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红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655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甲氨喋呤片以及双氣酚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秦芩消痹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6%)总有效率比对照组(66%)多20%。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X²=18.68,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个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并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以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以及功能丧失[1]。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手、足、腕等关节经常受累,近端指关节为甚,这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易致残,女性发病较男性多[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均符合ARA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与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累积病专业委员会指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5.610.5)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为36-77岁,平均年龄为(54.31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甲氨喋呤片以及双氣酚酸钠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服用0.75g,每天服用两次;给予患者口服甲氨喋呤片,每次服用7.5-10mg,每周服用一次;给予患者75mg双氯酚酸钠,每天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秦芩消痹汤进行治疗,秦芩消痹汤的组成部分有地龙10g,乳香10g,黄连10g,黄芩10g,白芍20g,茯苳20g,青风藤20g,秦艽20g,甘草5g。采用水煎的方法,患者每天服用一剂,水煎至300ml,分成三次温服。患者同时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甲氨喋呤片以及双氣酚酸钠,用法与用量和对照组一样。
1.3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并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主要症状改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并且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回到正常水平或者有了明显改善;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主要症状改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主要症状改善小于百分之三十,并且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没有任何改善。其次,对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个数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17例(34%),有效16例(32%),无效17例(34%)。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30例(60%),有效13例(26%),无效仅7例(14%)。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多20%。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X²=18.68,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关节疼痛个数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分析比较得知(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疼痛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5)。
表1 两组患者VAS比较(±s)
2.3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为(82.43±31.19)mg/L,红细胞沉降率为(77.73±31.27)m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为(81.83±34.19)mg/L,红细胞沉降率为(74.23±32.28)mg/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为(34.42±30.24)mg/L,红细胞沉降率为(34.23±21.14)mg/L,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为(57.33±31.77)mg/L,红细胞沉降率为(40.23±22.28)mg/L。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它主要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反复性、持续性的滑膜炎。研究表示,要想获得良好的预后,必须对患者关节局部的滑膜病变进行有效控制。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得知观察组(86%)总有效率比对照组(66%)多20%。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X²=18.68,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甲氨喋呤片以及双氣酚酸钠联合秦芩消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它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的各项炎症指标。
我国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为“历节风”以及“痹症”的范畴,在其活动期主要表现为疼痛、灼热以及肿胀,在中医辨证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期大部分属于湿热痹阻型[4]。秦芩消痹汤中的白芍具有止痛缓急的作用,地龙具有通经活络、清热利水的功效,茯苓能够健脾利水,乳香能止痛散瘀,青风藤则能胜湿、祛风,黄连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秦艽有祛风通络与清热除湿的作用。诸药合用能够切合病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减少西药的副作用,降低炎性指标,减少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微微,陈丽平,姚憬,张静霜.桂枝芍药知母汤与改善病情药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11(01):132-135.
[2]魏艳,杨锡明,王慎娥.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12(01):54-55.
[3]王亚敏,施兆明,蔡建盛,林玉萍,苏惠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19(20):58+60.
[4]邹里彬.独活寄生汤配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J].陕西中医,2014,18(07):870-871.
论文作者:刘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红细胞论文; 关节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