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体会论文_刘微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体会论文_刘微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 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儿科患儿1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人性化护理组)6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66例。对治疗结束后的患儿及家长意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两组在出院时对住院患儿及家长意见进行总体分析,按照评定标准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满意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得到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认同。人性化护理的工作从患儿自身需求出发,注重细节和人文关怀,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作为临床儿科护理的重要护理模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主要针对的对象为出生后至14岁前的儿童,由于这一时期的患儿在生长发育、理解认知能力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特殊性,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提出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的护理对象,在满足、理解、尊重护理对象的基础上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整体的要求[1]。2009年开展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推广,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2016年收治儿科患儿132例,男76例,女56例;年龄2.5~13岁,平均7.8岁;住院时间5~32天,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人性化护理组)66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6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及疾病类型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以利于统计对比。

1.2 方法

人性化护理内容:①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由于患儿心智及认知功能的发育尚不完善,新环境的改变容易使得患儿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和不适感。保持就诊环境的干净,通风,营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可明显减少患儿在医院早期的抵触和紧张心理。②注重患儿沟通:儿童时期的精神系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速度减慢,随着对周围事物的接触周围机会增多,其智力进入迅速发育期。患儿生长及发育过程中的认知功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患儿的心理认知及接受事物的变化不仅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也需要护理工作的正确引导。通过微笑的表情,与患儿的亲密动作如拥抱、抚摸患儿可增加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减少患儿的恐惧、不安心理。③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失误:高质量的护理水平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临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保证优秀护理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护理影响力的关键。儿科由于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临床护理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儿科从业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的培养,熟悉临床输液的操作要领,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儿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要做好三查七对,注意药物配伍要求及禁忌,注意配置液体时的无菌操作要求。在临床护理巡视中,要做到观察细致,不走形似,提前发现医护治疗中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患儿由于表达能力缺乏,临床护理人员在输液及治疗过程中要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护理治疗工作的质量。儿童由于机体抵抗力及表达能力较弱,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护理工作,还要对患儿的病情及体征变化进行细心观察,如咳嗽、皮肤张力、精神状况、大小便情况等,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以利于临床治疗。掌握常见病的临床知识和病理变化,可正确评估病情变化,利于早期发现问题[2]。④注重患儿家长沟通:儿科护理的纠纷多数发生在医务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减少医患矛盾的关键。多数患儿在家中较为重视,患儿住院后家属对医护人员要求高,增加信任感能够更好地进行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3]。

1.3 疗效判断标准

对治疗结束后的患儿及家长意见进行综合评定,排除相关人为因素干扰。效果评价采用李克特量问卷调查表,分为5个级别进行效果评定: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最终进行总满意率的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出院时对住院患儿及家长意见进行总体分析,按照评定标准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满意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最早由美国人Watson首先提出,其主旨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求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并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人性化护理的提出是护理工作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不仅面临着患儿,同时还要通过家长的积极引导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临床治疗。患儿由于身心发育及认知功能较弱,对陌生环境和医护治疗存在着极大的恐惧和抵触情绪;同时患儿家长由于对患儿健康和痛苦过分关心和敏感,对医护的治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要求”和“零容忍”,这使得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显得尤其重要。

在人性化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应该逐步的提高,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同情心,当患儿的家属出现焦虑后,护理人员应该理解,在患儿治疗中,护理人员应该与患儿的家属主动的沟通,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并热情的招待他们,使家属在精神上获得支持。

在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方法也不同,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的理念也有些许差异。但是人性化护理的核心内容在于以人为本,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且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在我院的本次研究中,通过人性化的护理中,患儿的满意度比较高,说明人性化护理可以得到家长的认同,而且患儿在人性化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患儿的心理等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护理方案,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在治疗中克服困难,积极的配合医生,防止家长过分的担心,并且确保了患儿在治疗中的安全。人性化护理工作,应该从患儿的心理层面出发,在护理中注入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罗恩宁,陈越声.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候诊中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4,06:121-122.

[2]王金芳.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体会[J]. 光明中医,2015,11:1840-1841.

[3]邓媚. 人性化护理在60例急诊儿科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2611-2612.

论文作者:刘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体会论文_刘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