之道,一勤天下无难事。作为以农村孩子为学生主体的学校,我们首先尚“勤”,只有勤奋学习,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才能改变学生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学生家庭的命运,也唯有学习才能奠定学生人生成功的基础。
“修德”,德为立身之本,德为人之魂。“修德”就是提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崇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既修好公德,又修好私德,努力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明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辨”就是要求学生面对纷繁多变,思想多元的社会,要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只有明辨才能看清是非曲直,走好人生每一步。
“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笃实”就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把小事当做大事干,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于实处用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3、校风:诚信、勇敢、健康、豁达
“诚信”,诚以立世,信以为人。“诚信”就是要求学生做人做事要讲诚信,与人交往也要讲诚信,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讲求诚信要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勇敢”,要勇于敢,勇于不敢。“勇于敢”就是要求学生既要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而且要有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勇气;“勇于不敢”就是要求学生内心要有所敬畏,不敢为恶,不敢为非,不敢自我膨胀,不敢自我放纵。
“健康”,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健康就是要求学生身心的内外统一,不仅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
“豁达”,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豁达就是要求学生胸襟坦荡,处世旷达,拿得起,放得下,不计较,不嫉恨,容人之不容,恕人之不恕,培养个人内涵,修炼宽宏、博爱、高尚的心境。
4、学风:自尊、自律、自信、自立
解读:
自尊,即人格自尊,自我尊重与自我爱护,就是自己珍惜自己的荣誉,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自己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负责。
自律,即行为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就是自觉主动的自我约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
自信,即学习自信,就是对待学习,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回报。
自立,即生活自立,就是不依赖于他人,自我独立,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生活所需,在初中阶段体现为一种精神,一种意识。
5、教风:尽心尽责、尽善尽美
解读:
尽心尽责,尽心是指教师用尽一切力量,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的态度;尽责是衡量工作是否达标,是否做到工作要求的评价尺度。
尽善尽美,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境界追求,在工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要求。
结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就是该松土就松土,该播种就播种,该除草就除草,该施肥就施肥…….一切顺应庄稼生长规律;教育不是工业,学生的成长不是工业产品的加工过程,批量生产,整齐划一,而必须像对待农作物一样,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
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孩子的教育,急不得,所有的拔苗助长,都会在当下或者未来收到惩罚。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将坚持以“适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整合优化为策略,进一步探索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建构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方华.《做有温度的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6
2、严华银.思想:学校教育的精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马培高.马培高与首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
4、雷玲.谁来办好每一所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论文作者:闫德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校论文; 性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适合论文; 思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